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GYG

【上海智慧、创转、科技之道路】连载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7: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卓著 创四个“国内第一”智慧城市建设 便利市民生活2012-09-06
视频链接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 ... de630/u8497912.html
  上海从去年开始,实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记者从今天的和谐发展看申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一行动计划,推行一年来成效显著。目前上海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WLAN覆盖密度,城域网覆盖出口带宽以及高清片源,高清电视,高清IPTV用户数都创下了全国第一。而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为市民城市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开始逐渐显现。
  截至目前上海光纤到户已基本覆盖城镇化地区,提前一年多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市家庭宽待用户数近四成使用光网,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国内第一。上海还继续保持城域网出口带宽国内最大的优势,而且还是高清第一城,目前全市高清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已约45万户,高清IPTV直播频道11路,点播片源超过3万小时。高清电视有18个频道。此外WLAN覆盖密度也是国内城市第一,已累计建成WLAN接入厂点13500个,全市30个主要公共场所,开通免费上网服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刘健:“我们的目标是在(3年内)全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尤其是我们市民人流比较密集的,窗口服务工作比较突显的这种地方,我们在市级层面定了450处(无线局域网覆盖)。”
  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使得市民生活越来越便利,预约挂号、支付公用事业费等都可足不出户办理。公共电子站牌的出现,使得乘客侯车更能掌握时间。下一步政府将会让更多的企业从上海建设智慧城市方面获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07: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闻其详,请标题搜索!(如想搜索原文,请不要输入后面日期,以免不找到原文)

张江杯全球华人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开幕 2012-09-06
杨浦区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启动“活动月” 2012-09-07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一年成效显著( 2012年9月6日 )
文章链接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 ... 11/u21ai656200.html
  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年成效显著,本市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WLAN覆盖密度、城域网出口带宽和高清片源高清电视高清IPTV用户数等创下“四个国内第一”;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保持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1713.14亿元,同比增长18.5%;本市49万用户申请使用89万份电子帐单,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加快形成;智能应用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实现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市民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完成市级平台与医联平台以及长宁、闵行、闸北等6个试点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已有16个街镇作为智慧社区试点单位,正在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这是记者6日在上海市政府公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一周年之际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信息通信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可概括为“四个第一”: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全国第一,截至目前,上海光纤到户已基本覆盖城镇化地区,基本达到“百兆进户、千兆进楼”的网络覆盖能力,提前一年多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实际使用光纤上网家庭用户占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接近40%。第三方专业维护工作初见成效,已开展杨浦区尚景苑等约50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通信配套设施的第三方专业维护,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企业提供光纤宽带网络服务。WLAN覆盖密度国内城市第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WLAN接入场点13500个(约10万个AP),在全市30个主要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免费上网服务,年底将增加到300处,2013年底将覆盖全市450处主要公共场所。城域网出口带宽全国第一,加强国际、国内通信系统建设,大幅提高城市网络出口能力,率先实现T级出口,继续保持城域网出口带宽国内最大。高清片源和高清电视、高清IPTV用户数全国第一,本市高清电视和高清IPTV用户已达约45万户,能提供高清直播、点播、回看等交互节目,高清IPTV直播频道已达11路,点播片源超过3万小时,高清电视开通了18个频道。全市IDC机架数达到17000个,比2010年年底增加44%。经过一年多努力,各项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完成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进度。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对各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重点推进“五大行动”:一是“智能城管”行动。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聚焦交通、规划土地、环保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如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在中心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郊区延伸,到2012年底,将完成400平方公里的郊区城市化区域网格化管理拓展,闵行、长宁、嘉定、奉贤等区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和功能,与区域社会管理相联动。进一步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覆盖面,完成所有收费匝口ETC车道部署,实现主线收费匝口ETC车道三进三出的规模。8月2日起,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实现了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数字惠民”行动。围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通过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数字社区、文化信息化和涉农信息化等工程的建设,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如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实现自动建档更新。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市级平台与医联平台,以及长宁、闵行、闸北等6个试点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此外,从2002年起,市政府每年都安排一项信息化项目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今年的实事项目是推广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17家公用事业单位,全年计划推广使用100万份电子账单,目前已有49万用户申请使用89万份电子账单,实现了账单查询、缴费提醒、网上支付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电子政务”行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加强信息有序开放利用,推进电子政务协同应用系统建设,促进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如在去年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正在建设涵盖咨询、投诉、办事等各类功能的统一的12345市民服务综合热线,逐步汇聚整合政府各部门对外服务热线,形成业务受理、跟踪督办、处理反馈、市民回访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再如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实现法人数字证书统一管理、一证多用、电子印章加载等功能,为各类法人在线办理各类政府事项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一证通”门户网站今年8月15日上线,并设立了27个对外服务网点受理数字证书的发放和更新,截至8月底已发放或更新证书13000张。“电子商务”行动。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一体”,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撑本市“四个中心”建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如电子商务双推工作,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自负各一点的方式,推动10200多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去年本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5507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国比重近10%。 “融合强业”行动。从信息化技术驱动、工业化需求牵引两个角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高端制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研发设计数字化,如中国商飞通过建设全球协同研制平台,向网络化协同设计转变,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带动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如上海电气围绕核心产品部署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自主研发制造,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如利用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对本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对全市700家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能效监测效率。2011年本市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75.53,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07: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三、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17%,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从信息产业整体上看,规模稳中求进,能级逐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聚焦重点专项。重点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卫星导航等7个重点专项,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聚焦重要园区和产业基地。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已形成以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为引领的产业格局,是国家软件名城,国家微电子、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产业基地。当前,正在大力推进洋山云海数据中心建设,集聚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咨询服务等高端数据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数据资源集聚区;建设崇明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发展高端数据服务业,成为本市“十二五”信息服务业规划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聚焦关键技术。在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任务同时,聚焦突破高带宽网络、智能分析决策等共性技术,加强传感器、海量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的关键技术研发。聚焦政策突破。制定chutai落实国务院《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地方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快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营改增政策试点为契机,制定落实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的相关政策,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为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提供坚实防护。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一方面,身份识别、容灾备份、网络监控、安全软件等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信息安全测评数字认证、应急防范等功能性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信息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互联网安全监察支持系统等技术设施,提升本市监测互联网有害信息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综合检查等监管制度。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介绍,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已为市民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效应已经显现。
  在医疗卫生领域。将给市民的看病就医带来更多的便利。在挂号环节,市民在家中就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预约全市34家三级医院的专家门诊,减少了市民提早到医院挂号、排队等候的烦恼。在就诊环节,目前本市部分医院陆续推出“一站式付费” 服务,市民可以先看病后付费,简化就诊流程,减少多次排队付费的麻烦;此外依托逐步覆盖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在就诊过程中,医生还可以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重复检查、重复用药、用药禁忌也会自动提醒,不仅减少了医疗费用,也提高了医疗安全。在看病结束后,拥有市民信箱的用户在家中就可以通过互联网、IPTV等渠道查询个人的检验检查报告,减少了再次去医院取报告的麻烦。市民相关的卫生服务信息都将纳入个人健康档案。患者如果患有慢性病,这些信息还将进一步推送到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随访、干预和服务管理,从而形成医疗诊治、公共卫生、社区服务三大体系的联动,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市民健康水平能够有效提高,进一步促进“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就医模式的形成,实现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
  在教育领域。各级各类学校的上网速度将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末,教育宽带网络主干带宽达到十万兆,所有高校和区县级教育宽带网络具有万兆接入能力;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都将实现无线局域网(WLAN)覆盖。在市民终身学习方面,上海终身学习网已建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8大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市民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渠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市民都能各取所需。
  在交通出行方面。自驾出行前,市民可浏览上海交通出行网(www.jtcx.sh.cn),或拨打12319服务热线,了解市内路况信息;在驾车途中,还可通过路边交通可变信息标志、收听交通广播等方式,及时获取实时路况信息,调整行进路线。此外,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ETC)服务目前已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一市。办理了ETC的车主可以在上述五省一市的高速公路上快捷地通过收费站,这不仅节约了市民的出行时间,还免去了收费站排队缴费的麻烦。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公交电子站牌已在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在公交站点候车的乘客通过电子站牌,可以知道下一辆公交车的位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用轨道交通出行的市民可以通过上海地铁官方网站(www.shmetro.com)了解轨道交通的运行情况,在候车和乘车时,则可通过车站站台信息显示屏、列车车厢显示屏,了解车辆运行情况。
  在公共服务领域。居民要支付水、电、燃气费,通过付费通(www.shfft.com),可以用互联网、IPTV、电话、手机就可实现;而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www.ezhangdan.com)则提供了电子账单的申请、推送、查询、支付和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市民通过该平台可以一口申请使用17家公用事业单位(上海电力、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东方有线、市南自来水、市北自来水、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浦东新区自来水、南汇自来水、闵行自来水、奉贤自来水、青浦自来水、大众燃气、市北燃气、浦东燃气和青浦燃气)的电子账单;申请成功后平台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推送电子账单。
  此外,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还充分考虑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让他们也能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比如,针对视力障碍人士“上网难”问题,与残疾人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政府网站(“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市残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网站)完成了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士上网办事和接受政务服务提供积极便利。上海图书馆也进行了数字化无障碍设计,提供了上千本的有声电子书供残障人士阅读。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部分区县已经搭建了为老服务信息化平台,老年人通过电话、IPTV、移动终端等渠道可以进行订餐,预约各类家政服务;应用物联网技术,安装在老人家中的综合报警系统还可以监测房屋中的烟雾、气体等危险因素,保障独居老人的人身安全。
  智慧城市的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市民的感受度,另一方面企业(法人)也能从中受益。为方便法人网上办事,本市目前正建设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系统,将逐步解决各政府部门向企业重复发放法人数字证书、证书服务渠道分散、证书在政府部门间不能通用等问题。计划2012年底前将在工商、税务等9个部门实现“一证通用”,2013年底前全面实现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今后,法人只需一张数字证书,就可以登录所有市级政府部门的应用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法人在数字证书方面的经济负担。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完成1.3万张一证通数据证书的发放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07: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张江开拓新一轮金融创新之路( 2012年9月7日 )
  为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上海张江高新区再次出发,银证携手推出一系列创新服务模式。近日,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南风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南风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张江创新模式”开拓着新一轮创新之路。
  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南风公司联手合作,开展投融资服务,打造服务园区企业的投融资平台。开展质询、培训等服务,打造服务企业的工作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打造多渠道的信息互动平台,达到共同推进上海张江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目的。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探索将上海南风公司纳入张江高新区所属分园科技金融服务窗口的操作办法。南风中国凭借自身优势,直接或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帮助解决张江高新区各类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提供融资顾问服务,为企业提供、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由澳门南光集团作为主要投资人的中外合资企业——上海南风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澳门,成立于1949年8月的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是澳门最早的中资机构。上海南风致力于以国内具有高速成长潜力的中后期项目的PE投资为主,兼顾不同投资阶段及其他投资方式。通过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的经营管理服务,使投资者获取最大回报。将重点围绕上海“5+2”战略性新型产业,最大限度地为张江高新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一是通过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二是通过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多种投资形式,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业务咨询、辅导培训、金融产品推介等服务,帮助企业规范运作、获得融资;三是通过参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张江创新模式”的核心在于敢于突破,基础在于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据悉,张江高新区自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先行先试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去年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已和七大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组织也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张江“创新模式”已撬动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先后在张江设立了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并提供5年1400亿元的授信额度,其中至少50%将提供给中小型企业。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十二五”期间张江高新区核心园将保持每年200亿元的产业类投资,总计达1000亿元,争创国际一流的创新科技园区。目前,备受关注的张江园区代持股专项基金已有4亿元到位,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申请,有4家将作为首批,在近期率先实施代持股试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07: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实验室布大局——记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 2012年9月9日 )
文章链接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 ... 11/u21ai656944.html
  1998年6月,正在德国洪堡罗森多夫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的王曦,提前回国。
  说动他的,是时任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即现微系统所)所长江绵恒。1997年秋天,江绵恒在莱茵河畔的科布伦茨告诉王曦:“中科院要干大事情了,要有大发展了,也更需要人才了。”
  按原计划,王曦至少可以再做一年“洪堡学者”;以他对离子注入技术的长期研究,长留国外也轻而易举。1998年春天,他的儿子刚刚在德国出生,那里的生活、工作都已安稳;何况,西方的科研条件,当时的国内也比之不及……
  但王曦毅然决然。
  十多年后谈及当初的选择,王曦语气平静。“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回头想想,这几乎是最好的十年。”
  一腔热血
  十多年来,与王曦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词,是“SOI”。
  SOI,即“绝缘体上的硅”。国际公认,SOI是21世纪的微电子新技术之一和新一代硅基材料,在低压、低功耗电路、耐高温电路、微机械传感器、光电集成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而高端硅基SOI制备中的关键技术,正是王曦钻研多年的“离子注入”。
  就在王曦回国不久的1998年8月,美国IBM公司宣布将SOI材料民用化并用于生产处理器芯片。SOI一举迈入产业化,这对我国材料学界不啻于地震——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研究SOI材料,但中国的SOI从未走出实验室。
  加大SOI技术的应用研究并走上产业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研究所把任务交给王曦。
  “那是我们第一次开始考虑成果转化。”王曦说。当时他心里并没底。“我们只知道,IBM把这个东西产业化了,我们也要产业化。就这么一腔热血。”
  凭借这一腔热血,王曦带着团队共8名科学家,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攻关3年,到2001年7月,SOI的产业化初见端倪。这一年的7月25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发起成立了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王曦和SOI课题组的几位骨干一同进入公司。做惯了科学家的他,当起了“老板”。
  一本图册
  对科学家而言,转型成为“企业家”之路,甚至可能比科技攻关更有挑战。
  “你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王曦说,种种实验室研究不会顾及的问题,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周密考虑。“实验室做SOI也许最多一百片,根本没有仓库的概念;但产业化了一次可能就有1万片。又比如科研人员计算经费时,不会考虑流动资金,科研经费足够了。但产业化,你必须未雨绸缪……”
  对初出茅庐的新傲公司,甚至整个中国而言,在SOI技术产业化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乃至分一杯羹,需要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王曦开始展现科学家的韧劲,满世界飞、找人谈,按照每个客户的不同要求改进产品。他不止一次地碰过钉子。想从美国采购最先进的离子注入机,邮件发过几回,对方爱理不理:“开玩笑,你们有技术吗?”直到王曦软磨硬泡把对方请到上海,洋洋洒洒陈述了他们的SOI研究史,美国人最终竖起了大拇指。
  而当他前往美国购买注入机时,时任新傲公司总经理的王曦,带去一份特别的公司宣传册。为了这本全英文的画册,王曦请了几位英国朋友逐字逐句细细推敲,又请人做了最好的装帧设计。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一个科学家会在一本宣传册上用透功夫。但在王曦看来,这样做再自然不过:“有一个国际化的形象,才可能把你的东西卖出去!”
  一个大局
  成立11年后,新傲已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王曦和他的团队,把新傲打造成国内唯一、世界领先的SOI生产基地及供应商。
  SOI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可贵的是,这个项目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16项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形成我国首部SOI技术企业标准……美国硅谷《半导体商业新闻》惊呼,就像是一夜间,中国“冒出了一个现代化的高端集成电路硅基片企业”。
  对王曦而言,SOI产业化的成功,已成为“过去时”。他的眼光已投向更大的市场——新傲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外延服务商;在SOI领域,他们也开始谋求差异化生产。当老牌的法国SOITec公司只针对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公司提供SOI时,王曦把目光投向汽车电子、传感器等SOI硅片的新用途。
  “做产业的人必须懂得‘差异化竞争’,这又和做实验不一样。”王曦再次强调从实验室思维到产业思维的转化,这甚至比SOI本身更值得珍视。
  “做科学家,尤其是应用学科的科学家,你必须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战略需要联系起来,通盘地去想,去布大局。”王曦说,“那样才不会拘泥于一个实验室,你才会变得很庞大,无坚不摧。”
  他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剪报,上面一段谷超豪先生的话,被他用横线标出,引为座右铭:“做学问就像下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一小块地盘,容易失去大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07: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闻其详,请标题搜索!(如想搜索原文,请不要输入后面日期,以免不找到原文)

一群老头打破一连串"不可能" 肖祖光与科研团队"下海"创业掘金记 2012-09-10
爱“同去”,也爱创造 ——属于“90后”的大学生时代·故事篇之三 2012-09-13
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在上海大学通过专家验收 2012-09-13

以企业为主体创新 沃迪机器人:一个上海创新样本( 2012年9月12日 )
文章链接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 ... 11/u21ai657781.html
  想了解上海的机器人研制和产业化水平,不要错过了这家小公司。
  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区,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快速挺进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机器人。2009年,这家公司销售成交的机器人只够凑一副牌局,之后3年,从这里“走出去”的机器人连年翻着跟斗增长,今年,到目前为止的销量已经超过170台,而2015年的销量预计可达到1000台。
  沃迪不大,300多名员工,3000多万注册资金;但沃迪不寻常,它是很少几家在做机器人产业化的中国本土企业之一,而且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物流搬运机器人”的研制课题。
  打破国外企业独占中国机器人市场局面的,为什么是沃迪?
  切中一个“有机会”的市场
  车间竟然有几分像动物园:几台即将交付客户的机器人,各自被圈在十几平方米大的铁笼子里,准备接受出厂前的测试。
  沃迪公司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童上高给记者解释,把机器人关进笼子,是为安全:这些家伙力气大,提东西一提就是几百公斤;出厂前,它们都要在车间里三天三夜连轴转——搬铁块,测试“体质”,这时人必须站在笼外以防万一,被铁胳膊扫一下可就惨啦。
  沃迪的机器人,完全不是“变形金刚”的模样;其实只是条胳膊,没腿脚、没脑袋,“长”在半人高的底座上,看上去更像一部去掉了履带的微缩版抓斗车。事实上,机器人只有当演员(亮相科幻大片、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拉小提琴),或是充当人的生活伙伴(如家政机器人)时,才要有一张讨人喜欢的脸。沃迪的机器人是“扛大包”的,在工厂里将一箱箱饮料、一袋袋化肥搬下流水线,码垛堆叠,有一条有力而灵敏的胳膊,足够了。
  研制“搬运工”,是沃迪刻意选定的细分市场。记者在车间里看到行车上用油漆刷着大标语——“做中国自己的机器人”,童上高说,要实现这个理想,就要耐心、细心地寻找机会。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的王迎春博士长期关注工业机器人行业,他所在的课题组刚刚向政府部门提交了一份上海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建议报告。他告诉记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机器人的主要用户,那儿的机器人多数在汽车工厂上班,做焊接、喷涂等技术活儿。这类机器人的市场价值高,但短期内,中国还没有实力参与这些领域的硬碰硬竞争。
  王迎春说,像沃迪这样错位竞争,选取一个别人不那么重视的领域,把并非最尖端的技术做到最成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是很聪明也很务实的创新策略:“‘中国自己的机器人’的短板看似是技术,其实是产业化;没有产业而想一步登天,在最尖端的技术上跟老外PK,行不通。”
  “扛大包”一样需要高科技
  “扛大包”的搬运机器人一样需要高科技。迄今为止,沃迪已经积累了40多项专利。
  童上高给记者播了一段视频:沃迪机器人垒起来的食品箱,轮廓线条就像刀切豆腐一样齐。他说,我们的机器人的动作精度达到了0.3毫米,大力士能这样心灵手巧,实在不容易。
  不仅精确,搬运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很高。
  生产聚苯烯的上海金昌工程塑料公司今年刚成为沃迪的客户。记者走访这家公司,只见库房外,装满塑料颗粒的大袋子不断被传送带送到机器人面前,一只有几十根指头的机械手抓起袋子,扭身拎上另一侧的木托盘,动作舒展得就像跳探戈……等把总共40个袋子在托盘上整整齐齐码成8层,机器人会自动将新袋子换个托盘再码。
  金昌公司相关负责人陆军告诉记者,一台机器人每班能替代2到3个工人,按年综合成本每人4万元计算,它每年能为企业节省20多万元,收回投资大概只消两年,而机器人可以工作10年。
  据介绍,由于太苦太累,现在即使在西部省份,搬运工的月工资也已直逼4000元,还难招到人。于是,不会辞工、不用加薪的机器人越来越受青睐。数据显示,虽然国内的制造业眼下有些低迷,但对搬运机器人的需求始终在高位增长。
  沃迪本是做食品加工机械的,在机器人领域没有一点基础。常常参加国外展会的公司董事长赵吉斌发现,在国外搬运机器人已很普及,而国内还没有真正的自主品牌。2006年,赵吉斌“轧出苗头”——他的一些老客户如食品厂、饮料厂有意购买进口的搬运机器人,就打算试试自主开发,于是请来了原在一家国外大型机器人公司担任中国区技术负责人的童上高。
  童上高说,为推出第一款成熟产品,他和同事们整整忙了3年。机械结构、控制电路、软件算法,所有环节都要一步步摸索。据他透露,开始时因为控制部件不成熟,机器人有时会像淘气的孩子耍点小脾气,比如抡起拳头砸地板;在不断的改进中,淘气孩子逐渐长大成熟。
  2009年,沃迪的首款机器人研发成功,它干活利索、故障率低,价格比进口机器人有优势。接着,沃迪正式出击在全国打市场,渐渐地,客户名单上出现了中粮、新希望、红牛等大公司;同时也开始在一些欧美国家崭露头角。
  “谁说了算”决定研发成败
  最近三四年,国内民企对投资研制搬运机器人热情高涨,但据童上高了解,几乎所有案例都像在写同一个剧本:企业不谙此道,找高校和研究所,付钱,全盘委托对方研发……但最终,从这种模式里走出来的机器人没一个在市场上立住脚。
  童上高说,其他投资者“把机器人研发全部交给科研单位”,而沃迪则是“把科研单位最强的技术拿过来”。“交”和“拿”,事关“研发以谁为主体”的核心问题。
  入行多年,他知道,仅靠企业自己,研发难度很大;但依赖高校和研究所更不行,因为机器人在国内一直没能产业化,科研单位的技术多半停留于理论悬在半空。企业必须自己梳理技术研发的要点,选择合适的研发伙伴,你一口我一口地啃硬骨头。
  过去4年,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沃迪最主要的研发伙伴。副教授栾楠告诉记者,大学老师的长处是算法设计,确定算法、写成软件,让机器人以最合理的方式做动作。沃迪机器人的舒展扬臂和跳探戈似的转身,就源自交大老师的智慧。这一连串精心设计的动作,既能让机器人把胳膊舞来生风(沃迪机器人最快每小时能完成1100个动作),又不使它发力太猛而损坏零件。栾楠说,在沃迪之前,他们还从未跟国内企业合作过(实际上那时国内几乎就没有什么机器人企业),检验算法主要靠计算机虚拟仿真,跟“实战”还是有差距。沃迪让他们得到了第一次在国产机器人身上检验控制系统的机会。
  王迎春表示,沃迪的成功,证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在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领域的意义。他说,上海不少科研单位在机器人研究上有一定基础,但学者们往往各自用力,这就需要由企业牵头,围绕某款产品,整合各方技术力量,捏成拳头。
  在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制第一代搬运机器人成功后,沃迪开始引入其他科研力量:携手上海大学,研发机器人核心电机器件,希望打破国外垄断;携手同济大学,尝试开发新一代更快、更巧的机器人,希望拓展小包装货物搬运机器人的市场——“整合上海机器人技术”的设想变成现实,看起来已有点眉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07: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创意园区 但不孵化企业 ——从丽园路501号看社会组织发展( 2012年9月13日 )



  在车载GPS里输入“丽园路501号”,显示的第一搜索选择是“上海市社会创新孵化园”,这让园区项目经理闫肃满足感油然而生,“我们园区正在成为上海的公益‘地标’。其前身则是上海汽车制动器的老厂房。”
  走进孵化园,乍看之下,外观与一般的创意园区别无二致,同样是老厂房改造之后的“再利用”。闫肃道破“核心区别”,在一般人印象中,园区总与企业相关联,产出经济效益;但在这里,专门把这栋三层楼拿出来提供给社会组织,这些公益组织“产出”的是公益项目与服务,让市民得益。
  一楼大厅里,一场某外资企业与社会组织“无障碍艺途”的公益活动正在举行。白纸平铺在地板上,企业员工与“无障碍艺途”的学员们围绕在一起,用五彩颜料在白纸上描绘着奇思妙想,不一会儿,整张白纸被绚丽缤纷的图案所覆盖,大家为齐心协力完成的画作欢呼喝彩。
  “园区的活动场地非常抢手,我们都要提前预约。”“无障碍艺途”创始人苗世明告诉记者,2010年7月,社会创新孵化园正式开园,自己是第一批入驻者。苗世明成立的这一公益机构,专注于在社区寻找、培养残障艺术家。3年里,他的团队已经为上海及北京的500多名残障人士提供绘画、音乐等方面培训,这些学员亲手绘就的画,不仅留着自己欣赏,经过再设计,还登上了卡贴、布袋、环保袋。
  “通过园区,培育孵化公益组织,在全国不多见。”张雨淇今年6月从吉林来到上海,加入了闫肃所在的项目团队。张雨淇或许不知道,她的前辈、现任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志云2007年入行时,各界对社会组织的了解关注寥寥,更多的人并不明白为何需要培育社会组织。在这种环境下,用NPI创始人吕朝的话来说,“得靠自己撕开一条口子”。让大家明白社会组织的存在可以迅速回应鲜活的社会需求,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这些年来,这条“口子”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不断扩大。2009年,市民政局启动上海社区公益招投标(创投)活动,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公益招投标和创投的方式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并为获选的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也是在这一年,浦东建立了全国首个公益孵化园,截至目前,上海各类公益园区已达20个,吸纳了300余家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了各类个性化公益服务。
  原本“看不到”的社会组织,经由公益园区的平台集中展示,通过项目招投标等方式,来到百姓身边。“我们孵化园的社会组织瞄准的是助残公益项目,涵盖了盲聋智力及肢体残疾,一些残障人士经过培训还在一楼餐厅当起了服务生。”闫肃提到,又比如“黑暗中的对话”,是引进了德国理念的一个社会企业。在盲人培训师的带领下对健全人进行领导力和团队建设培训,如今已有10余名本土的盲人培训师。目前,孵化园有15家公益机构入驻,推出了近30个公益项目。
  不仅仅是孵化园,上海的各个社区,正成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的绝佳平台。在浦东的潍坊社区,有专注于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服务,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改善精神生活的聚家伙伴服务社;在杨浦的延吉社区,有受托运行睦邻中心的知行社工事务所……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至2011年底,已累计向社会公益组织购买社区公益服务项目296个。2011年市级福彩公益金实际用于社区公益服务招投标和创投5681万元,其中公益创投1137万元、公益招投标4544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新的公益地标——“公益新天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今年底正式开园,“有了孵化园的3年实践,公益新天地将以此为模板,打造公益生态链条,更好地助推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

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2012年9月13日)
视频链接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 ... de630/u849901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7: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砖国家合作中心成立( 2012年9月14日 )
  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昨天在复旦大学举行。今后,该中心将成为向中国推进金砖国家合作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的战略咨询平台。据悉,该创新中心由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等具体承办,共同开展政策咨询和公务员培训,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等。

金山吕巷探索创新镇级党代会常任制 党代表约见党政领导制度化( 2012年9月17日 )
文章链接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 ... 11/u21ai659750.html
  最近,吕巷镇妇联主席许引娥有点忙:新当选镇党代表的她和其他10多名党代表组成党建专题组,走遍全镇10个村、2个居委会,调研组团式服务的开展情况,她还准备过两天正式约见一次镇党委的领导,“这样可以把问题和建议谈得更透彻些。”
  金山区吕巷镇,率先开展镇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从“届会”到“年会”,从会期履职到开通日常履职“直通道”……早已不是5年“开一次会、举一次手、画一次圈”,吕巷镇的157名党代表上可对党委决策知情、参与、监督,下可联系党员群众、了解基层民情。
  吕巷镇的党代表还可以直接约见镇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党政职能部门一把手等,面对面反映情况、建言献策。党代表提出约见申请后,受理部门须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认定是否列入约见事项;列入的,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安排约见;不列入的,则作为意见建议转至相关部门。党代表对约见对象答复满意,约见工作结束;如不满意,约见情况将提交镇党委,由镇党委将处理意见反馈给党代表。
  一开始,镇党委还“担心没人来约见”,生怕“党代表对给领导‘挑刺’有顾虑;而一些领导也会因此有负担”。没想到,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王金全是吕巷中学党支部书记,当了两届镇党代表。约见制度推行后,他便提出申请并约见了镇党委组织委员陈干新,反映基层组织活力不足、党员年龄老化问题。听取意见后,陈干新建议由王金全和其他党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了解并提出对策。于是,王金全等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调研,还向中心城区居委会取经。党代表们最终提出建议,对农村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实施“积分制”考核,每年确保党支部活动经费等,得到镇党委采纳。
  “以往的党代表活动多由组织安排,而约见工作的主动权则在党代表自己手中。”王金全感受颇深。
  陈干新也坦言,“党代表约见党政领导促进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对党委、政府来说也是一种有力监督。”
  吕巷镇党代表已就7个事项约见了镇党政领导,主要涉及党建、干部队伍建设、民生问题、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另有28件作为意见建议进行了专项处理。
  “党代表履职常态化从‘试水’逐渐走向成熟,党代表约见制度更让履职多了‘直通道’。”镇党委书记施芬芬坦言,“这不仅使党代表更多享有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等党内民主权利,也让党政领导越来越习惯了来自党代表的意见建议,甚至是监督。”
  区委组织部透露,目前金山已率先在全区9个镇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约见制度也将在其他镇逐步推广试点。
  专家点评
  让党代表的权利真正“落地”
  刘宗洪(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至去年底,上海已有56个镇开展镇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乡镇将普遍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党代会常任制探索基层党委、党代表及广大党员“多级联系、多级参与”的基层党内民主方式,特别是通过建立党代会年会制,以评议、询问等制度化流程,逐步构建基层民主氛围与环境。
  吕巷镇试点的党代表约见制度,进一步推进了党内民主和党代会常任制的创新:更好地落实了党代表的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等民主权利,尤其是为党代表行使好监督权提供了平台,强化了监督力度;对于基层党委来说,通过党代表约见制度,也能更直接地与党员群众接触,了解诉求,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使基层决策更加具有民意基础,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党代表约见制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形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

评:这也有创新?我玩笑下,也要约见,带着自己的《城规城建连载版》,约见城规城建当家的。罢了,毕竟这个版准备还不充分,还处在牢骚阶段,最好由周立波的牢骚打捞局来打捞,过滤后转送上去,即最为稳妥又最为安全!不过,上海原始原创的周氏牢骚打捞局亦自身难保,不知在哪里?上海原创的东西,和上海的超高或摩天壹样,命运多揣,实在是太少了?也许原创的创新与上海振奋精神的摩天,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越是压低压矮压扁压着不显山不露头,人的创新精神亦越是被压低压矮压扁压得抬不起头?
    不妨来个中国达楼秀,请各个城市的城规城建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亮出它们城市不是单体的而是整体规划设计底牌,估计上海广摊铺豁低豁矮豁扁全覆盖全占满低容积低效率低价值低赢利的模式,以及对城区城郊普遍的黑蛛网、马路坑坑洼洼、路边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电杆东倒西歪、全覆盖全占满的大大小小楼顶到处乱插乱搁的稻草头、锅盖头、水箱头、凹进凸出七高八低的形状,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如果是这种水准级别的整体规设建,刚亮出个边角料,就必然会被“评委”无情地打上三个叉叉,遗憾告退!
    评委成员:1.每年长期入驻的外国人,上海始终保持在15万左右,似乎变动不大。香港是五十万以上,迪拜是城市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这就是住的投票。2.每年入境游客人数,上海是有所保持略有下降,这就是脚的投票。3.每年低门槛外地人的流入,经营各种各样形形色色正当和不正当的行当,这样的人数是大为增加,也是壹种脚的投票。匆匆壹写,难免有误,请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7: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评:过去经常在城郊企业之间“串门”子,那里的低矮房子广摊铺的全占满的脏乱是触目惊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7: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闻其详,请标题搜索!(如想搜索原文,请不要输入后面日期,以免不找到原文)

老牌科技城嘉定迈上新征程 2012-09-17
嘉定新城逐步打造“智慧城市” 2012-09-18

从“国内人才高地”到“国际人才高地” 上海: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2012年9月17日 )
文章链接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 ... 11/u21ai659787.html



对不起,您填写的内容(如签名、帖子、短消息等)包含不良内容而无法提交,请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7: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名企名人名牌名园” 上海市软件产业工作会议召开( 2012年9月18日 )
  在9月17日召开的软件名城创建暨上海市软件产业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浦东新区政府共同签署了部市区共同推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合作协议。下阶段,上海将聚焦“名企、名人、名牌、名园”建设,积极创建“中国软件第一城”。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席并讲话。
  目前,上海软件产业已成为沪上现代服务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较大的产业门类。2011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307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今年上半年,全行业营收1713.14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可达3600亿元。据测算,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半年增加值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稳居“GDP占比5%”的支柱产业区间。
  市经信委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以创建软件名城为抓手,加快推动软件产业跨越发展。上海将培育和引进并重,聚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软件产业名企建设;培养和引进并举,聚焦人才梯队建设,促进产业领导型名人涌现;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强化拳头产品,助力软件产业名牌打造;以优化布局为重点,聚焦拓展软件园区基地,建设特色园区,促进名园建设。

谁成"百亿户"奖励两千万 上海chutai新政重奖软件和集成电路从业者( 2012年9月18日 )
  从云计算、网络文学及视听、第三方支付到金融信息服务各种业态,沪上软件业产值从47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约10年,从2000亿元到6000亿元可能只需5年,但全市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软件企业仍是一个空白。上海市软件产业工作会议9月17日正式发布的“双奖新政”透露,哪家软件企业率先成为“百亿户”,可获得政府2000万元重奖;哪个软件员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平均可获1.75万元政府奖励。
  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刚刚走过“黄金十年”,2006年首次站上千亿元台阶,2009年首破2000亿元,2011年又超3000亿元。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沪上软件业企业尽管已逾4000家,却还缺少真正重量级的龙头,企业规模远不如跨国软件巨头,甚至不及印度同行。以昨天评选出的2012年度上海软件企业二十强为例,它们2011年营业收入合计361.24亿元,入围营收门槛为5.88亿元,20家企业平均每家营收约18亿元。其中营收超50亿元的企业仅1家,30亿至50亿元的企业2家,10亿至30亿元的企业7家。
  为此,上海今年chutai《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奖励办法》和《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核心团队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根据这些奖励从业者的新办法,上海对年度经营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的软件企业核心团队奖励500万元,首次突破50亿元的奖励1000万元,首次突破100亿元的奖励2000万元;每年还安排3.5亿元,奖励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设计人员,预计每年奖励人员将达2万余。同时,上海鼓励企业来沪,对投资额超过5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新入沪软件企业,由相关区县或园区分级给予企业奖励。此外,上海将每年认定一批市级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于达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标准、但因国家总量控制原因而落选的软件企业,上海也认定其为市级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并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奖励额度相当于其所缴企业所得税超过10%的地方留成部分。双奖办法有效期,均设定在2017年底。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戴海波透露,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将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重点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软件产业高地。到2015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有望实现“6363”总体目标,即经营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年经营收入超亿元企业超过300家,比目前新增75家以上,从业人员达60万人,比目前新增近25万人,市级产业基地有30个。

评:能看准壹个人有远大的不可限量的未来,这种独具慧眼的眼力才是真功夫真本事。想当初,马云就曾经在上海创业,那时没人关注他的发展,没人为他提供创业的条件,什么互联网这种虚拟的东西,也能发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故此,马云得不到上海这边的温暖,只得到更有发展条件的浙江寻求发展机会。什么都要等待人家创利百亿后,再来奖励,故然是好事情,但人家可不是为了区区几千万奖励才留下来,才有积极性,试想,按此比例微缩,假如壹个人创利千元钱,哪里会在乎送来的几分钱?而为这么点小利来左右他未来至关重要的发展走向。

上海:每年拨款3.5亿 打造"中国软件第一城" (2012年9月17日)
视频链接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 ... de630/u849952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07: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闻其详,请标题搜索!(如想搜索原文,请不要输入后面日期,以免不找到原文)

第三届上海服务质量国际论坛举行 上海服务质量创新研究中心成立 2012-09-19
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迎来建园20周年 2012-09-19
上海市电子政务外网电子认证基础设施通过安全性审查 2012-09-20
杨浦获授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2012-09-20
上海创业导师工作体系备受瞩目 2012-09-20
将高新技术"零件"组装成"创新机器"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立 2012-09-21

重视工业设计对上海转型的价值 访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 2012年9月21日 )
  记者:工业设计,在上海日益受到重视。去年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增速达37%。怎样认识“工业设计”?
  贺寿昌:工业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结合的重要领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产业能级的重要途径。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迫使企业静心思考如何推出优秀的产品或服务来拉动国内外消费,更加注重自有品牌产品的塑造。同时,经济形势的冷暖变化,一定会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这些变化能凸显设计的魅力和效益。可以说,经济下行给上海的工业设计带来一个发展的契机。
  此外,上海从2009年起就开启了“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的打造,初步形成围绕创意设计的“生态链”。同时,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了“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制定了“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帮助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了解创意设计的价值,帮助企业对设计产生“感情”。
  记者:上海工业设计发展的亮点何在?
  贺寿昌:上海的工业设计不仅规模不断提升,品质上也呈现出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比如,中船708研究所研发设计的850余型号产品,其中近40种开创了我国船舶设计领域的第一;上海九木传盛广告公司为金枫酒业策划的石库门系列黄酒,将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创新,使企业利润在10年中增长50倍。
  上海的工业设计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工业设计研发体系,上海家化、老凤祥、美特斯邦威等企业都建立了产品设计中心,企业研发的能力大大增强。
  记者:上海工业设计还存在哪些不足?
  贺寿昌:虽然上海工业设计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工业设计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缺少后工业时代的发展阶段,直接借助信息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欧美等国在“二战”后即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设计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德国装备设计、法国时尚设计、意大利产品设计、日本快消品牌设计在全球崛起,完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因此对于这些国家,其产业的拉动不仅仅依靠信息技术,还有强有力的创意设计业来支撑。
  总体来说,包括上海在内,我国工业设计还是制造业的附属,创意设计刚进入到参与制造业的决策环节。就上海来看,与工业设计配套的“生态链”还没有完全形成,比如设计装备、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检测等要素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设计的国际品牌没有形成,由于“生态链”不完整,单个订单的某个元素能达到最优,但将很多元素结合成完美设计的能力还相当缺失,外围环境如法律、知识产权、中介等环节的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可喜的是,上海从政府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已经意识到工业设计的价值,“瘸腿”的这一课补得“很及时、很用心”。
  记者:上海要打造设计之都,工业设计应该怎样发展?
  贺寿昌:关键是提高对创意设计的认识。工业设计不仅仅是视觉和外观设计,要意识到工业设计是一套体系,其中牵涉到材料、工艺、设备、工程、流程等诸多环节。
  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发展工业设计面临着如下挑战:一是要让设计师懂得如何将创意设计与科技、文化一级市场需求更有效地结合;二是政府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如chutai扶持的政策,建立相应的引导基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三是要实现“主辅分离”,上海的一些企业集团虽然建立了设计中心,但还仅仅限于企业内部,其功能是“为企业设计”,要鼓励设计中心更多转变为“为社会设计”,才能真正塑造真正的设计产业链;四是要解决设计公司,尤其是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如何与制造企业对接,设计力量与资本、营销等要素的相互对接的问题。
  同时,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是要大力发展“两头在沪”经济,这将为工业设计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其实,有了这只“翅膀”,在产业的结构调整上思路也可以改变。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上海对轻纺产业进行大力调整,传统纺织制造企业被外迁,但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上海纺织产业仍占工业总产值的较大比重,从业人数并未减少,其中从事时尚设计的人员增加了,纺织品牌运营人员增加了,上海正在形成以科技、时尚设计为核心的纺织产业新格局。
  因此,那些看似不适合大都市发展的产业,甚至是一些耗能较大的产业,完全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借助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将适合都市环境、附加值高的部分留在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07: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产生态菇将特供中国宇航员( 2012年9月21日 )
  日前,在“生态与科技同行——雪榕生物科技携手中国航天授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授予上海农业龙头企业雪榕生物公司“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称号。今后,雪榕将向中国宇航员特供更营养的生态食用菌,并与“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携手开展太空食用菌培育尝试,不久的将来消费者有望吃上“太空生态菇”。到目前为止,雪榕公司是食用菌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中国航天在上海地区唯一的食品类合作伙伴。

“微笑曲线”到底卡在哪儿 智能制造高峰论坛聚焦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瓶颈( 2012年9月23日 )
  通过服务化转型提高制造业附加值,是上海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9月22日举行的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一份报告引起专家热议:目前全市各主要制造业集团的业务收入中,服务板块收入只占总量的20%甚至10%以下,而国际上先进制造企业的这一比例普遍超过25%,其中有19%的制造企业服务收入超过50%。众所周知,产业链中服务环节的利润通常高于制造业环节,因此有了所谓的“微笑曲线”。对于上海有意于转型服务业的制造企业来说,这条曲线到底卡在了哪儿?
  从扶持政策来看,应该充分考虑服务业创新的特点,将它也纳入扶持对象。以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为例,目前的规定是企业研发费用必须达到销售额的3%,专利数量也有一定要求,绝大多数服务型企业很难达标。其实,大多数服务业创新是以业务流程优化、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与实际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被归入经营成本,从而无法列入传统意义上的“研发投入”。专家认为,现有的创新扶持政策往往带有明显的制造业痕迹,服务业企业容易在指标统计上“吃亏”,客观上阻碍了制造业转型的积极性。
  商业环境方面也有待改善。制造服务业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基础信息,包括人口调查数据、企业数据、行业数据等。目前这些数据很难实现真正开放,服务企业自然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业务。开放难,也有不同原因。一部分是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一部分是信息掌握在垄断部门、企业手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行业管制过于落后。对于第一种情况,专家建议参考欧美国家的模式,对原始数据适度加工,在不泄露隐私或机密的情况下满足制造服务业对基础信息的需求;对于垄断企业的问题,专家建议政府以金融、航运等行业为重点,进行干预和协调。对于行业管制问题,应重新评估、更新管理制度,减少对信息合理流动的干预。
  至于企业自身,也有“眼光不够宽”的问题。报告显示,目前本市各制造业集团的服务业务收入,绝大部分以内部关联交易为主。这固然是制造业服务转型处于初级阶段的写照,也说明相关企业的胆识和眼光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07: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馈赠外宾到风靡一时 凤凰毛毯风采依旧2012-09-23
视频链接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 ... de630/u8500499.html
  说到国民级纺织品,不得不提凤凰毛毯,这件曾经在1972年和大白兔奶糖等一起作为礼物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毯子,代表了中国毛毯行业的最高水准。
  红绿驼三种底色上印着经典的郁金香图案,凤凰毛毯可以说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解放初期上海第一毛纺厂生产出了第一条俄罗斯风格水波纹毛毯,由于当时外汇有限购买的原材料一年仅能生产10万条,产品大多出口当时的苏联或特供国家领导人使用。
  龙头股份凤凰毯业总经理 陈建国:“它是用的新西兰长毛,做成水波纹,仔细看,弯弯曲曲的,当时叫档次,现在叫时尚。”
  上世纪70年代,结婚时能拥有一条凤凰毛毯几乎是所有新人梦寐以求的。尽管46元的价格抵得上一个月的工资,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凤凰毛毯的渴求程度。
  消费者:“1979年的时候,确实不容易,我托了好多人才买到的。”
  消费者:“凤凰毛毯么是老牌子。”
  消费者:“我们结婚时候买的,到现在都没有坏。”
  上世纪90年代,是凤凰毛毯的鼎盛时期,年产量达80万条,而且赢得了上海市著名商标。首批中华老字号品牌等荣誉。随着时代变迁,空调逐渐普及,床的尺寸也变大了,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凤凰及时调整工艺,为经典毛毯加宽减重。如今凤凰毛毯的销量保持在凤凰品牌总销量的10%,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毛毯。

评:纯粹上海原创老品牌过去创新的辉煌。

首席科学家挂帅 校企实现协同创新
2012-09-23
  高性能碳纤维是一种重量轻、强度高的材料。大飞机采用它能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油耗,风力发电叶片用上它风速不大,也能照常旋转发电,在我国虽然碳纤维材料的研究已开展40多年,但未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仍须依赖进口。不过这局面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被打破,经过上海石化和复旦大学碳纤维研究课题组4年多的联合攻关,年产1500多吨碳基、碳纤维项目的第一阶段适用型在下个月取得重大突破。
  在复旦大学碳纤维研究课题组,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是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在上海石化的会议室,他常常边吃盒饭边与联合攻关的团队讨论问题,他要确定联合攻关的研究方向,分解关键任务,定期听取汇报。他手下的5位教授,则充分发挥各自在高分子理论计算,物理理论模拟为等方面的专长,与企业研发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步交叉进行研究。这样的合作不仅加快了科研攻关的步伐,也让双方获益良多。
  中石化上海石化晴纶部工程师 黄翔宇:“把我们这个团队研发,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副教授 碳纤维研究课题组成员 唐萍:“这个(与企业个座)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就是说我怎么样对下面的学生去讲这些方面的知识。我觉得都是挺有帮助的。”
  去年企业研发团队在做纺丝实验室,发现碳纤维原丝的断头率高达20%,他们一直以为是喷丝头结构分配不均匀造成的,就花了10个月的时间尝试了十多种方法,最终都无功能而返。
  复旦的教授们也在自己的实验室查找原因,所不同的是他们运用自己的强项,数学理论模拟来做计算,最近仅用的3个月时间都发现了关键问题,在于温度控制,结果使得断头率一下子就降到5%以下。研发人员坦诚,高效的强项正是企业的弱项。
  中石化上海石化晴纶部副总工程师 顾文兰:“关键还是(缺乏)理论知识,我们毕竟是做工程的,做工艺的。从基础理论上来说我们这方面是很薄弱的。”
  上个月投资8.76亿元,年产1500吨的磐基碳纤维项目,第一阶段试运行宣告完成。经检测,碳纤维样品性能指标达到工业目标。这为国产碳纤维迈向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创新,也在质量的合作中凸显出了价值。
  复旦大学校长 碳纤维研究课题组首席科学家 杨玉良:“我们现在谈的是协同创新,就是说1+1远远大于2,而且加起来以后是一种共振的放大效果,使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整个大学的学科建设,这个三者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08: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老支持那些巨头,更重要的是扶持小微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7 02:24 , Processed in 0.07243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