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5-10 10: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30日召开的ZGZYZZ局会议提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有分析认为,这句话表示中国经济工作重心实际上从稳增长转向了调结构。
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分析认为,和去年ZY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这次会议没有再提“六稳”“六保”,而是用基层“三保”底线(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取而代之。这就清楚地表明,财政政策重心不再聚焦稳增长,而是回到了保持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上。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
一、“稳增长压力小窗口期”
许多国际机构认为,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哪怕不刺激,正常发展,那也有8%以上,甚至达到9%,但中国两会将今年的经济目标却只设置在6%。
这次国家第一次在经济方面使用“压力小窗口期”词汇,剩下2~3%的空间,可以用来回旋应对突发情况,或者作为改革的代价。
一季度复苏很强劲,达到18%增长率,超额完成任务,所以未来三个季度,都是“改革窗口期”,也是“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容忍期”。
今年有了良好开局,为什么不借势继续冲一把?那是因为今年一季度的增长很大原因是出口驱动的,这暴露出两个问题。
第一,全球各国疫情依旧沉重,生产没有恢复。
各国没有生产,那么经济唯一续命的方法,就是继续疯狂放水。
正是因为向民众放水,各国民众的购买力增强,我们的出口才卖得超乎预期的好。
可是通过我国外贸数据折射的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生产端,购买端都靠放水续命,经济危机风险不断加大,这是难以为继的。
一旦多国扛不住连续放水的副作用,爆发出经济危机,我们的外贸不可避免的会受损,所以不如提前将“未来外贸不会这么红火”考虑进未来的局面里。
国家是怎么应对的呢?“凝神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果大家有印象,“供给侧改革”是15年之后连续加码几年的提法。
到了去年转变为“兼顾供给侧需求侧改革”,那就是“提振需求”也纳入改革了。
过去一年多,各国都是通过给“需求端放水”来刺激消费。我国为了提前避免放水导致的债务危机,不仅没有全民撒钱刺激消费,而且过去一年需求改革,针对特殊人群的“提振内需”政策,也不提了。
因为继续刺激需求,只会传导到最初的原始生产资料进口,钱都被能源,矿石出口国赚走了。
中国这次加重了“供给侧改革”的提法,结合最近“钢材出口退税和降低进口关税”的改革措施,国家准备压缩高能耗工业的需求,减少出口,来抑制进口原材料的涨价,这会是一场硬仗!
实话说,过去几年“供给侧改革”传导到需求端之后,下游小微企业没有议价权,夹在终端消费者和压缩供给的上游产业链之间,生存非常困难。
二、房地产
这次的经济会议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房地产环节。
过去几个月,大中城市房价的涨势似乎让国家提了多次的“房住不炒”有所减弱。
实际上,这还是全球大放水传导的结果。在美元漫灌,全球大放水的周期内,全球各国的核心资产都会上涨,这是不可逆的经济规律。
中国政府在这一经济规律下,给各大城市不断套上枷锁,才在总体上控制住了房价的走势。
这段时间,唯一突破中央政策底线的,就是一线城市不断暴涨的学区房。
学区房背后,绑定的是学位,是优质的稀缺资源,是确定增长的优质稀缺资产,有了这些属性,常规调控手段,无论怎么调控,都刹不住车。
过去,国家和地方政府从严的管控措施,无论是增加交易税费,还是锁死延长交易时间,这些都阻止了部分交易。
可是结果是可交易的“学区房”变得更加稀缺,更加疯涨了。
要掐断“学区房”的疯狂,只有一条路,“让它变得不再确定”。
没错,“多校复合划片”“各小区按比例录取”等等,都是从根本上断绝“学区房绑定学位”
当“买这个房子也可能被划到更差的学校去”成为常态,就破坏了学区房“确定增长的优质资产”这个属性。
多校复合划片之后,一些原本位置不利的小区,也获得了同等学位的可能,变相增加了供给,学区房的稀缺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三、金融风险
国家今年在稳住货币不掉头继续宽松的前提下,还要部分收紧,能卡住的环节只有房地产,基建,城投这三块。出了个狠招:“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现在是压实地方党政一把手责任。一旦你那个地方暴雷了,别扯历史原因,国家兜底之类的,首先党政一把手要负责扛下来。”
这个责任就太大了,恐怕未来地方一把手新城市履新也都会第一个关注当地的金融风险,先别谈大动作,大搞开发,先查查账,别有什么风险,什么时候爆了,得提前有预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