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tatuepeace

消失的老上海外滩风景(附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1 18: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statuepeace


    这图片里的龙舟真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8: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tatuepeace


    这图片里的龙舟真漂亮~
天池 发表于 2013-5-11 18:16



可惜如今沪上鲜见龙舟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18: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statuepeace


    上海市档案馆 不知道能不能去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tatuepeace


    上海市档案馆 不知道能不能去参观
水的防御物 发表于 2013-5-11 18:49


可以免费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9: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3-5-11 19:20 编辑
回复  statuepeace

    这图片里的龙舟真漂亮~
天池 发表于 2013-5-11 18:16


过去黄浦江、苏州河的水上运动应该不少,那个所谓外滩源,原来有游艇俱乐部(划船俱乐部)的,可惜......
毁去真宝贝、造个假古董,如今恐怕成婚纱摄影地了,一声叹息

http://www.archives.sh.cn/shjy/scbq/201203/t20120313_5686.html  外滩源”的过去和现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19: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如今沪上鲜见龙舟赛了
statuepeace 发表于 2013-5-11 18:46



    每年苏州河上好像有龙舟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himpress.com/hp/wty-chuan.php
划 船 总 会 俱 乐 部
  中英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视上海为对中国进行经济贸易的一个理想基地,在《南京条约》中,上海被列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从此,英、美、法等国在上海旧城区之外,辟租界、筑马路、造洋房、办工厂,经营商业和进出口贸易,形成了一个以西方建筑为主的“新市区”。市区面积比原来大了好几倍,原属租界的南京、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霞飞路(今淮海路)等地区成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工商业的兴盛又带动了文化、教育、医疗、娱乐、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上海的划船俱乐部(也称划船总会、SHANGHAI ROWING CLUB)以及在苏州河上的划船运动,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西方赛艇是最早传入上海的体育项目之一。咸丰二年(1852年),黄浦江上就出现了由外国商船船员参加的赛船会。在《舢板事务》(上海赛艇俱乐部史)上刊载了咸丰九年(1859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之间,在上海举行赛艇比赛的成绩与名单。在近一个世纪中,赛艇活动曾是上海苏州河上一年一度的盛会。同治适宜年(1872年)九月二十日,《申报》报道了比赛现场,“一点半赛八人打浆之舟,共有两艘,激浪如飞,排桨连击……三点种赛四人打浆之船,三点三刻赛一人打浆之船,胜者踊跃奔腾,西妇顾而乐之,趣多赏赉。”当时赛艇的船型为“二至三丈长,首尾锐而腰微阔”。比赛地点经常是在苏州河的石桥西首。

  苏州河畔的上海划船总会约成立于咸丰九年(1859年),总会的主要成员均为英国侨民。参加俱乐部比赛的有英、美、德、丹麦、瑞士、比利时、挪威、日本等国的侨民。

  划船总会最早建船坞与码头是在苏州河口,当地曾被称人们称为舢板厂,后因苏州河船只增多,交通日益繁忙,总会便把码头迁到今恒丰路桥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划船总会迁回苏州河南岸,在白渡桥西侧建立码头,并建造一幢欧式会所建筑。建筑由当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英商玛礼逊洋行完成设计。建筑为在英国维多利亚坡顶建筑基础上局部略带巴洛克装饰的折中风格。会所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44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28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局部平房),坐北朝南,入口面向沿街,会所平面为正方形,清水砖墙,四坡屋顶,挂红瓦,西北向屋面设塔楼一座(在“文革”中被拆除),平拱木门窗。室内中式木装修,木楼梯雕花,做工考究。室内设游泳池、健身房、船库等设施,岸边有码头(竞赛时使用)。由于该处河面交通十分频繁,比赛不方便,总会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后,又在昆山青阳港和黄浦江上游闵行以东的黄家码头建有郊外俱乐部,作为比赛基地。

  划船总会曾设立俱乐部锦标赛、上海锦标赛、长距离赛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前每年举行上述比赛,参加者除各国侨民外,还有中国各港口租界的代表队。抗日战争开始后,比赛大多停止。抗战胜利后,只保持少量训练活动。建国后,于1953年5月,上海市政府接管了划船总会的全部资产。现总会会所为黄浦区游泳池所在。2009年,黄浦区游泳池建筑被归在“外滩源33号项目”之中,该项目计划建成包括苏州河亲水平台、开放式绿地、展示馆、会所、餐厅等功能在内的、具有国际最高水准和浓厚历史文化艺术氛围的公共社交区。

  划船总会会所建筑历经百年沧桑,解放后遭到不同程度的拆建改建。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吴淞路闸桥的建设,建筑东翼被拆除;而西翼及中部的坡屋顶亦被拆除,西翼改为平屋顶,作为网球场使用;中部宽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约4米,加建至四层,屋顶形式仍采用歇山顶,材料改为砖红色机坪瓦。建筑外立面整体为浅米色涂料粉刷。建筑残留的历史部分为底层外围墙体,其中南北立面窗洞位置及尺寸基本保持原状,而南立面还保留了部分历史元素,如一二层间线脚、中间部分的门窗套、西翼的壁柱,游泳馆的原入口门斗等,但均为粉刷掩盖,且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沿苏州河的北立面由于完全为涂料粉刷掩盖,已难辨往日痕迹。由于不同时期的建设使建筑本身状况不佳,而其所处的整体环境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苏州河沿岸的景观。建筑西翼现仍为室内游泳馆,原游泳馆出入口仍保留。原木屋架被改为钢屋架。屋顶设网球场。原中间体部分加建至四层,分别设置了游泳池辅助空间及训练、管理用房、休闲活动用房等。西部增设楼梯通至三层为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原楼梯拆除,位置东移,作为建筑主楼梯,通至顶层,仍为木结构,有直接对南苏州路的出入口。该楼梯底层至二层部分扶手使用了为原楼梯扶手,二层至三层部分按照原扶手形式仿制。

1860年苏州河上的赛艇比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将外滩海关钟声由“东方红”改回“威斯敏斯特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3-5-12 00:56 编辑
强烈建议将外滩海关钟声由“东方红”改回“威斯敏斯特曲”!
容克 发表于 2013-5-11 20:21


正要说呢!强烈呼吁重建和平女神、赫德铜像,恢复海关大钟威斯敏斯特报时曲。


wczwczwcz 上海海关大楼原来的用小铜钟敲出来的曲子,现在的东方红曲子,是用电子模拟小铜钟声音!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就一定要恢复象八音盒机戒齿轮自动敲打小铜钟,演奏威斯敏斯特 报时曲!


http://hi.baidu.com/oriflametao/item/b4bf7563c7e43c82c5d2493f
  亚洲第一大钟每日时差不逾半秒

  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海关大楼安装大钟起步于19世纪下半叶,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关大楼上安装了一座海关大钟。1925年江海关投资430万两白银建造新大楼时,税务司和海关监督决心重造一只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大钟。两年后,海关大钟与大楼同时建成。

  这座海关大钟由英国的Whitchurch公司设计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1927年制成,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把6吨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马路行人都停步观望吊装之奇景。

  这座大钟楼,亚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

  海关大楼顶部为逐级收拢的四面钟楼,每日准确、悠扬的报时钟声使之与南侧原汇丰银行大楼一起成为那个年代外滩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之一。钟楼旗杆位置北纬31°14'20.38,东经121°29'0.02,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是外滩建筑中最高、气派最大者。1928年1月1日《申报》记载:“该钟记时非常准确,制造之者保证每月时差不逾十五秒,即每日不逾半秒,而其鸣声亦殊宏亮,若在静夜,几可闻于全埠。”

  钟楼分机芯房、铜钟座、旗杆台三层。机芯房是大钟的心脏部分,成百上千个齿轮互相咬合,直径超过12mm的钢丝绳代替了普通钟表中精细的钢丝。钢丝绳下面连着三个巨大的钟摆,一个敲正点,一个负责走时,另一个负责报刻,最大的一个钟摆重达1吨多。

  四周四个钟面,每面都用100多块0.3-1米的乳白色钢化玻璃拼成。根据资料显示,这种玻璃是特制的,当时只有德国等极少数国家才能研制(现今我们中国也能制造这种玻璃了)。每个钟面的直径为5.4米,装有自动开关的电灯72盏,晚上通体明亮,斗大的数字在几里外也清晰可见。钟面上的紫铜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紫铜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钟的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156米。每周开钟上发条3次,每次要4人操作1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现已改为电动)。

  机器房的楼上有1个大敲钟、4个小钟,每隔15分钟,4口小钟就响起叮咚叮铛之声,每隔1小时,1个135公斤重的大铜锤便敲击几吨的大钟,发出雄壮的当当声,持续10秒左右。

  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一直以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报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将外滩海关钟声由“东方红”改回“威斯敏斯特曲”!
容克 发表于 2013-5-11 20:21


文革就不谈了。到1986年英女王访沪,市政府总算开窍恢复西敏寺报时曲,并一直持续到1997年(我小时候对那段乐曲还有些印象),可叹为了所谓的“回归雪耻”,海关大钟再次停止奏响了这首世界名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女神希望渺茫,赫德像也悬,现在满街五毛不少哦!
正要说呢!强烈呼吁重建和平女神、赫德铜像,恢复海关大钟威斯敏斯特 ...
statuepeace 发表于 2013-5-11 20: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1: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女神希望渺茫,赫德像也悬,现在满街五毛不少哦!
容克 发表于 2013-5-11 20:40

义和拳、红卫兵、左五毛一脉相传

不过我还是抱持谨慎乐观滴。长期来上海的历史被人为割裂、全盘否定,如今其价值越来越被重视(就如赫德的评价)。
好像当年女神铜像没被毁掉,战后归还给英国领事馆了,不知如今是否还存世?如果能找到就好啦,放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1: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890年4月8日建立巴夏礼铜像
在外滩南京路和北京路之间曾有一座6米多高、背向黄浦江面西站立的铜像,
此人便是做过英国驻广州和上海总领事,后升任驻华公使的巴夏礼。1841年,13岁的巴夏礼随英军远征中国,成为进入中国年龄最小的外交官。后在英国公使馆做参赞,1864年任驻上海领事。1883年调任驻华公使,1885年,巴夏礼在北京病故,终年57岁。在广州任上,他一手制造了“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他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到上海后,巴夏礼最突出的“政绩”莫过于首拟了会审制度,设立了会审公廨。 巴夏礼死后5年,外滩树立起巴夏礼铜像,而铜像附近的南京路码头从此有了“铜人码头”的称谓。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铜像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1984年在南苏州河路河滨公园发现的铜像基座,现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巴夏礼(远处)、赫德铜像(近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夏礼铜像当然不会重建了,不过会审公廨对中国近代法制进步的积极意义还是要肯定的

http://sh.eastday.com/m/2013shlh/u1a7174669.html
市人大代表沈志先:浙江北路191号能否建法院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1: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3-5-11 21:38 编辑
和平女神希望渺茫,赫德像也悬,现在满街五毛不少哦!
容克 发表于 2013-5-11 20:40

还是有希望的。在这方面,天津已经开了头,意租界的一战女神像在50年代被毁,本世纪初重建。
当然上海外滩的特殊地位,女神像回归必然更敏感更曲折,但愿2024年前能有进展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7 05:43 , Processed in 0.07368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