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27 15: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放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以芜宣机场为依托构建“空铁公水”多式联运对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议收悉,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办理反馈。近年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下,我市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获得了较大成就,现将我市关于以芜宣机场为依托的综合交通建设发展情况及下一步计划答复如下:
一、综合交通建设发展情况
(一)推进机场枢纽规划编制
为满足芜宣机场及周边区域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府要求,市发改委负责芜湖宣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编制工作,通过招标,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中标单位。此次规划将构建以芜宣机场为核心的铁路网、公路网及城市轨道交通、道路网有机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目前该规划正在编制中,预计今年年底前提交最终规划成果。
(二)构建外通内联交通脉络
一是推进芜宣机场路东西延伸工程建设。为提升空港经济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延伸建设发展空间,联通机场与湾站南站、宣城市的路网,目前该项目已获得立项批复,并完成工可评审,下一步将继续积极推进前期工作。二是推进S208太榔路芜湖县改造工程建设。该项目已纳入芜湖市“十四五”国省干线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库,将按时序进度推进项目建设。三是推进黄池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工程位于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黄池村和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交界处,项目方案已通过芜湖与马鞍山两市共同组织的专家评审,下一步将进一步研究方案,适时推进。四是推进机场路芜宣高速至湾沚南站段项目建设。项目已纳入G5011芜宣高速改扩建工程建设,机场路占用95亩基本农田纳入主线工程并得到省自然资源厅预审,经省发改委可研审批,计划2021年底开工建设。
(三)建设多式联运综合体系
一是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尽快开工机场路连接G50沪渝高速二标段工程,加快推进峨山路东延段与沪渝高速机场互通立交建设。推进疏港快速路建设,建设机场路二期项目,推进机场路向东延伸段工程,协调宣城市启动昭亭北路建设。推进港区主干路网构建,以机场大道和物流大道为轴线,规划“七纵七横”交通路网,形成快进快出的物流通道。二是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方面。接续谋划S28芜溧高速西延、S334峨山路东延伸三期、S339三荻路及东延伸、S335新麟路一级公路改建、G329芜屯路快速化改造、S208太榔路一级路改建、黄池作业区疏港道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三是铁路方面。宁宣高铁规划线路方案正在选型并征求相关市意见,我市已将路经芜湖宣州机场并在附近设站的第四方案反馈给省发改委,并积极与省里对接,争取最终将由安徽省与江苏省进行磋商确定。未来如果采取路经机场方案,不仅解决客运站点设置问题,也将会从宁宣高铁引入货运专用线进入机场转运中心。根据《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按照时序进度积极推进连接湾沚的轨道交通R3号线。四是航运方面。打造港口综合枢纽,加快实施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工程(芜湖港集装箱三期)、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工程,着力发展江海联运和水水中转,优化重点港区集疏运条件,提升航运服务品质,有力推进皖江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航运要素集聚。五是航空方面。将大力推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打造4E级机场及发展航空物流产业的需求,分阶段实施跑道改扩建工程,推进第一跑道扩建,谋划第二跑道新建。全力推进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超级港建设。
二、下一步计划
(一)强化组织协调
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为规划任务的有序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强区域部门协调。按照全市交通一盘棋的发展定位,健全省市间、城市间、市县间协调机制。加强与周边市的协调与沟通,联合开展跨区域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等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加强交通与城市、国土、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衔接协调,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协调机制,优化审批流程,保障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
(二)加强规划衔接
加强与国、安徽省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衔接,力争将一批跨市的和对区域发展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纳入国、省层面的规划,在更高层面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芜湖市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行业专项规划的动态衔接,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规划依据。
(三)加强用地保障
协调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根据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对重点交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规划战略性空间储备用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处理好新增交通基础设施与现有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
(四)强化项目落实
根据交通运输“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编制重大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明确要求、落实进度、强化责任,加大推进协调力度,做好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进行。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分析评价,及时总结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