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天池

SHANGHAI--[新建筑新设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4: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的外围郊区越来越有欧美风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间堂“线性住宅”/袁烽
编辑: LingBo
室外 照片 ©创盟国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设计命题的思考

  多年来中国建筑的发展,可谓在跃进中无畏前行,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回报,造就了上海及中国新的当代文化——即快餐式的拿来主义。商业上的成功已让很多的开发商偏离了正确的伦理及社会的思考。两年多以前某日与戴先生幸会交谈,确发现他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他关于当代的命题,对于传统与现实的关联性的命题,确实激起了我作为当代青年建筑师对于传统与现实的辩证思考。“营造一个能体现中国园林精神的现代宅院。”对于在跃进时代中成长的一代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因此,我感兴趣的并非是后现代主义思考所倡导的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的问题。符号提炼的关联性形象内容过于形式化,而非精神及实质性的内容。人的空间体验及空间神韵应当是形式以外的内容。中国的宅院并非直接匠人所设计,而是文人造园。传统园林中更多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关联。文人可根据辞赋造园,也可作画造园,而此中向往的是心灵的终极追求。对我影响最大的古典园林既非“网师园”,也非“留园”,而是几年前偶去青浦所见之略显残破的“曲水园”。曲水园中的线性空间路径,令我心灵震撼。当在一堵直墙旁的曲廊中行进时,院、景、风、竹、雨的介入令我记忆犹新。步移景开中,控制人的实质上是一些线性的廊道空间。这也许是“九间堂”线性住宅的设计起点吧。

  直线的表情——如果康定斯基来到“曲水园”

  “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形无论如何抽象,都具有内在联想的力量,能建立起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形的和谐“只能以有目的地激荡人类灵魂这一原则为基础”。对于抽象的艺术来说,重要的是从物体外表解放出来,并被色、形、构图抓住实质与精神。

  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在建筑空间中,直线空间可以被界定为行走空间的运动、视觉空间的张力拟或功能空间的内在力量。

  由张力代替运动,而运动又表现了张力与方向。直线墙体所限定的空间在此刻被赋予了表情。同时限定直线空间的墙体通过宽度的变化表现出了韧度与姿态的变化;厚薄、实虚不同的墙体表现了其所限定空间的表情。如果说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的一个代表人物,那么他的很多观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都会得到印证。如果“康定斯基”来到“曲水园”,那么他一定会说“曲水园”并不只属于传统,她的空间非常现代。“曲水园”中的廊、水、景的逻辑关系反映的恰是一种空间本质。而那也正是我要捕捉的。

  可量化的空间尺度与传统空间的意境

  毕竟活在当代,我本不想重复历史,而是抱有一种理想,即某些东西后的再创造。在现代空间的营造中理性与量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中国建筑师创作出来的空间必然地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特有情蕴。中国传统文人造园及空间塑造,其本质都蕴含了特有的情境与意蕴。

  在本建筑的设计中,几何化的空间塑造所产生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存在比例,恰恰蕴含了一种新的空间感受。如:室内空间与院落空间以1:3、1:2、1:1、2:1等可量化比例存在时,恰恰为人提供了一种多变情境空间的存在。

  而这种由直线墙体限定并由此演化出的量化空间尺度在体验方面又是无法简单量化评价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可诠释特性,为空间存在增加了很多魅力。形的简化并不一定带来艺术经验的简化,均一的形并不削弱各种关系,而是使它们具有秩序。众所周知,建筑是界定空间的艺术。而直线是“理性的精华”。平行的墙与墙之间,建立起一种开放、流动的秩序,成为灵感交流的生动场所。

  静态取景空间与动态景观空间

  可量化的空间尺度体验,是在一种静态情境下存在的,所以喜欢这幢房子的主人应当被想象成为喜欢这种空间体验的人。他或如古代文人喜欢静谥与思考,或如大隐于市的高人喜欢自然与心灵对话……,在室内空间中,平静地体验着取景空间限定下的不同尺度的室外景观,为这幢建筑提供了静态的全新感受。

  这幢建筑是把我们从日常的平凡中召唤出来,去到另一个地方 —— 一个有点接近理想的地方。

  建筑是用移动来感受的。我们接近它,或在它周围走动,走进去,穿过走廊、通道,走上楼梯,打开通向房间的门,推开窗户眺望远方……,建筑中每一堵墙体的长短不同,蕴含了体验它存在的视觉及空间感受,行走直线空间使空间被赋予了时间性的概念。片段墙体之间的限定创造了不同空间的流动意向,这种运动的结果创造了同一建筑内的动态景观。

  表皮质感的文化转义

  墙体创造的直线空间表现出了多义表情;空间尺度的体验带来了对东方文化的召唤。与此同时,墙体表层材质也被赋予了多种内涵。表面肌理细化了空间尺度,展露出丰富和细腻的表情,表达了最细微的感受。透明窗与遮阳窗板是同时存在于一种装置的控制之下的,透明窗与遮阳窗在采光与遮阳通风之间的二元转换及随机构成了整幢住宅,并为其提供了新的文化诠释。厚薄两种墙体的存在,毛面与光洁、粗糙与精细、青瓦砖的叠砌,白墙粉白的两种传统色彩对比,展现了墙体与传统空间的文化关联。所以在墙体及表皮设计中,当代艺术构成的成份与传统材质的质感及色彩,共同构筑了一种“当代中式”空间。

  “线的私语”——一种平常的形式,一些平淡的思考。传统与现代或许存在于这些私语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曾群
编辑: Me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总建筑面积10987㎡。

作为该校区唯一的一所文科院系,“人文气息”似乎是它理所当然的设计诉求;同时,艺术传媒具有专业属性。在原定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总体规划中并没有传播与艺术学院,最终可选择的基地就位于原规划中校前景观绿地的西侧转角,这对建筑师提出了更为特别的挑战。

面对由景观绿地、水面以及基地东北一侧的地标建筑图书馆大楼构成的基本环境,建筑师以减法策略将传播与艺术学院总建筑面积中近一半的面积安排在地下,而为了应对基地中校前环路与主校区建筑群呈接近45°的网格变化,建筑师将下沉广场沿道路轴线展开,建筑实体则呼应了南北布置的建筑朝向。

本项目是一个镶嵌于舒缓草坪上、由混凝土和玻璃组成的矩形箱体,一叠亮灰色锌板体块错落有致地伫立在其顶部,地面景观沿着下沉广场滑入地下建筑空间,使得这一由混凝土盒体造就的建筑体量漂浮于广裹的景观之上。飞架的入口天桥从下沉广场上部穿插而过,实现了从此岸到彼岸的路径穿越。私密的办公及教学等功能空间位于南北两侧,而半公共的自动化摄影工作室、图书馆、工作室和多功能影院则被作为独立的箱体,“漫不经心”地散布其间,中庭和阅读空间在垂直方向弥漫延伸到各个角落。 L型庭院和建筑界面形成的端景,在将景观沿纵深延伸的同时,也达成了步移景异、迷离不尽的景观意象。方形基座的原生态混凝土在整体的灰色质感里,细致的铆孔又将“远势近质”形象地体现出来。而那些同样灰色的包裹着锌板的独立箱体,既清晰地展示着体积,同时又有效地化解了重量感。在屋顶平台上,木质铺地被斜向45°编排,在这一标高上提示了下沉广场与主体建筑之间的网格扭转记忆,又在静止的金属锌板体块所构筑的空间中营造出水银泻地的流畅。

室内设计也运用了极少主义的手法,中等灰度的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浅灰的素模混凝土和锌板墙面以及白色的天花,一切都被统一在典雅宁静的素色系中,照明也被纳入到平面组织之中,并在展示廊部分暗示了立面洞口的肌理构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01:48 , Processed in 0.08141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