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9-5 06: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joyduang 于 2017-9-5 08:46 编辑
文化大省不能总干没文化的事儿
文/李琳之
最近两天,山西又不平静了。9月2日,山西省政府举行摘牌交接仪式,据报道,原来的省政府所在地要变成晋商博物馆。此举在网上迅速引来一场轩然大波。
众所周知,原来的山西省政府所在地是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山西最高行政首府驻地。一座见证和记录了山西在若干朝代盛衰兴旺的辉煌古建筑,要被做成格局和体量都稍显局促的晋商博物馆,不免让人产生一种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山西是文化大省,不能老是延续“土八路”的思维模式,尽干些没文化的事儿。
上世纪末,山西省在国家号召下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行署”变“市”的行政改革运动。本来这是件大好事儿,群众也拍手表示欢迎。然而某些领导在把“行署”名变成“市”名时,却用直线思维的方式,简单地沿用了旧有的名称,结果弄成了个四不像,令人啼笑皆非。譬如,晋中,这原本是个方位的名称,其直接对应的是晋南和晋北,改制前称晋中地区,没有问题,但现在改成了晋中市,就惹人嗤笑了。市者,买卖之所也。设市的地方都是工商业集中处或政治、文化的中心。把一个方位名称叫做市,逻辑上说不过去,词义上也说不过去。再譬如吕梁市,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太行和吕梁是山西省东西对应的两座大山,你把吕梁山忽然之间改成了吕梁市,那太行山是不是也得改叫太行市呢?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运城该叫中条山市,太原该叫天龙山市,北京也可叫做燕山市了。吕梁就是个山名和方位名称,而吕梁之前的名称如石州、永宁州等,都蕴含着无限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可是我们偏偏舍本求末,不加思考地采用了“拿来主义”,一不小心就斩断了人们“回家的路”。唉,本想穿个西装在世人面前潇洒一下,却不留神摇曳成了个不伦不类的瘪三样。
还有更可笑的呢。现在的临汾市原来叫做临汾地区,原来的临汾市就缩身变成了现在的尧都区。尧都啊,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是中华煌煌五千年文明源头的象征,现在倒好,被他的子孙一鼓捣,捯饬成了一个省下边的一个市的一个区!

李琳之在其《祖先,祖先》新书分享会上和原山西大学校长李镇西先生(右一)合影留念。
山西人经常以文化大省自居,但在外省市人的眼里,山西充其量就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大号山村,我们无非就是其中的土老帽而已。连大名鼎鼎的余秋雨先生在写《抱愧山西》以前,对山西都是这样的印象,何况那些没有喝过多少墨水的平民百姓呢。
这不能怪人家,只能怪我们自己没出息。以前是宣传大寨、宣传西沟、宣传锡崖沟,后来是以煤炭大省自居,到处给人宣扬山西盛产“黑金”。结果黑金没捞着,却捞出了漫山遍野的乌烟瘴气!这哪里有半点文化大省的影子呢?
山西是文化大省,确切地讲,山西只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山西的每一个地名,每一处建筑,都可能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好山西的文化资源,让她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是每一个山西人的责任。但怎么利用却大有学问,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办成的。文化的事情,就要用文化的思维、文化的手段去解决。光有政治头脑,没有文化情怀,就可能贻笑大方了。
话题回到原来省政府所在地决定变成晋商博物馆这件事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格局问题。我们切不可把一座恢弘殿堂的建筑给整成农村土财主住的砖瓦房,把一件本来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黄袍给裁剪成个小不啦叽皱皱巴巴的小裤衩。
文化大省不能总干没文化的事儿。
2017.9.4.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