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1-24 13: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宁的钟鼓楼建于明代,建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8米,高9米,石木结构,2层阁楼,1931年拆除。
据《邕宁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十年,也就是1531年,南宁卫明威将军军政掌印佥事王佐铸了一口大铜钟,重两千斤,悬挂在平楚楼上,钟鼓楼因此得名。
钟鼓楼底座呈正方形,高三丈左右,楼的上方外表为三层亭阁形,下大上小,似宝塔状,楼上一通到顶。
楼的三层瓦檐均为青色琉璃瓦,每层瓦面四角的雀尾均雕塑着栩栩如生的飞龙,楼的顶端为葫芦状尖顶。
楼下方的四角为四根巨型砖砌方柱,柱的直径约两米。楼下的东、南、西、北面是四个拱门。
四根巨型砖砌方柱的上方是四根坚硬的枧木圆柱,一人难以围抱。每根巨柱都开个小洞。
楼内宽两平方丈左右,古时楼下除了摆小食摊外,还作为十字街来往通行。在楼的东北面,即今邓颖超纪念馆,有个登楼敲钟的楼梯,楼的东、西、南、北面各有题额一块,分别叫“宣和”、“应侯”、“通明”、“拱辰”。
过去的钟鼓楼是南宁城内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最值得一提的是钟鼓楼上的铜钟,高1.8米,口径1.2米。钟上除了刻有重量、铸造年月、铸造人和捐款人的姓名外,还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雕铸在悬挂铜钟顶端耳环处的两条苍龙栩栩如生,堪称南宁古代的珍贵文物。
遗憾的是,钟鼓楼在抗日战争以前就被拆除了。
后来,日军两次侵占南宁。在南宁沦陷前夕,铜钟曾被转移到百色,后转到柳州,又转到武汉。
解放后,广西博物馆的同志在武汉发现铜钟,立即收购。流落他乡长达十余载的南宁珍贵文物,这才重新回到故乡。现在铜钟安置于南宁人民公园镇宁炮台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