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7 17: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城中村改造
把城中村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和重大战略工程,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部170个城中村整村拆迁并同步推进建设改造。
合理制定政策,在制定城中村改造总体政策及拆迁安置等具体政策时,做到依法依规、切合实际、具体可行。抓好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信誉度高、社会责任感强、资金实力强的知名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做好拆迁工作,把拆迁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安全拆迁、按期拆迁,确保不发生社会影响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个人极端恶性事件。加快回迁安置,优先拆除、转让回迁安置地块,优先办理回迁安置房项目手续,优先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做好风险防范,切实做好资金流向、回迁房建设、建筑质量、房地产市场、社会矛盾等风险防控,确保蹄疾步稳、安全可控。抓住城中村改造机遇,同步规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社会管理、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水暖电气、道路、绿化、停车场、环卫等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2.城镇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循序建设、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重,积极贯彻“小城镇、大战略”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增强小城镇对非农产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以及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加快太原城市圈建设为龙头,带动县城和中心镇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功能互补、梯次推进的统筹协调局面,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1)树立先进理念,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
一是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完善城乡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各县(市、区)总体布局、各乡镇村区位特征、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人口分布、人文特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二是注重质量,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城镇规划布局、产业布局、城镇路网、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着眼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监管,坚持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市政府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紧急通告,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违章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四是按照“多规合一”理念,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创新规划编制办法,综合安排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布局,强化规划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指导和管控作用。
(2)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三片、两带、多联”的城镇空间结构。“一核”指太原中心城区,与晋中盆地的其他城镇共同组成太原都市圈,是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载体。“三片”指太原都市区外围分别以阳曲县城、清徐县城和古交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三个城镇产业发展片区。“两带”指西部生态保护带和东部生态保护带,是维护都市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区。“多联”指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多个重要通道,包括东向的石太通道和石太二通道,北向的北同蒲通道,西向的太古和太佳通道,西南向的太中银通道,南向的大运通道和东南方向的太长通道。
(3)加强重点镇的建设
推进古交市马兰镇、阳曲县泥屯镇、清徐县徐沟镇和孟封镇等重点镇提档升级,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
(4)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乡村的能力
一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路网改造以及地下管网、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防灾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二是加强城镇住房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投入。三是加大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镇办学条件,健全各阶段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功能。四是加快城乡一体、区域联动交通基础设施对接。
(5)推进产城一体,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6)搞好农村危房改造
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保证质量安全。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财力和农民承受能力,引导帮助农民建造造价适中、满足最基本需求的房屋,逐步提高贫困农户的居住安全水平。2018年前完成农村剩余危房改造。把小店区作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装配式农房建设,使人居环境更加舒适。
(7)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对青龙古镇进行重点保护和开发利用。因地制宜,体现青龙古镇当地特色,鼓励村民参与,杜绝盲目拆旧建新;改善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生活环境、以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让村民在保护中得到实惠。
进一步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古村落,进行分类管理,挂牌保护。根据普查结果,对不同价值的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分出轻重缓急,确定保护等级,公布保护名单,落实保护措施。列入保护名单的村落都实行挂牌保护,每两年对保护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保护名单和保护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二)加强城市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出行条件。通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对城市水体进行整治并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营造城市宜居环境。
1.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交通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快速路系统建设改造,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轨道交通建设
大力发展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建立低碳高效的客运交通体系,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缓解太原市中心城区交通供需矛盾。促进和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续建轨道交通2号线,长度32.9公里;新建3号线全线(31.5公里)及1号线一期工程(28.95公里)。形成轨道交通“组合环向四面幅射”骨架网,总里程约93.35公里。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21%。
(2)城市道路及桥梁建设
①主城区内,改造解放路、旧晋祠路、千峰北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新建学府街东延、和平南路南延、东中环北延等城市主次干道,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并同步配套实施排水、供热、给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出行条件及沿线居民的生活条件。结合主、次干道建设,打通、改造其沿线两侧街巷,实现主次干道建设成果的深度辐射,“以线带面”地带动干道周边环境质量、交通条件的整体提升。结合街巷改造,实现主次干道交叉口微循环,充分体现街巷疏解交通压力的功能。
②结合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实施108国道快速化改造、通达街改造等项目,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提供良好的道路基础设施保障。
③结合晋阳湖地区、三给片区、汾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完成通达桥、十号线桥、迎宾桥三座跨河桥梁建设项目,十号线、通达街、芮城街、汾西街、南屯路等道路建设项目。通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新区开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④配合“青运会”举办、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快城市重大功能板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好晋阳湖地区、客运南站地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实施南中环街东延等道路建设项目。
⑤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以人车分离、步行安全和交通高效为目标,重点考虑在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到“十三五”末,共建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60处(不含新建快速路及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
2.城市水体整治
(1)加快汾河美化三期工程建设,与城郊森林交相辉映,凸显“三面环山、一水中分”的山水城市大格局。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北延工程,南起柴村桥北500米,北至中北大学下游汾河一坝,长度9.3km,规划河道宽度200—400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南延工程,北起祥云桥南500米,南至迎宾路南2000米,“一河两岸”规划河道长度12公里,规划河道宽度450米,景观建设面积约170万平方米。
(2)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措施,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汾河太原段等主要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