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4-28 17:5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教育,培养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精英,比如青年数学家恽之玮。 现在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了?生态是怎么被破坏的? 教育很复杂,也很简单。就像春天一样,顺应节气,不违农时,风调雨顺,不需要做多少,就能粮满囤谷满仓。 当年的高中有自己的初中校,子弟兵很受保护,校长反复打招呼,决不允许在初中“死揪”。 张校长力主“轻负担高效益”,活动课带着孩子打篮球,设立俯卧撑校长挑战赛。事实证明,这些孩子生龙活虎,独领风骚好些年。 彼时,广大的农村学校也是底蕴深厚,兵强马壮。每年中考就像开盲盒,不知道状元落在谁家。各有特色,各有绝活,卯足劲头向前奔。 有句话叫“大河有水小河满”,当时的每一所乡村校都像江南未被污染的河,“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每条河有水,有鱼,有虾,休养生息,自然生长,到捕捞季一网就是一个惊喜。 每条河有大鱼、小鱼,才是正常的生态,大鱼带着小鱼游,小鱼游着游着就变成了大鱼。如果一茬一茬地捞走大的,剩下的全是虾兵蟹将,别说孩子没有心气,老师没有动力,校长都要躺平了。大家觉得再努力也就那样了。我认识一些正值壮年的乡镇校长,聊起现状一脸苦笑。 随着初高中分设,切断了有机连接,孩子一进入初中就开始为中考焦虑,拼命,节奏完全打乱了,拼上一个高中就透支了。好比长跑,在前半程用力过猛,后面冲刺必然乏力。 头部学校习惯割韭菜,特别是民办初中,割了一茬又一茬。不仅破坏了整个生态,对优秀学生也是一种伤害。孩子不是机器,而是非常精密的生命系统,睡眠、运动甚至贪玩发呆都是学习和成长。 但事实上,因为进了所谓好学校,竞争残酷,在他们需要睡眠的时候,被题海压榨;需要玩的时候,被关在教室;需要交友的时候,学会以邻为壑。因为一分就是几个名次,还有末位淘汰呢。最不可思议的,明明收了最好的孩子,还要分出重点班来。总有孩子不可避免垫底了,被淘汰了,自己就把自己否定了。每一年都有不少孩子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校园。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潜在的大师被搞垮了,搞死了。 家长被逼着卷起来了,先是千方百计报民办,高峰期达到20选一;其次买学区房。这么一来,广大的普通校惨了。“重点校都这么勤奋”“优秀学生都这么努力了”,于是,所有学校跟着补课,上晚自习,分重点班。课内不行课外补,课外辅导班明里暗里,如火如荼。 于是,剧场效应形成了,全民卷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