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高等教育的发展势头很让人振奋,但也存在很多让人揪心的地方,作为旁观者对青岛高等教育建议如下:
一是加快支持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青岛让人很不能理解的一点,情愿花大力气替北航等未知因素很多的外来大学建新校园,购买仪器。却对自家的孩子不闻不问,据说海大西海岸校区建设费用主体资金由海大自己解决。多年来,青岛市对海大的发展支持少之又少,特别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国家实验室筹建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立项等方面看不到什么大的支持。我不禁要反问青岛的**,对北航、央美等未来发展不可预见的高校都投入那很多,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不视而不见,不知道普通市民怎么想,作为建议者,我对青岛对海大的态度很心痛。现在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江苏、深圳等地都在建立或筹建海洋大学,特别是深圳(有兴趣可以查看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对海洋经济的定义和举措)力度空前,这本身说明海洋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青岛对已有的资源不珍惜,不以海大为核心发展未来经济,肯定会后悔。
二是筹建中国理工大学(或华东科技大学)。现在青岛高校数量相比厦门等一般城市来说已经不少,但缺少突出的高校,建议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青岛理工大学合并,新组建中国理工大学(中国能源大学估计没戏了,中国理工大学比中国能源大学更霸气),比较次要的选择,由中国石油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组建华东科技大学。青岛市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中国理工大学(或华东科技大学)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将中国理工大学(或华东科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打造城青岛高校双子星,与武汉、南京等地双子星高校一争高下。
三是合理选择在青岛异地建设的高校。如果青岛的财政实力雄厚,不管异地高校是骗地还是骗青岛财政补贴,本人建议引进的异地高校越多越好。但事实是青岛的财政实力有限,至少相比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来说,地方财政存在巨大差距。很明显的就是对中国海大的支持,青岛地方财政总体额度是固定的,你放在异地高校多了,放在地方高校就少了。建议严格选择异地高校,不招本科生(包括仅仅只招国际生)的高校都是耍流氓。现在的青岛异地高校分析如下:一是从严审批北航项目,现在北航摊大饼,在杭州、合肥、青岛都设立异地校区,本人非常反感。前段时间,网上报道,北航杭州校区暂时不招收本科生,违反北航与杭州市当时的约定,杭州市民一气之下把北航给告了,北航的回复是本科生招生要教育部批准,现在异地校区教育部严格审批,杭州本科生招生慢步推进。总体感觉北航骗钱、骗地的成份居多,特别是北航青岛校区设立,青岛的主要领导、北航的校长和**一个都没出席,就说明了问题。建议把北航的建设资金转给中国海大,对北航的项目从严审批。二是大力推进哈工程项目,哈工程的推进非常有诚意,虽然听说哈工程的项目本科生可能以合作办学居多,但感觉哈工程投入力度很大。三是谨慎乐观对待央美项目,央美项目计划的在校生数很少,教育局要严格要求央美按要求推进,防止央美项目变成“度假村”项目。四是不招收本科生的异地校区,建议青岛市不要作为主体投入建设资金,学校自己投入可以,我们热烈欢迎。但需要青岛市作为主体投入,必须招收本科生,且不能忽悠式的以招收国际生为名。五是从严审批对外经贸大学项目。据说对外经贸大学青岛校校本科生准备招收国际生,这外忽悠的成份较重。现在北京大学深圳校区明年准备在深圳招收国际本科生(见网络报道:北大汇丰商学院明年将招收本科生,首招港澳台和国际学生),听说深圳市**不是很满意,官方都没有大范围报道,深圳市民也不是很满意(国际生招收的素质比起国内差了一大截,且留在本地工作的没有,对地方经济推动不大,仅仅对高校本身一个外籍学生总人数在教育部评比有利),北中医准备在深圳建设国际较区,深圳市也没有怎么报道。
四是加快产学研。现在青岛的高校产学研这块极度缺乏,可以说缺少研究型大学,建立以打造中国理中国理工大学(或华东科技大学)为契机,打造一所产学研的大学,学校不必追求招生数量。深圳现在以哈工大(深圳)基础,推进鹏城实验室建设,建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进一步推进建立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范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