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1 2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诞辰。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这一天,埋藏于太原太山龙泉寺唐代佛塔地宫内、已经沉寂上千年的金棺银椁, 在工人修建蓄水池时被偶然发现。随着石、木、铜、银等外椁一层层开启,大唐盛世的繁华渐次打开。而令人惊讶的是,五重棺椁的最后一重金棺,当时未能打开,直到6年后的今天,金棺还沉沉封闭着没有开启,其中密藏的佛家至宝舍利,依旧圣光内敛,隐而不发。
而这一切,都因为一条千年丝带,都因为这条丝带上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龙泉寺地宫的发现,缘于太山文管所开挖消防蓄水池。
太山在太原市晋源区龙山和蒙山之间,属于西山山脉。关于太山的得名,沈约撰写的《宋书》有载: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著称,他居住的山也跟着有了名,故取“太(泰)山石敢当”谐音。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太山山脉形似一个大大的“太”字,因此得“太山”之名。
太山山势磅礴,如怀如抱,将龙泉寺裹藏在中间。前有水后有靠,位于风峪沟北山腰的龙泉寺藏风聚气,虬柏野枫,苍翠霜红,四季皆景。龙泉寺距晋阳古城遗址仅3公里,正位于晋阳古城以西2000米的西山一脉宗教祭祀区内,在该祭祀遗迹区除龙泉寺外,还有著名的晋祠、天龙山石窟、龙山童子寺、燃灯石塔、高欢避暑宫遗址、开化寺遗址、蒙山大佛、连理塔等。
据太原旧方志记载,龙泉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为道教“昊天祠”,五百多年后毁于金元战火,直到又百年后的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名字也改成了“太山寺”。后当地天旱无雨,地方官和百姓们到此求雨,发现汩汩而流的泉水,认为是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冠以太山寺“龙泉”雅号,并在泉水上修建龙王庙,并雕石龙,令泉从龙嘴中出。明嘉靖《太原县志》中有“太山有龙池”记载,为太山寺别名由来之史证。
事实上这座山、这座寺并不普通,千百年来,太山龙泉寺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2008年5月8日,按照规划,太山文管所所长张志敏招呼工人们在龙泉寺东100米的山前坡地开挖消防蓄水池。在此之前,此处的蓄水池因为年久已经渗水,准备新挖的蓄水池就在旧蓄水池旁边。
上午10点左右,一个工人的工具突然碰到了坚硬的石板,随后陆续发现了石条、石块等,之后,竟然出现了一个“石门”。闻讯而来的张志敏意识到这个发现非同小可,立即打电话通知太原市考古所。
抢救性发掘清理表明,这处建筑遗存是一座佛塔的基址,塔基上部已经完全损毁,仅残留一块呈长方形状的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是用砂石筑砌的大约1平方米的地宫,由过道,石门和地宫主体组成,石门两侧各有一尊威武的浮雕力士像。经过发掘,六边形的地宫内出土了一座长约58公分的石函。
发掘时,地宫墓道两侧均为彩色壁画,由于氧化,不几日壁画脱落,只余下些许剥落的颜色。而地宫门口左右两尊守门力士却嘴唇鲜红,经久不变。根据地宫规格,佛塔应该有10米高,考古挖掘后,并没有发现佛塔的其余残存部分。
6月12日上午10时30分,“古城之谜——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太山龙泉寺建筑基址考古发掘”在太原电视台现场直播。地宫内散落的木椁片、石函、镏金铜椁、银椁,直至最后登场的金棺,通过荧屏展现在观众面前。普通市民以这种全新的视角感受现场考古,在山西还是第一次。
开启是在晋祠博物馆一间工作室内进行的。为避免出土文物遭到风化,室内除了不能见强光外,还必须保持10℃左右的恒温。房间一侧,摆放着各种型号的储物塑料箱,里面放着惰性气体和各种泡制好的药水,以便在开启过程中第一时间保护文物。
最先开启的是鎏金铜椁。铜椁并不大,但非常精致,棺椁壁上雕刻的铜件精美。这些铜椁壁上镶嵌的图案,都是用大约0.2毫米厚的铜片嵌到椁上的。10时50分,铜椁盖被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这时,所有在场人员都发出了“啊”的声音:从铜椁下的银椁中,掉出来一件用铜片打造的“青龙”。
在银椁上有一条用丝绸系成的蝴蝶结。“如果不能把握好清理时间,裸露在外的丝绸即将风化”,情况紧急,在场一位专家迅速指示,让工作人员转移丝绸,将其移到真空储物箱内。
“银椁下有什么?”“是金椁,还是另有他物?” 指针指向了11时30分,“金椁!”当金光闪闪的棺椁呈现在眼前,大家为之一振,笑颜顿开。来自西安的一位考古学家非常激动,这座唐代石函规格之高是他所没有料到的,“精品,这在全国都算是精品。”
研究显示,石椁为沙石质,长方形,长约58厘米,宽约46厘米,高约28厘米,遍刻供养人姓名。其后发现,供养人中出现了一个稀奇的字,即“忠”上加一横。这个字音读“臣”,意为只忠于一个人,为武则天所造。
另外,石函铭文中有“安息大都护”、“田杨名”字样。田杨名在《旧唐书》、《新唐书》都有记载,是武周时期坐镇西域的封疆大吏,政绩卓著。供养人姓名中还有田杨名的妻子。 据此分析,石函为盛唐时期文物,塔基当建于唐武周至睿宗时期(公元684年到761年)。
出土时木椁已散乱,后清理发现四周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鎏金铜饰。
鎏金铜棺长约21厘米,宽约10.5厘米,高约13厘米,坐在雕琢精美的鎏金铜质须弥座上,四周与木椁同样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饰品,椁门两侧立有两尊菩萨。
银棺长约13厘米,宽约6厘米,高约7厘米,镶嵌着绿松石、红玛瑙等各种宝石。
银棺内安放着素面金棺,用一条红色绸带系捆,打有蝴蝶结。学者们猜测,金椁里可能还套有水晶棺或者玉棺,也有可能舍利子置放于玻璃或者玛瑙瓶中。如此一来,龙泉寺地宫舍利子当有六重棺椁。
龙泉寺在什么时期弘扬佛教,什么时期转为弘扬道教,还是佛道并存的寺院,谜团重重。就连金棺银椁的饰纹,处处都透着玄机——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道教图案,须弥座、栏楯、菩萨风格却属于佛教。
唐代佛塔后多为佛殿建筑,于是,考古人员围绕地宫周围开始发掘,希望能发现其他文物以破解谜底。
果然,在地宫北面,又陆续清理出面阔较小的三进屋和一处佛龛。堂内发现了一通石碑,为光绪二十二年所立,称此处为昊天上帝庙。这通碑的发现,说明在清代,龙泉寺是道教的属地。
昊天上帝是地道的道教神灵,那么身旁何以会有佛教之塔?
昊天上帝庙遗址后有一块大青石,有半个房间大小。考古人员推断,或许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了昊天上帝庙的坍塌。更有人据此推断,现在塔基后即是台阶,台阶上为清代建筑遗存,可不可以认为,在与塔基平行的地方,远则几十米的地方,深土下掩埋着唐代庙宇呢?
张志敏介绍,唐朝的开创者李渊一直都以老子李耳的后裔自称,十分推崇道教。统治天下后,为了政治的需要,李渊及其后世皇帝开始竭力扶持佛教。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前后,曾诏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广建庙宇塑造佛像供奉祭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武则天曾以并州为其祖籍,定并州为北都,在太原大兴佛事,广建庙宇,为蒙山大佛赐披袈裟,到龙山童子寺拜佛、修太原北寺(今崇福寺)。唐以来,佛、道共处,甚至儒、佛、道合一的现象并不少见。或许,太山又是一个典范?
龙泉寺金棺银椁出土后,专家们曾将其与西安法门寺发现的佛指舍利资料相对比,太原龙泉寺石函从外形、纹饰以及两函三棺(石函、木函、铜椁、银椁和金棺)的放置顺序,都与陕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极为相似,因此,专家们推断金棺内存放着佛舍利。
之后,借助一种类似于X光的专业透视设备,考古人员看到了金棺内部的情况,金棺正中间有一个物件,应该就是佛舍利。至于佛舍利到底是被丝绸包裹,还是装在宝瓶里,还看不出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金棺内有装置固定佛舍利。因为金棺曾经被移动,也被竖起来过,但佛舍利还保持在金棺的中部,没有偏向一边,也没有呈粉末状铺满金棺底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导、汉唐考古专家孙福喜认为,过去在考古发掘中,法门寺、仙游寺、庆山寺等都出现过类似文物。除了法门寺有七重宝函,再加一层外木椁外,其他如庆山寺的金棺银椁,外面的构件到目前为止都不是很清晰。龙泉寺金棺银椁不但函数多,工艺精美,就连木椁的一些铜构件做得都非常好,而且这些铜构件仅0.2毫米厚,既起到建筑构件的作用,又是非常精美的装饰品。特别是在石函上布满了清晰的供养人的名字,含有重要的历史信息。龙泉寺的这次发现,对研究中国的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经济史、科技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千年丝带蝴蝶结无法解?
为什么金棺出土后六年,仍未揭开神秘的面纱?
出于技术、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其他寺院出土的金棺,有些已经打开,如法门寺金棺,但也有出土后没有打开的,选择了整体保存,如雷峰塔金棺。
对于太山龙泉寺金棺,专家介绍,缠绕在金棺外面的丝绸,是开启金棺的最大难点。
“1300年前用丝带系成的蝴蝶结,至今仍然保持完好,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考古专家介绍,“在我国其他地方出土的金棺,要么没有丝绸包裹,要么丝绸已经腐烂,保存完好的唐朝的丝带缠绕整个金棺,还是第一次发现。”
金棺一面世,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尹申平就曾提出,金棺保护的焦点是缠绕在金棺上的丝带,丝带问题解决了,揭盖开棺就简单了。之前,法门寺丝织品出土,也曾因为一时做不了成份提取,十几年一直放在冰柜里面低温保存,温度控制在五六度左右,放了十几年。后来,中德合作,还是做出来了,“低温保存措施是对的,当时做不了,低温保存起来,让后人做。”
对于金棺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提出唐朝的蝴蝶结一旦解开,就无法复原,所以打开金棺时,蝴蝶结不能解开。而且,缠绕金棺的整条丝带不能切断。
为此,国家文物局曾三次派出专家组现场考察龙泉寺金棺保护,山西文物部门先后请国内及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十多位顶级专家,并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合作,解决不解开蝴蝶结、不断开丝带开启金棺这一难题。
目前,专家组的方案是用科技手段增强丝带的韧性和弹性,从金棺较小的一头,把丝带整体脱下来,“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丝带,材质非常酥脆,一动就碎了。目前的方案是利用化学等科技手段,增加丝带的弹性,这样就可以在保持色泽、蝴蝶结原形态的情况下,把缠绕金棺的丝带取下来。”
这套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基本得到了认可,但也在具体问题上提出一些意见。目前,太原市文物局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还在对方案作进一步研究和调整。
地宫发掘后不久,遗址上建起了临时保护棚。2009年,一场大雪把临时保护棚压塌了,张志敏四处奔波,多方筹资,地宫遗址保护棚重新建了起来。
而引起巨大轰动的金棺银椁,目前保存在距龙泉寺5公里的晋祠博物馆。
2013年7月7日,一位特殊的人物出现在太原晋祠博物馆,他就是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听闻龙泉寺金棺银椁就在晋祠,他题写下三个字:龙泉寺。
当有人问龙泉寺舍利到底有几重棺椁?舍利的主人到底是哪一位得道高僧?星云大师笑笑:“不要看舍利,看自己的心。”
委实,红尘得失、人事是非,只不过是人生舞台上旋起旋灭的角色而已。尽管摒弃种种贪嗔痴妄往往像抽刀断水,谁又能否认它们终归要浮云幻灭?太山的寺、庙、塔、宫、舍利,最终也都是“万有归虚空”。时时修炼自己的一颗内心,才能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
至于金棺何时能打开,那个机缘,肯定在“将来”的某处静静等待着——
那一刻,千年丝带上“蝴蝶”终将飞舞起来。
那一刻,熠熠舍利终将重见天光。
那一刻,此心彼心,皆是青山,皆是白云。
这是座有灵魂的山
没有灵魂的山,终归只是一座山。
发现了金棺银椁,发现了舍利,太山也就有了灵魂。
如今的太山龙泉寺,已经成为太原南部一个文人雅集、游客接踵,人文活动如四季美景精彩轮换的文化重地。
图片:太山文管所 蒙骑之子
声明:转载请注出处 违者必究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