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6877|回复: 230

【上海智慧、创转、科技之道路】连载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17: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1-12-22 08:00 编辑

【上海智慧、创转、科技之道路】连载版 2011-9-27
(2011年9月11日)

赋予高楼智慧、创新、创意,高楼才显得更美更加生机勃发,天天向上!这是本人对它们互为关系最简单直白的认识。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上海航天人倍感骄傲 (2011年9月30日)



   
    上海要成为国际智慧城市、创新科技城市,务必首先要打造美好城市这壹整体金质品牌,把她不懈追求内外兼修的完美形象,全力以赴推向全中国、推向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6: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1-10-3 18:07 编辑

中学生智慧被送上太空 闵行三中学生收看天宫一号发射 (2011年9月30日)




青年创业代表谈达沃斯论坛收获( 2011年9月24日 )
  9月23日,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上海办公室扶持参加达沃斯论坛的9名代表齐聚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交流创业体会和论坛收获。

  不少与会者提出,公益与创业并不矛盾,从事公益行业,可能会获得更多社会资源,有助于事业做大。还有创业者呼吁,本土创业者目光要远大,要学会开拓海外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8: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举行颁奖仪式( 2011年9月23日 )
  9月22日,第十六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举行了颁奖仪式,共有156项发明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本次大赛共有1000多项科技发明成果参赛,其中青少年参赛项目176项。不少参赛项目经过竞赛办公室的指导帮助,到比赛结束时,已拿出了样品或产品。

  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始创于1986年,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发明协会、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等18家单位联合主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2: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服务链 三个一百跟踪扶持创业全过程( 2011年9月29日 )
  成功参加一次创业大赛,就可进入“青年创业服务链”,获得全过程创业服务——9月28日启动的“上海银行杯”2011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或将改变创业比赛“只管一时、不管长效”的尴尬。记者了解到,这项由团市委联合本市多部门推出的创业大赛,将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包括百万创业基金、百名创业导师及百个创业咨询点在内的“三个一百”服务,跟踪扶持青年创业全过程。

  据了解,此项大赛由团市委和市人保局、市科委、市经信委、市教委、市工商联、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联合主办,本市35周岁以下(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关成果的本市青年(上海户籍青年或在上海工作生活满2年以上的来沪青年)均可报名。其中,自主创业组针对有创业计划或自主创业3年以内的青年,侧重以商业计划书、创业阶段性成果、创业组织发展规划等为主的创业实践比拼。

  与一般创业比赛相同,大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但除了物质奖励,大赛还将对获奖者提供成才服务和配套扶持。首度打包推出的“三个一百”服务,即被视作其吸引青年创业者的最大砝码。

  主办方介绍,“百万创业基金”计划用于对即将开业的创业组织给予1万元左右的无偿启动资金支持,对开业1年以内的创业组织给予5万元左右的免息免担保小额贷款支持,对创业1年以上的创业组织给予10—100万元左右的贴息贷款支持;“百名创业导师”计划则在上海青年创业专家导师团基础上新聘100余位社会各方面专家担任创业导师,并根据创业项目实际和参赛者本人意愿对口配置,实行为期一年的结对帮扶;“百个创业咨询点”计划将发动全市120余个青年创业咨询点参与大赛的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创业项目入驻区域和参赛者本人意愿,指定相应的创业咨询点进行跟踪帮扶,通过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协助解决青年创业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与此同时,主办方还将对自主创业组获奖者中符合条件的在开业园区、创业园区入驻、开业贷款担保及贴息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办理,并开通工商、税务等方面的绿色通道服务,同时在青年创业者困难集中的企业融资、注资、财税办理等方面提供专人结对帮扶。主办方还将为自主创业组参赛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根据其需求定期聘请企业家、专家等进行座谈、培训,为创业者拓展人脉资源,增加创业青年归属感。

  据悉,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为2011年11月18日,上海银行各营业网点均接受报名咨询,详情可关注活动官网www.51cy.sh.cn或51cy.m8m.cc(手机上网),亦可拨打咨询电话021-688851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8: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创新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市人大调研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侧记( 2011年9月28日 )
  “新大楼既有高科技的含量,又有文化的沉淀,还有解放日报的历史感。”9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到新搬迁到莘庄南广场解放大厦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进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说,不要忘了历史,老一代报人留下来很好的办报经验,这是解放文化的深厚积淀;在推进媒介融合中,集团发展要不断地将创新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把握主流媒体发展主动权,体现党报的传承和气质。

  一进大厅,刘云耕就和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雕像亲切合影。观看完二楼多功能厅的集团介绍短片后,刘云耕来到新媒体部,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宣传视频,手指轻轻一触,精彩纷呈的手机报版面即入眼帘;在iPad上新开发的客户端软件“新闻魔方”也让大家眼前一亮,刘云耕称赞说“有创意”。在18楼解放日报记者办公室,刘云耕等察看了党政部、经济部、理论部、机动部、观点部等办公区域,与记者、编辑亲切交谈,询问大家的出行、工作等情况,鼓励大家深入基层一线写出好报道。

  在7楼会务中心,刘云耕等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各个大厅,人文厅的历史感、科技厅的现代感、环保厅的节能运用、时尚厅的轻盈便巧让大家印象深刻,大楼走廊里还展示着解放日报报业史上重大事件的见证,如“神六”发射纪念特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中爆炸版面、老记者的记者证等。在历届集团和解放日报主要领导签名栏前,刘云耕停下脚步说:“解放日报有很深的历史文脉,报纸创新要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如何将报纸办得好看、老百姓想看?座谈会上,刘云耕说,党报的主张要与老百姓的心声更相“通”,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与反映社情民意结合起来,这样的报纸百姓才想看、才会好看。

  谈到舆论监督,刘云耕说,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结合人大监督工作,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一些问题的曝光批评,如果仅仅考虑为某些部门“护短”,可能会越护越短。这样反而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刘云耕说,在市委的领导下,人大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要让人大宣传报道得好,人大自身工作也要不断改进,欢迎媒体对人大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人大将把社会的批评建议作为一种动力,改进自身的工作,也希望媒体多关注人大工作点点滴滴的进步,推进上海人大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2: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首批40亿元项目签约( 2011年9月28日 )
  上海市闸北区政府和江苏省南通市政府日前举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联合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首批重大项目,投资近40亿元人民币的挪宝全球研发运营中心、衣谷创意园暨北极绒区域运营总部、南通“长江智谷”科技园项目以及智翔人才培育基地等四个项目在会议上正式签署了投资协议。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由上海市闸北区国有独资企业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和南通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打造。项目位于南通市港闸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将超过350亿元。

  上海市闸北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翁祖亮在当天举行的理事会上表示,目前科技城已经启动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双方接下来将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导向,深入研究目标产业链的细分,加快科技城的产业集聚力度,以集聚更多的优势企业、品牌企业。

  南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国华针对科技城开发建设提出,要努力把市北科技城打造成长江北岸“生产性服务业第一园区”。港闸区和市北高新集团将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目标,全面加快科技城开发建设的步伐。

  南通科技城被看作是江苏省南通市与上海市闸北区政府两地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度,主动对接“调结构、促转型”战略,以聚集智才、培育产业、美化城市、打造宜居宜乐大型城市综合体,深化两地经济交流为目的的创新举措。

  据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群介绍,南通科技城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着力打造亚太船舶电子科技港、新能源产业基地、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基地,业态方面重点关注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时尚创意、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6: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举行( 2011年9月28日 )
  9月27日,由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指导单位,市商务委、静安区政府及《福布斯》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11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在静安区800秀创意园区举行。这场主题为“智汇设计,时尚都心”的论坛汇集了众多活跃在商界、艺术界、设计界、学术界的文化创意领域专家、学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7: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交大以“三项创新”引领节能新风( 2011年10月1日 )
  低碳发展、节能发展、绿色发展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转型的重要概念。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知形势、依法规、应号召,通过“组织制度、高新科技、节能意识”三方面工作的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一、健全规章机制,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在组织制度建设中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以创建“节约型校园”为目标,以水电管理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各项节能工作。学校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节能管理网络体系,由主管副校长挂帅,并落实实体科室作为节能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节能方针、政策、法规、规章的过程中,制订了《水电管理暂行条例》、《水电收费管理办法》、《水电使用成本分担办法》,修订并完善了《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等12项相关管理制度,使节约用水、用电有章可循,违章可究,按章处罚。三是将节约用水用电的责任落实到单位用户,推行水电使用成本分担机制,实行“定额管理、超额自付、基数补贴、成本共担”,以水电能源(资源)定额配置的办法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合同用能管理模式,对校内用水用电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二、发挥学科优势,推广高新技术运用

  上海交通大学在能源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前列,拥有10个相关一级学科和7个密切相关的国家重点学科,并且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能源研究院,为学校打造高科技节能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上海交大一方面把太阳能技术应用到徐汇校区的校园路灯改造上,起到了很好的节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闵行校园内建造了一栋绿色能源楼,通过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采暖和空调系统、节能型的空调末端,可以使年度使用能量和太阳能供量相平衡,从而实现建筑零碳消耗。同时,上海交大还在积极开拓太阳能锅炉以及太阳能中温工业的新应用,学校研制新能源驱动的“绿色大巴”即将在闵行校区上路,它身载20余项发明专利,驱动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油耗较原型柴油车降低30%以上。另外,上海交大还致力于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逐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实时能耗分析,并结合建筑面积、科研经费、人数等因素,进行指标分析,奠定了建立长效机制、量化节能效果、激励大众参与、挖掘节能深度和拓宽节能广度的基石。

  三、激发学生热情,营造节能意识氛围

  为加强监督,深入有效地推进、宣传节能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充分调动多个职能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节能热情和力量。在实体组织上,学校鼓励学生组建学生节能督察队,加强水电日常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由点及面、由线到块,做到水电等能源监督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制止浪费现象。在具体活动上,上海交通大学以“地球一小时”、“全国节约用水宣传周”、“上海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世界水日”等活动日为契机,以横幅、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在用能点张贴“节能小贴示”,在校园网发表节能倡议书,举办节能专题讲座等,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良好节能意识与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9: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浦东推广中医“新八项”适宜技术( 2011年9月29日 )
  从本周开始,新一轮中医适宜技术在浦东新区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负责推广的新区医学会负责人王家瑜表示:“一个社区有一个叫得响的‘绝活’,让患者不再病急乱投医。”

  中医“绝活”令人叹服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绝活”。不知你信不信,看似简单却较难治愈的皮肤病——扁平疣,在浦东新区光明中医院中医科仅对患者耳背静脉放二、三滴血就能治愈;使不少人头痛的失眠症,经用河南省中医院专家传授的“三步推拿法”就能较好地治愈;浦东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维生素K3注射穴位三阴交就能有效控制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

  据了解,作为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示范区,2010年,浦东新区在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了第一批8项经临床长期使用、疗效确切、独具中医特色又适宜在基层开展的临床技术成果。当年即有160多名在职医务人员受训合格,如今全区已实现83家医疗机构应用中医适宜技术。一年的试验,让浦东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郁东海增添了信心,也积累了经验:“中医适宜技术大有可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中老年人,推广项目也要针对他们。”

  八项技术惠及老少

  记者注意到,2011年新区推广的“新八项”中医适宜技术中,推拿、扎针治疗肩痛、腰椎间盘突出、失眠等4项是治疗中老年人疾病的,拔火罐治哮喘是治疗儿童疾病的——明显照顾到了上海居民的看病习惯。来自浦东新区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所(室)的80余家单位的150多名医疗骨干参加了在浦东新区卫生发展研究院开班的“2011年度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王家瑜透露:“力争到2012年年底,实现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3项中医适宜技术实际应用。”

  在今后几年内,浦东新区每年将推广8项适宜技术,使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大批中医适宜技术在实际应用,从一个侧面来解决浦东新区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浦东新区今年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新八项”

  ■温针透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三部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

  ■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技术

  ■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防治技术

  ■人迎、水突穴推拿及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喉炎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病传统康复运动处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7: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品牌 新起点(一)民乐一厂 创新求变 (2011年10月3日)



   
    上海要成为国际智慧城市、创新科技城市,务必首先要打造美好城市这壹整体金质品牌,全力以赴推向全中国、推向全世界。
   
    与高楼关系是:具备智慧城市、创新科技城市,高楼才会有品有味,整体布局才合理,外形才前卫时尚,所有设施才处处体现人为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8: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当前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一批新兴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示范应用,这些都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为继续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发展目标和任务概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注重政府引导,完善市场监管,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推进原则。

  1、夯实基础,分步推进。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和夯实智慧应用基础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2、创新发展,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3、突出重点,聚焦项目。围绕经济建设、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项目,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入应用。

  4、市区联动,示范带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统筹协调推进,支持区县先行先试,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示范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设施完善、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

  5、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目标。

  到2013年底,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能级跃升、示范带动效应突出、重点应用效能明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相关产业国际可比、信息安全总体可控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实现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具体体现在:

  ——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基本建成。光纤到户、无线宽带覆盖城镇化地区,实现百兆接入能力全覆盖,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互联网国际和国内出口带宽分别达到1Tbps和5Tbps,国家三网融合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提供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的宽带服务,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和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效能初步显现。人人拥有电子健康档案,重要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可追溯,网格化管理基本覆盖全市域,动态交通出行信息多渠道获取,信息技术渗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0,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8500亿元。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个性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政府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智能化的应用格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到2013年,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28万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在集成电路、通信和网络设备、云计算等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企业;把上海打造成为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聚区,成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高地。

  ——信息安全总体实现可信、可靠、可控。城市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综合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为建成国家信息安全服务高地奠定基础。

  (四)任务概要。

  未来三年,围绕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推动相关企业重点实施宽带城市、无线城市、通信枢纽、三网融合、功能设施5个专项,落实完善规划体系、规范建设管理、强化机制建设3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围绕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重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运行安全、智能交通、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四个中心”建设、“两化”深度融合8个专项,促进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围绕构建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实施云计算、物联网、TD-LTE、高端软件、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NGN)、车联网、信息服务8个专项,加强技术研发,推进示范应用,加快产业发展。围绕构建可信、可靠、可控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基础建设、监管服务、产业支撑3个专项,落实信息安全综合监管、完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3项重点任务,确保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二、信息基础设施

  充分发挥电信、广电运营企业主力军作用,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原则,以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为主线,加大建设投入,着力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管理,促进机制完善和模式创新,不断满足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对改善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

  (一)重点专项。

  重点专项一:宽带城市建设。

  加快城市光纤宽带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实现城镇化地区全覆盖,显著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能级,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光纤宽带、NGB城市网络,基本建成宽带城市。

  ——光纤宽带网。对新建住宅小区和楼宇按光纤到户标准进行建设,对已建住宅小区和楼宇加快光纤到户改造,光纤到户能力覆盖650万户以上家庭。扩容、优化城域网络,提高用户接入和业务承载能力。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完成490万有线电视用户NGB网络改造,具备提供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的能力。完成郊区180万有线电视用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重点专项二:无线城市建设。

  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全市无线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基本覆盖城市重要公共场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技术(TD-LTE)率先在国内投入试商用,基本建成无线城市。

  ——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大力推进全市公共场所、服务场所的WLAN建设,全市WLAN总量超过2.2万处(约13万个AP)。实现公共交通、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公园绿地、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教育卫生、商业金融等设施的重点场所覆盖率超过80%,接入能力达20Mbps,覆盖密度和质量国内领先。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开展网络优化、技术升级和提高深度覆盖,增加宏基站和室内覆盖系统建设,完善三种制式的3G网络,提升无线宽带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基本实现全市1Mbps以上无线宽带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中心镇3Mbps以上覆盖。

  ——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完成国家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建设,力争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城镇的网络覆盖,率先在国内城市中开展TD-LTE试商用。

  重点专项三:通信枢纽建设。

  继续保持城域网出口容量国内最大,海光缆通信总容量占全国50%以上,进一步提高通信转接能力,增强服务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能力,积极创建亚太通信枢纽。

  ——海光缆系统。完成新亚太海光缆(APG)在本市的登陆建设并投入运行,推进跨太平洋直达(TPE)、亚太二号(APCN2)等已建海光缆扩容建设,力争在本市登陆的海光缆通信总容量达10Tbps。

  ——国际、国内互联网出口扩容和互联互通。加强国际、国内通信系统建设,大幅提高城市网络出口能力,互联网国际和国内出口带宽分别达到1Tbps和5Tbps;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通过各自在上海的国际通信节点实现与亚太地区主要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直连,增强上海通信枢纽能力;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强网间直联,增强与其他网络运营商的互联互通能力。

  重点专项四:三网融合试点。

  全面完成国家三网融合试点任务,在基础设施能级、试点业务规模、运营管理模式、应用服务水平和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全国领先,广大市民充分享受三网融合的成果。

  ——管理平台。基本建成IPTV、手机电视等集成播控平台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控平台、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完善相关业务功能,做好与国家有关平台的对接,加强与本市网络信息安全综合监测体系的衔接。

  ——试点业务。深化拓展IPTV、手机电视和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等试点业务,推进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国内IP电话等试点业务开展,促进多屏互动、高清视频、互动娱乐、智能家居等融合业务应用,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

  ——业务基地。加快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手机、电脑、电视等多屏互动平台建设,实现多终端设备交互应用。推进中国移动视频产品创新基地建设,发展手机视频新业务,开发客户端新产品,促进视频业务整合。推进中国联通手机应用商店运营基地建设,完善业务管理平台和开发多种应用功能,整合内容资源,拓展应用领域,发展新型业务运营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8: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专项五:功能设施建设。

  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功能服务型信息基础设施,在国内率先部署规模化商用云计算数据中心,部署运算速度居国际前列的超级计算主机系统,为大力拓展存储、灾备、高性能计算、高精度位置服务等网络增值业务做好基础支撑,满足服务本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多方参与、增大投入,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注重节能环保和服务创新,实现集中式和规模化部署IDC,增强云计算、虚拟存储等高端业务服务能力,全市IDC总机架数力争突破2万架。

  ——超级计算中心四期。加强部市合作,推进技术和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参与研制并引进位居国际前列的超级计算主机系统,完成超级计算中心四期的规划选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运营基地和附属设施,面向科技研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应用服务能级,拓展应用服务领域。

  ——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以上海GPS综合信息网为基础,完成多站点兼容北斗导航卫星、GPS卫星、GLONASS卫星的建设和改造,建成上海地区CRO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无线广播平台和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开展多种位置服务应用。

  (二)重点任务。

  构建本市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发展与空间布局相结合的专业规划体系,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加强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和贯彻落实,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资源开放利用管理。强化政府协调推进机制建设,发挥行业、民间机构作用,形成良好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环境。

  重点任务一:完善规划体系。

  落实本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做好与市、区县两级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的衔接;编制和实施本市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布局规划及实施策略等各类专项规划;落实重要功能区、郊区新城镇的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编制,推进专业规划的全市域覆盖,实现与相应层级城乡建设规划的有效对接。

  重点任务二:规范建设管理。

  修订和编制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技术标准、既有住宅建筑改造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探索和推进光纤到户建设中通信配套设施第三方专业维护;将信息基础设施意见征询、方案审核和项目验收等环节纳入本市建设工程行政审批管理程序,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交付使用。

  重点任务三:强化机制建设。

  进一步发挥上海推进光纤到户建设、3G建设、三网融合等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促进跨部门工作协调推进;探索建立本市通信质量、网络速度和服务的第三方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完善本市互联网交换中心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功能,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作用。

  三、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

  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引导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围绕重点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新兴技术应用,突出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大力推进以信息感知、业务协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智能应用,通过应用示范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使城市运行更安全、经济发展更协调、政府管理更高效、公共服务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

  重点专项一:城市建设管理。

  围绕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利用先进、可靠、适用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城市设施维护、建设工程管理等方面,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拓展网格化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范围拓展至闵行、宝山、嘉定、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崇明等郊区县的600平方公里城市化区域,完成拓展区域的部件数据调查入库、万米网格和责任网格划分、处置单位联网等工作;管理重心下移至街镇,实施街镇网格化管理拓展,加强城市管理与社区治安、教育、卫生、工商等其他社会管理联动。

  ——建设并完善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水务管理专业网格系统,实现对防汛堤岸、排水设施等重点部位(件)及江河水污染防治、违法侵占堤岸等重点事件的网格化管理;完善市容绿化专业网格系统,实现对生活垃圾、市容保洁、户外广告、景观灯光等领域的管理拓展;完善市政专业网格化系统,逐步将越江设施、掘路管理等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

  ——完善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应用已有系统资源,建设本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建设程序审批、工地现场监管、建设主体管理、建设市场信息服务等应用,实现项目全覆盖、管理全过程、部门全参与、服务全方位的管理目标,实现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互用和共建共享。

  ——建设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以中心城区为主要实施范围,完成包括地下综合管线和高架道路、地铁及部分其他地下构筑物的数据建设,开展地下综合管理、地下空间建设风险控制等示范应用;建设地下空间专业网格系统,重点开展对防空和民防设施的防火、防水、治安和非法经营等的网格化管理。

  ——开展“智能水网”试点应用。建设“智能苏州河”监控系统,整合利用苏州河水文资源、供排水、水利闸站设施等领域的控制传感器,加强与市容绿化、建设交通、地方海事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在苏州河水系全方位开展监测预报、事前预警、事中评价、事后评估的业务应用试点,实现水安全智能指挥、水资源智能调度和水环境智能监控;规划建设“智能水网”感知系统,提高雨量、河网水质、水源地和省市边界水量水质、地下水监控等涉水要素的测报能力。

  ——搞好智能电网示范应用。着眼于解决城市电力峰谷差距大、新能源电力入网难等问题,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和建设杨浦新江湾城、崇明陈家镇、虹桥枢纽商务区、奉贤南桥新城、临港新城等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打造智能电网示范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8: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专项二:城市运行安全。

  围绕城市运行的关键领域,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基础,逐步实现管理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减少重复检查和管理漏洞,提升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

  ——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以肉类、乳制品等为重点领域,深化农业、商务、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整合和集成各部门涉及食品企业监管、食品安全追溯、食品检验和食品风险监测等信息,建设综合的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食品监管信息的充分共享,为各部门无缝监管和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利用各类贴近公众需求的发布形式和发布终端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实现食品信息充分共享、惠及公众。

  ——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基于一期建设成果,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共享与应用系统、危化品安全生产诚信系统,以及由专家处置案例、危化品安全特性(MSDS)、应急响应物资构成的应急救援管理系统,构建及时、准确、智慧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化体系。

  ——智能化消防数字平台。依托消防专业数据采集终端,实现消防水源分布和应用、重点目标监管等信息的动态采集;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时掌握消防装备、消防车辆、应急救援设备等灭火救援力量的分布、状态和数量信息,实现全市范围内灭火救援力量的调度;实现与全市重点单位消防监控中心联网,共享消防水泵、水压、探测报警器、防火门、防排烟等消防设施状态、重点部位图像和灭火救援预案等信息,为全市防灾和救灾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撑,并提高重点单位自动预警能力。

  ——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具备多灾种早发现监测、灾害预报预警、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做到实时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对重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安防视频资源共享系统。制定社区视频联网共享方案,推进社区、单位视频资源接入,逐步完善社会治安重点目标、重点场所和道路的视频探头覆盖,依托公安视频系统建设安防视频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治安防控视频资源在政府部门间共享,全面提升城市视频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益。

  重点专项三:智能交通。

  加强交通各行业间信息共享和交换,提高交通信息化对综合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建立以道路交通为基础、公共交通为核心、对外交通为外延的智能交通框架体系,为公众、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服务。

  ——道路交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完善现有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闵行、虹桥枢纽等区域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完善交通状态指数参数采集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道路通行状况等动态交通信息服务。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时采集轨道交通全网各类运行动态信息和客流数据,提升地面公交动态客流信息采集能力,逐步实现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换乘信息发布;完善公交企业营运调度系统,试点推进公交站点车辆信息预报发布服务系统,提升公交车辆运营效率;完善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的信息采集,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和停车换乘(P+R)信息系统,推进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和预约停车服务。

  ——交通管理综合应用系统。整合交通管理各业务系统和静态、动态等交通数据,深入挖掘数据在交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拓展交通指挥调度、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功能,提高交通指挥协调能力和交通智能诱导能力,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覆盖面,完成所有收费匝口ETC车道部署,实现主线收费匝口ETC车道三进三出的规模,提高收费道口通行能力。

  重点专项四: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信息化,让市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个性化服务。

  ——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以政务外网为依托,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连通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信息系统;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通过市、区县两级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遵循自动建档、自动更新原则,为每位市民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建立辅助决策和协同医疗服务系统,减少重复用药和检验检查,支撑用药智能提醒,开展影像会诊、远程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制定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提供辅助决策;建设市民健康服务门户网站,及时发布与市民相关的卫生医疗信息,为市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健康知识宣教、个人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资源网上查询和预约的“一站式”服务。

  ——数字教育工程。以上海教育资源库为依托,优化教育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和推广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与应用,构建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向社会开放;采用“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教育服务平台”的模式,开展数字化教学试点,促进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和个性化学习;以“上海学习网”为依托,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档案建立等服务,探索建立各类成人教育课程学分和学习成果相互认定、转换的机制及学分银行系统。

  ——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以街道为主体,以社区为单位,建设统一的社区生活服务资源库,探索建立完善的社区生活服务配送系统,建设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逐步提供就餐、家政、维修等日常生活服务项目。

  ——电子账单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水、电、燃气和通信等公用事业账单电子化,依托“市民信箱”和“付费通”平台,构建全市公用事业电子账单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为市民提供公用事业账单查询、管理和缴费的“一站式”服务,鼓励市民使用电子账单替代纸质账单。

  ——市民问诊式虚拟气象台。拓展建设基于高楼、草地、路面、水面等不同环境的城市综合气象体征信息采集网,加强气象信息资源的开放度、共享度,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为市民提供出行、健康、防灾、居家生活等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式的气象信息服务。

  重点专项五:电子政务。

  以方便公众办事、缩小数字差距、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效率为出发点,加强党政机关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服务方式和渠道,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建设和完善网上党建服务平台。满足党务公开、舆论引导、政策解读、宣传教育等公众信息服务需求;提供视频接待、网上信访、群众建议征集等互动应用;开展在线学习培训、网上组织生活、党内监督、宣传统战等应用;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服务和指导。

  ——人才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据《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完善整合上海人才发展环境综合服务门户、重大人才工程管理平台及人才发展管理监控平台,采用网络化的人才信息申报管理模式,积累人才信息库,提供对各类人才发展指标的分析和比对,为社会人才发展和领导决策服务。

  ——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平台。建设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平台,收集整理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电子政务平台上形成的各类电子文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覆盖面广的文件资料收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各单位电子文件实现随时形成、随时收集、随时利用。

  ——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以透明公开、提高效率、全程监管为总体目标,围绕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涵盖市、区县两级的企业注册登记、企业投资建设工程、规划土地审批、电子监察等系统建设运行,规范政府网上审批和服务;建立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实现行政审批数据共享、协同办理、绩效管理,并联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覆盖率达到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8: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代社会保障卡。依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障卡的规范和标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全面、基于国产加密算法的第二代社会保障卡系统,将社会保障卡和居住证作为前端载体,实有人口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作为后台支撑,承载相关职能部门的持卡办理事务,为市民提供信息记录、电子凭证、信息查询、身份认证等便捷的公共服务。

  ——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依据网站无障碍改造设计规范,推进全市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力争50%政府网站的无障碍水平达到《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一级标准,提升视力障碍群体访问政府网站的便捷性。

  ——市民服务综合热线。逐步整合政府各部门对外服务热线,建设涵盖咨询、投诉、办事等各类功能的统一的市民服务综合热线,形成业务受理、跟踪督办、处理反馈、市民回访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初步形成非紧急类事务“一号式”热线服务体系。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在全市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依托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建设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平台,实现集体“三资”管理及运行情况的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

  ——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社区事务受理、协同办理系统,提供社区事务在线咨询、自助服务、办事进度查询等服务,实现各部门社区事务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推进服务模式从“一门式”向“一口式”转变;试点并加快推广社区事务“区内通办”,提升社区事务受理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法人网上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充分利用、整合现有法人数字证书,建设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实现法人数字证书统一管理、一证多用、电子印章加载等功能,进一步完善证书服务渠道和收费模式等机制,为各类法人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业务系统在线办理各类事项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为全市各类政府网上办事平台提供信息安全支撑和信任服务保障。

  重点专项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以信息资源集约采集、充分共享、有序开发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不断完善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体系,促进重点领域基于信息共享的业务协同,探索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的方式和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法人信息共享和应用系统(二期)。基于法人信息共享和应用平台,拓展覆盖所有登记类、资质类、监管类的法人信息,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各类法人综合信息的数据库,积极推进基于法人信息的食品安全监管、建筑市场整顿、安全生产监管、企业诚信建设、企业投资分析等重点领域的业务应用,实现法人信息的区县共享,逐步向社会提供法人基础信息查询服务。

  ——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应用。建设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信息浏览、查询检索、信息加载、系统搭建等“一站式”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搭建基于统一空间地理参照系的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实现全市相关行业空间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按照试点先行、标准配套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急、交通、工程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编目、注册和共享,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依托信用服务机构,利用各政府部门、各行业协会、各园区、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各市场主体等在互联网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建设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搜索查询为特征的互联网搜索平台,向社会提供便捷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检索、比对评价等服务。

  重点专项七:促进“四个中心”建设。

  依托部市合作机制,整合和深度挖掘各方优势资源,打造航运、贸易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拓展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四个中心”建设。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门户网站。依托电子口岸平台,整合和链接相关航运服务和管理信息,建设集航运政策发布、监管查询、物流服务、航运咨询、航运交易等于一体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门户网站,实现航运信息的权威发布、有效聚焦和增值服务。

  ——深化电子口岸建设。加快拓展“一单两报”系统试点受益面,不断扩大“全国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应用覆盖范围,逐步推进检验检疫业务的电子一体化监管,完成中国海事数据备份中心上海基地建设。

  ——建设中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平台。整合国内外贸易及信息服务领域的优势资源,构建贸易信息综合门户,提供以商务资讯、贸易指南、海外市场、招商引资、消费流通、商务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商务信息服务,并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及数据分析体系,满足社会各界对于商务领域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贸易全环节信息服务功能。

  ——建设全球贸易投资运行监控预警系统。全面整合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已建贸易救济措施监控预警、贸易政策效应分析、贸易运行监控预警等平台,建设全球贸易投资运行监控预警系统,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各类贸易、投资信息和监控预警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8: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动电子商务在制造、金融、航运、商贸、会展、文化、旅游、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促进大型企业整合资源,支持面向区域、行业、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促进餐饮、旅游、娱乐、购物等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发展;拓展基于3G、4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发展数字电视商务;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培育50家左右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10个左右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力争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建设浦东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推广,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探索电子支付、物流、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等支撑体系建设和电子交易的集成创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

  ——开展电子商务“双推”工程。结合中小企业需求,聚焦本市重点产业发展领域,遴选一批有影响、有潜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按照政府财力贴一点、平台企业让一点、中小企业出一点的原则,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推动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深化推进第三方电子支付。深化银行卡产业发展,做精做深银行卡受理和发卡市场,发展银行IC卡;鼓励多种形式电子支付工具的运用,推动手机支付、网络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新型支付渠道的完善;按照便捷、安全、规范的要求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支持更多有条件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取得支付许可;促进电子支付在公共事业、票务、互动娱乐、网络视听、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支付服务业发展。

  重点专项八:“两化”深度融合。

  推进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着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产业链信息化应用协同,带动行业信息化能力整体提升;加大第三方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效能整体提升;加快“数字园区”建设,带动园区内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

  ——产品智能化提升工程。加快嵌入式系统芯片、电子标签、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生产和使用中的应用,提升大型客机和发动机、核电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产品,以及数控机床等生产母机和重大成套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精品钢材、复合材料、石化衍生品等新材料,以及家电、服装、食品等主要消费品的产品附加值。

  ——数字化工厂示范工程。以骨干制造型企业为重点,推进虚拟仿真、数字模型等关键研发技术应用,推广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生产控制系统和装备,支持企业在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流程无缝衔接等领域建设跨平台、跨地域的信息化系统。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和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促进航空、汽车、装备等行业在研发、工艺、制造、服务等环节有效协作;促进钢铁、石化等行业安全有序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从制造业中剥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支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集成各类信息资源,在云计算、中试环境、工业设计、物流、认证检测、能源监测等领域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型企业自营信息化平台剥离后发展面向行业的专业性信息化应用服务;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产业信息化领域产学研用联动合作平台。

  ——“数字园区”。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高服务能力的“数字园区”。促进产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鼓励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园区管理、企业服务、产业转型、绿色生产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支持园区内企业打造“数字工厂(企业)”。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坚持市场先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产业链集群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新模式和新应用,实现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对接国家重大专项,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作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

  重大专项一:云计算。

  以自主发展、应用示范为重点,以建设国家云计算试点城市为契机,继续实施“云海计划”,突破自主可控云计算技术,集聚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在金融、健康、文化等领域,探索建立云计算商业模式,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

  ——关键技术研发。在云计算服务器、安全云操作系统、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云计算关键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应用示范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重点建设:“金融云”,支撑金融核心交易、在线支付、银行卡管理等业务;“中小企业服务云”,突出行业性、区域性,为张江园区IT企业和中小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健康云”,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安全的临检质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文化云”,面向互动娱乐、网络视听、网络文学提供服务;“社区服务云”,在杨浦新江湾城试点面向智能家居、娱乐休闲和社区服务的云服务体系,实践“云中生活”;“电子政务云”,整合相关部门资源,运用云计算架构,选择青浦、闸北等区域开展“电子政务云”试点,逐步构建市级“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

  ——支撑环境建设。发挥“云海创投基金”作用,加快产业创新;推动云计算企业向闸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和杨浦创新基地集聚;建设云海创业大厦,高起点规划建设面向全国的云计算展示和体验中心;依托云海产业联盟,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研究制定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产业促进机构,开展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

  重点专项二:物联网。

  坚持高端发展、差别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发挥和提升现有通信和广播电视网络支撑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创新商业发展模式,推进物联网产品制造与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带动形成物联网应用市场和相关产业链,提升上海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引领地位。

  ——关键技术研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物联网发展专项,支持本市企业积极承担物联网(传感网)相关任务。深化实施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物联网专项,重点支持先进传感器、网关芯片及产品、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及模块、核心控制设备等的研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应用示范推进。争取成为国家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化试点城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加快推进楼宇节能、社区智能安保、医疗废弃物监控、服装行业应用、机场电子围栏(二期)、数字医疗、精准控制农业、危化品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智能水网、智能电网、灾害预警、智能交通、电子口岸等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建设短距离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测试、无线通信节点极低功耗共性技术开发、微机电系统(MEMS)集成制造技术等平台,提供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服务。以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产业集聚为重点,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嘉定“上海物联网中心”,重点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端产业集聚;建设浦东等区县的物联网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产品生产和后台运营支撑服务;建设杨浦等区县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重点推进应用示范和人才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7 03:07 , Processed in 0.07606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