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2-26 2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点不准的。
历史上的【潭州府】由元朝【天临路】于1364年改制,与1372年更名【长沙府】,总共至存在6年时间。所以基本不用这个称呼,就是【长沙府】。在此之前【潭州】和【长沙府】是不兼容状态。潭州到长沙府是升格,唐代会把【潭州都督府】简称为【潭府】。明代正式更名后,长沙府下辖十二个县州,不止长沙县和善化县。
【附廓】指的的不同级的行政机构同城而治的情况,一般是低等级的依附于高等级,比如长沙县设在长沙府城内这种。附廓县是明清时期常见的状态,内地的府城基本至少都是一个附廓。比较少见的长沙县和善化县【双县附廓】的情况。
在善化县之前。长沙县还分置出【龙喜】和【常丰】两个县,公元949年析长沙县东境置【龙喜县】,县治在今鹿芝岭,963年改龙喜县为【常丰县】,县治迁往东湖村六厘港。973年废置,并入长沙县。这种就是普通的情况。
宋元符元年(1098)析长沙县五乡、湘潭县二乡置善化县,取【善邑】和【教化】之意。县治不像之前那样,设于长沙城周边,而是直接设在长沙城内,所以不存在【长沙县吞并善化县】这种说法。只有【废】和【置】。由此开启了双县同城附廓的时代。
唐宋潭州都督府治所设在城北,长沙县内,所以也不存在【长沙县】和【善化县】同为潭州治所这种说法。明代亦如是。
善化县几经废置,洪武十年(1377)裁撤善化县入长沙县,十三年(1380)复置。复置后县治初设于南门的城外,这种其实就不是双县同城附廓了。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才复徙城内,位置在今天的县正街。这才回到了双县同城附廓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民国元年(1912)4月,在【废府存县】运动下,长沙府被裁撤,善化县并入长沙县,善化一名才正式作古。
至于望城县,那是建国后的事情了。1951年9月11日,分置长沙县西北部置望城县,因县置位于望城坡而得名。
同年12月底,望城县治迁往高塘岭。
1953年又废置望城县并入长沙县,1977年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