|
发表于 2015-11-9 2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国“十月革命”后爆发了残酷而又血腥的内战,到1922年10月,红军已取得全面胜利。俄国资产阶级滨海地区临时政府最后一任首脑季捷里赫斯将军下令,所属军队向中朝边境附近撤退,并宣布让所有自愿离境者随同出国。
在人潮滚滚的白俄流亡者中,首批是博罗金将军率领的第一团和莫尔恰诺夫将军的第三团,夹杂着没钱的男女平民逃到了中国境内的珲春附近,总共约有七千人左右。其后,跟随而至的白俄辗转到哈尔滨和东北各地,人数多达二十万。
比较有钱的两千多名白俄则争相投奔斯塔尔克海军少将,买票坐船从海路逃亡。当时斯塔尔克麾下有大小军用船只三十多艘,其中战舰、炮艇、军用运输船、客轮、货轮、破冰船、军用驳船、军用通信船、扫雷舰、海关缉私舰、快艇等,应有尽有。这些船只早已装满了原有的沙俄海军官兵和军需品,还有与军队挂边的士官武备学校的学员。在这种满员待航的情况下,从彼得格勒、莫斯科、波罗的海沿岸逃亡到滨海地区的白俄难民,又手举卢布潮水般地涌上了船。
为逃避苏联红军的追赶,这三十多条战船满载九千多难民,驶往朝鲜元山港。但这些逃难船队刚进永兴湾,便受到日本警察的阻拦。斯塔尔克一面向日本当局提出抗议,一面派人与驻元山的各国领事馆交涉,呼吁救助白俄难民。在西方外交和舆论的压力下,日本当局允许老弱病残5300人上岸,暂居在元山海关的空屋中。
在三十多人相继病死后,斯塔尔克万般无奈,只得带领15艘最为坚固的舰船,载着三千多人向中国的上海驶去。白俄难民船队开到距上海100海里时,突然遭到强台风袭击,“德德莫夫中尉”号炮艇被巨浪打翻,37人葬身海底。1922年12月5日,斯塔尔克率领14艘舰船终于驰抵吴淞口。这使中国官方和上海租界当局慌乱不堪。北洋政府立即下令,除有特殊情况者外,白俄难民一律不准上陆。
斯塔尔克决定实施小股登陆,但都被中国官兵发现并送回。偷渡不成,白俄难民中有朋友和亲戚在上海的便提出投亲靠友。上海当局觉得这个理由不太好拒绝,于是,沪上军政要人和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庄得之、美国驻沪红十字会会长白汕脱与俄国难民领袖斯塔尔克、上海俄侨通商事务局会办格罗谢等,共同协商解决的方案。斯塔尔克说明舰船上的粮食所剩无几,燃煤已到山穷水尽地步,恳请中国当局允许难民上岸脱离苦海。上海当局根据北洋政府指示,同意筹款赈济,并当场认捐二万元,供给燃煤2000吨、面粉1500袋,但仍要求难民尽早离沪。斯塔尔克回到旗舰“贝加尔”号,传达中国当局的处置方策,决定力争使中国政府接受700名少年孤儿士官生。几经交涉,中国政府终于同意白俄士官生和在沪有亲戚朋友的一千二百多人在上海登陆,其余的人随斯塔尔克分乘12艘较好的舰船前往马尼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