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3 2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大港--湛江港建成开港
1955年7月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湛江港的决定》。随后,以国家交通部为主的湛江港建设委员会成立。湛江港一区工程建成万吨级泊位2个,万吨级以下泊位3个,湛江港二区工程建成2.5万吨级和500吨级泊位各1个。1956年5月1日,湛江港投入使用。10月下旬,第一艘万轮吨巨--波兰人民共和国“玛布切克”号驶入湛江新港。12月25日,湛江港务局在港区举行盛大开港庆典大会,参加者有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全国各大港口负责人,铁路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外宾等。湛江港是新中国自行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大港,开港后一直担负华南贸易枢纽港、大西南出海口的重要角色。
粤西区委改称粤西地委
1956年2月6日,中共粤西区委员会改为中共广东省湛江地方委员会,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辖徐闻、海康、雷东、遂溪、廉江、化县、吴川、电白、阳江、阳春、信宜、茂名市和湛江市。孟宪德任湛江地委第一书记,莫怀任湛江专员公署专员。
朱德在湛江考察
1957年1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解放军第55军政委王振乾陪同下视察湖光农场。
我国第一座栈桥式运油码头建成
1958年1月12日,我国第一座栈桥式运油码头在湛江港新港区南端石头角建成,全长1130米。
南三岛联岛工程完成
该工程前后经过8年,先后出动数万人,完成87万土方,修筑1.49万米长海堤,到1958年3月,把10个小岛联成1个面积达123平方公里的大岛。
我国第二大盐场建成
1958年6月,湛江盐场开始兴建。该场位于郊区湖光、东海岛西湾和南三岛的海滩上,总面积1.4万公顷,年产原盐2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盐场。
湛江产品首次销往海外
1958年3月,湛江食品厂生产的威化饼、椰堆等,由湛江市食品出口公司首次运销港澳市场,第一批出口共1900罐;5月28日,湛江香蕉首次运销加拿大;6月24日,徐闻菠萝首次运销蒙古人民共和国;8月,湛江松香首次出口,分批运销新加坡、缅甸等地。
气势宏大的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建成
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同时成立该工程建设委员会,地委书记孟宪德任主任。6月10日,在廉江县鹤地举行鹤地水库开工典礼,廉江、遂溪、海康、湛江等7个县市16万民工参加建设。1959年9月鹤地水库基本建成,该水库地跨广东广西两省区,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库容11.5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8.76亿立方米,成为广东省内最大的“人造海”。是年9月1日,作为鹤地水库配套工程的雷州青年运河开始施工,该运河总长271公里,设计能力可灌溉廉江、 遂溪、海康、吴川、化州5县及湛江市郊200万亩农田,1960年5月14日首次放水春耕。该工程指挥部荣获国务院“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西营区改称霞山区
1958年6月30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原西营区改称霞山区。因市区中心位于霞山村而得名。
市人委大楼和市人民会堂建成
1958年,湛江市人委大楼(现人大大楼)建成,楼高5层,为市区当时最装观的建筑。同年,市人民会堂建成,为市区当时最大的综合性堂馆建筑。
东海陆岛大堤贯通
1958年9月12日,连接东海岛和大陆的湛江堵海东北大堤动工兴建,驻湛陆海空军和市民7000多人参加工程建设,1961年2月竣工。大堤全长6820米(跨海部分4668米),堤面宽8米,堤最深处20.5米。从此,东海岛与大陆连接起来。
湛江化工厂筹建
1958年,广东湛江联合化工厂筹建。次年改名为广东省湛江化工厂。为全国重点硫酸企业和全国5大重点磷肥企业之一。
湛江市获“花园城市”称号
1959年3月7日,全国造林园林化现场会议在湛江召开,湛江市获得“花园城市”称号。
河(唇)茂(名)铁路建成通车
1959年10月,廉江河唇至茂名铁路建成通车。
邓小平到湛江视察
1960年2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柯庆施等陪同下到湛江视察,在鹤地水库时为水库总干渠题书:“雷州青年运河”。
周总理到湛江视察
1960年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邓颖超到湛,先后视察了湛江港堵海工程、农垦胶林、雷州青年运河等,并在人民礼堂观看粤西粤剧团和遂溪粤剧团会演的抗法斗争历史粤剧《寸金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