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2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南飞 于 2020-7-2 10:20 编辑
工作任务及内容
形成《苏锡常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报告、规划简本及附图。
1、 现状路网的评估与问题分析
与上海、南京等强核心都市圈不同,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共同构成苏锡常都市圈的多个中心,并且江阴、昆山、太仓等周边县级市经济活力也非常旺盛,呈现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之间、常州-江阴-张家港等相邻县级市间、苏州-昆山等设区市与下辖县市间等多廊道交织的“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交通出行特征。
本部分应系统梳理苏锡常都市圈所有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梳理不同特征年份轨道交通运营客流特征及演变规律,研判不同区域、不同廊道、不同轨道交通方式各自承担的功能定位,评估既有需求与设施供给存在的不匹配、不平衡问题。重点评估跨区出行廊道的交通结构的分担比、不同出行距离需求的交通结构分担比,为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制定指明方向。在上述研究报告基础上,分析目前各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相互间功能衔接、通道资源利用、对城市空间发展支撑、对乘客出行服务方面。
2、 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结构和各层级轨道系统功能分工
随着都市圈内同城化发展,“门到门1小时”成为是都市圈内居民满足主要活动的基本时间要求,这种可达性要求将决定都市圈不同空间尺度应由不同轨道交通承担相应的功能,因此需要在都市圈内建立与都市圈空间尺度相适应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结构。
本部分应围绕“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互联互通、集约高效、出行便捷”的总体发展定位,立足城镇发展形态、综合交通运输等多角度、多层面研究苏锡常都市圈客流出行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及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规划等方面,研究都市圈范围内轨道交通体系构成、各层度都市圈轨道交通承担的功能,从而进行合理的功能层次划分、并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等角度分析各网融合关系、融合角度等等。
3、 多网融合规划目标、思路及战略研究
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的构建,既有满足不同层次出行需求的功能,又有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随着交通强国、交通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的提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也应围绕网络融合、枢纽聚合、运营统筹、机制创新等融合发展思路,构建智慧、绿色、高效的开放融合的高水平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
本部分应基于国省重要发展战略下,基于各网之间功能优势互补、土地及通道资源统筹利用、客流出行方式安排合理有效等角度,提出多网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规划思路等。并从支撑经济社会、网络化发展、枢纽一体化、技术制式、产业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明确具体目标及近期、中长期发展目标。
4、 多网融合一体化规划
在各级区域发展规划、铁路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既有相关规划基础上,根据苏锡常都市圈城镇布局现状、区域空间演化趋势、综合运输网络现状及发展、客流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多层次轨道线网布局的基本原则,统筹构建“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调统一、运营高效、运力协调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多网融合方案,构建苏锡常都市圈网络层次清晰、通道及用地资源使用合理、各网之间衔接高效、客流出行便捷、运营组织灵活的轨道交通体系。
5、 枢纽一体化融合规划
传统的枢纽总图布局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铁和区域城际层面,对于都市圈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研究较少,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不予考虑,导致部分枢纽预留空间不够,规划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苏锡常都市圈网络层次体系架构下,将都市圈范围内所有枢纽进行分级,按照衔接线路的层次关系,将不同层次的线路进行融合,明确不同层次之间融合模式是采用贯通运营,还是采用枢纽换乘,结合运输组织的便利性及运营效率,从一张网的角度统筹枢纽总图的布局。
6、“新基建”战略下城际铁路建设实施方案研究
深入分析并紧紧围绕国家“新基建”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构建的新内涵、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等,积极推动轨道交通体系构建及相关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