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dingdangmaook

[龙城轶事] 给《太原晚报》写的稿件《街巷阡陌记龙城》今天起陆续刊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0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xk


    晋阳湖算文化景观吧,无所谓的,反正并州饭店不也改造了嘛
vivalavidalc 发表于 2013-6-23 01:04


文化景观还成,其实就是水体,周围没啥遗存,川平搞的规划不是还要南移么,不知违不违反文物保护法。
并州饭店更别提了,改造后没有一点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影子,虽说比原来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0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末明初,明大将常遇春为了攻克太原,伪装成樵夫混入侦查,不慎泄露身份,后来躲进一条小巷中,被 ...
dingdangmaook 发表于 2013-6-20 21:57



    这个确实是传说而已,但我听我爷爷说他小时候柳巷确实很多妓院的。他今年80多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2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UNIVERSE


    最宽的道路     龙城大街  耿大的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22: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的地名就是奶生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22: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妓院?花柳病,柳巷,是这么来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22: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是传说而已,但我听我爷爷说他小时候柳巷确实很多妓院的。他今年80多岁。
tygaoliang 发表于 2013-6-23 02:14


    清朝末年,古城太原暗娼公开化,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后,大小妓院陆续开设,并经警方批准,发给许可证,成为营业性行业。
    当时太原城妓院集中在察院后、小巷(兴隆街)和万寿宫,较有名的有双素班、凌云班、四海班等。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官厅将妓院全集中于旧城街。旧城街及头道、二道、三道、四道巷是解放前的红灯区,有众多妓院,并驻有妓寮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23: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dingdangmaook


    头道巷是北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0: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ingdangmaook


    头道巷是北面的?
vivalavidalc 发表于 2013-6-23 23:00



    是旧城街的派生巷,具体看1935年太原地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1: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1: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且留声
——消失的太原老地名
                                  郝 波
    老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城市的记忆,它蕴涵着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其历史信息、传说故事、文化内涵,是见证一个城市历史的“活化石”。而我市的老地名数量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又逐渐减少的过程。据清康熙年间的《阳曲县志》记载,太原老城范围内的街巷有150条;清道光年间的《阳曲县志》记载了超过200条街巷地名;1935年出版的《太原指南》记载的街巷已有377条。近20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老街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1987年出版的《太原市城区街巷标准地名录》里的老街巷已减少到290条左右;2008年出版的《太原市街巷标准地名录》里只剩210条左右。
    太原老地名消失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的开展,很多小街巷被合并成了大马路,同时,门牌整理工作也导致了一些小胡同被并入了与之相邻的街巷中。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一些老式平房民居被拆除后修建为楼房建筑,这样一些片区内的小街巷开始大量消失。进入21世纪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命名的街巷层出不穷,老地名消失的速度也日益加快。根据《太原市南城区地名志》、《太原市北城区地名志》资料显示,目前太原市仅存的老街巷实际已不到200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享堂街的故事
                                  郝 波
    在太原城北门外四五里处,有一处小山丘,当地村民管这里叫“龙脑”,晋王朱棡的妃子谢太妃的墓地就被选在这里。谢妃为永平侯谢成之女,而晋王府就是谢成督建起来的。
    晋王王室在墓地之西辟建了“谢氏园”,又在谢氏园的西边新建了“孝堂”,并在孝堂附近植下了成林的松柏。而栖居在龙脑附近的村民则被征召为谢太妃墓地的守陵人,从此驻守在孝堂旁定居下来。形成村落后,人们嫌“孝堂”这个名字太晦气,而享堂是供奉逝者牌位以供祭享之用的殿堂,所以就把孝堂更名为“享堂”。享堂村因此得名。
    享堂紧邻太原城,是太原市的第一批城中村。由于这里街巷狭窄,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着城市形象。2013年,建设中的北中环街横穿享堂村,享堂村就此完成了整村拆除。
    提到享堂,就不能不提到与它相邻、也是因谢氏园而诞生的敦化坊。每到谢太妃的忌日,晋府王室成员前来祭祀谢氏亡灵时,所骑马匹就被圈放在了谢氏园的东西两侧,并取名东马房、西马房。久而久之,居住在这里专门负责看管喂养马匹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形成村落后,村名就叫东马房、西马房,后来改为东马坊、西马坊。清嘉庆年间,有个叫张廷鉴的进士定居在东马坊,并在这里建了所住宅,叫“思居别墅”。他认为东马坊之名太俗,就取《中庸》里“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的“敦化”二字替换了“东马”。这样,东马坊就成了敦化坊,而西马坊却没有被更名,它后来逐渐衰败下去,消失于清末民初的工厂建设中。
    在建设北中环街以前,以享堂命名的街巷有享堂街、享堂路等12条,以敦化坊命名的街巷有敦化坊路、敦化巷等9条;而现在,享堂街、享堂街南巷、享堂街北一巷、享堂街北二巷已经因建设北中环街而消失。
    享堂村和敦化坊村曾经还有过许多古迹。在享堂村,有五龙庙和吉祥寺;敦化坊村有隆国寺和因明武宗来太原时经过而得名的御桥。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只有隆国寺的一块石碑和“思居别墅”的一处院落尚存,其他古迹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享堂村和由其派生出的一些老街巷消失了,但是崭新的北中环街诞生了,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况且,享堂这个地名并未完全消失,享堂新村、享堂社区、享堂路等地名依然存在,它们依然见证着500多年前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段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5 1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更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5: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版面字数的原因,第一篇文章做成了表格,并且删减了很多。这是原文。

消失的老地名
郝  波
    老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城市的记忆,它蕴涵着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其历史信息、传说故事、文化内涵,是见证一个城市历史的“活化石”。而我市的老地名数量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又迅速减少的过程,比如根据清康熙年间的《阳曲县志》记载,太原老城范围内的街巷有150条,清道光年间的《阳曲县志》记载了超过200条街巷地名,1935年出版的《太原指南》记载的街巷已有377条。但是20多年来,由于道路建设、片区拆迁、人为的不合理合并造成的原因,许多老街巷都消失了,如1987年出版的《太原市城区街巷标准地名录》里的老街巷已减少到290条左右,2008年出版的《太原市街巷标准地名录》里只剩210条左右。
    太原老地名消失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的开展,很多小街巷被合并成了大马路,同时,门牌整理工作也导致了一些小胡同被并入了与之相邻的街巷中。如1955年,大南门街、南市街、活牛市、麻市街、师范街、后小河、坊山府、小仓巷、大北门街、土门街和上北关街等11条小街巷合并成了解放路,首义门街、松花坡、红市街、新开路、精营中街、新民头条、北新路等小街巷合并成了五一路,仁义里、兴安里合并成了胜利街,南华门西头条~南华门西五条并入了南华门路;1956年,永和巷、大袁家巷、右字巷、麻绳巷合并成了柳巷南路;1958年,东羊市、按司街、钟楼街合并成了钟楼街,周家巷、中和巷、唐家巷、红市街、桥头街合并成了桥头街,西米市合并进了水西门街,东米市合并进了开化寺西街,过门底合并进了柳巷;1963年,亲仁里、阁外街、兵工中马路合并进了胜利街;唱经楼街、估衣街、鼓楼街合并成了鼓楼街。此外,仓平巷、火神宫、裴家巷、郑家巷、普光路、文殊寺街、砖瓦巷、张家巷、仓门北街等老街巷也在这一时间内或消失、或合并。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一些老式平房民居被拆除后修建为楼房建筑,这样一些片区内的小街巷开始大量消失。如1992年,闫家巷、皮家巷、许家巷、周家里因三桥街住宅小区的改造而成为我市自1982年地名普查结束以来第一批消失的老街巷。在此后的几年间,福和里、马王庙、于家巷、北牛肉巷、旧城街头道巷~六道巷、毡房巷、袁家巷、静安里、游艺场等老街巷都因旧城改造而消失,只有小二府巷是被合并进了东后小河。
    进入21世纪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命名的街巷层出不穷,但是老地名消失的速度也日益加快。这一时期,老地名的消失主要呈现出成片消失的特点。比如,2003年,由于鼓楼街旧城改造而消失的大剪子巷、小剪子巷、五拐巷、达达巷、临泉府和万字巷,因建设铜锣湾广场而消失的西夹巷、小海子、大濮府、小濮府、宁化府正巷、宁化府东巷(其中大濮府、小濮府、宁化府、小海子2007年重新命名);2008年,因建设万达广场而消失的老地名甚至有新华路、文化路、后营坊街、后营坊头条、后营坊二条、前营坊街、前营坊头条~四条、前营坊东巷、绿柳头条、绿柳二条、绿柳东巷、北安巷、进德巷、铁菊巷、福寿巷、康宁巷、煤场巷、新安里等二十余个之多!而在其他片区,由于旧城改造和道路建设而消失的老地名还有大中市、茄皮巷、道生里、光华里、新道街北巷、福安里、猪耳朵巷、湖广路、晋生路、仓门西街、东膳所、西膳所、南膳所、北膳所、锣锅巷、侠义巷、裕德西里、裕德东里等。
    同时,近十年来,一些不合理地人为合并老街巷地名和老街巷地名实际存在却被注销的现象也饱受诟病。参考2008年版《太原市街巷标准地名录》中附录的已注销的地名,实际存在却“被消失”的老街巷有:崔家巷、小铁匠巷、棉花巷、五魁巷、智家巷、咸肉巷、饮马河、五福庵、仓门东街、交通巷、依仁巷、南园子东巷。
    虽然2008年后太原市民政局地名处不再注销老街巷地名,但是由于城建拆迁仍在进行,目前仅存的老街巷实际已不到200条。以下为近几年来逐渐消失的老街巷地名:文化里、上关后街、北市场、小红坡、保安里、南华门东头条、南华门东三条、永安里、东夹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5 16: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dingdangmaook


    郝哥,请问二市场这条街的由来是什么?二市场又有什么历史?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04:45 , Processed in 0.08016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