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9-4 07: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文:大潮起东方——科学发展的上海篇章( 2012年9月3日 )
文章链接: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 ... 11/u21ai654288.html
视频链接: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 ... de630/u8497418.html
黄浦江两岸景色美不胜收
秋近江南,万里高天映浦江。
回首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间,在这里,世博会举办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这里,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在这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新路,城与人的发展开启和谐新篇。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
大局成大业,取舍辟新天。
把中央精神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准确把握国家战略要求和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既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更是未来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的动力源泉。
滔滔浦江,大潮起兮征帆劲,万里长风满东方。
破茧!
创新驱动发展 转型稳中求进
尽管今年全球经济动荡,港口吞吐量普遍减少,洋山港依然维持了10%左右的增速。从2002年建港时籍籍无名的小岛,到眼下世界航运版图上的耀眼坐标,洋山港十年巨变,浓缩了大上海的发展历程。
十年间,上海的GDP从5741亿元增长到19195亿元,先后超越新加坡、香港和韩国首尔,位列全球城市第十一位。十年间,上海的第三产业占比,从刚过50%攀升到60%以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大都市的风范初显。
要继续提升能级、进入全球城市之列,规模追赶已不是上海的主要任务。自2008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起,上海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从早先以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以创新来驱动发展。
2010年世博会,留给上海的,除了精彩难忘,还有深远的共识——通过集聚创新人才,改革体制机制,来实现增长质量的改善和增长动力的优化。
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放眼东亚主要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增速普遍放缓。新加坡从10.1%降到5.3%,韩国从9.6%降到5.2%。上海也不例外,从2002年起以超过11%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到2008年后降至10%以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势在必行。
这种转变,也是国家的战略安排。中央高瞻远瞩,要求上海要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上海审时度势,推进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全国经济转型作探索,上海有担当,也有底气。多年来打下的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是创新的源头活水。
上海汽车是全国最大的汽车企业,尽管依靠合资车型即可领跑国内车市,但没有自我陶醉。从2007年起,上汽相继推出自主品牌荣威和MG,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1%,并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研发基地。在今年车市减速的大环境下,上汽两大品牌的销量仍有望在去年16万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20万辆。
企业努力,制度给力。今年8月,上海国资委表示,今后将不断改善企业的创新制度环境。包括在每年的国资收益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在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利润。
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稳中求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也需要付出代价。上海切实践行,减少对投资、房地产、重化工业和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一个例证是,房地产增加值占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已从最高时的近15%降到目前的8%以下。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说,上海不过分关注GDP,但不是说不要GDP。“速度太快,弯转不过去;停下来,更转不成。必须有适度的增长,才能成功转型。”
考虑到就业和民生保障的需求,专家认为7%可能是一个增长底线。以此衡量,上海今年上半年7.2%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水平。
要在稳中求进,更要在进中提升。为防止经济下行演变为惯性下滑,上海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四个中心”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保证转型的平稳进行。
淬炼!
科学发展理念铸就城市之魂
变革,已悄然铺开。成效,将一一彰显。
今年7月,日本名企久保田与另外39家外企一起,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至此,上海已累计吸引380家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8家外资研发中心和25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
在全球经济阴霾密布之际,上海的磁力何来?破除转型阻力,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和上海市情的认识中完善发展思路,在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机遇。”这,与其说是“秘籍”,不如说是上海切切实实将中央精神化为了自觉行动。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说:“上海的领导班子对这座城市的未来与发展有着始终如一的、清晰的洞见和规划,这从上海正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就可见一斑。”
最新公布的 “2012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上海稳居第六,继续扮演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领头羊角色,在反映新兴市场特质的成长发展指数排名中,上海第一。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世界将发现上海每年都会有新的进展。”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说。
可持续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上海生根的体现。投资、重化工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利器”,但上海不一味追求,2011年,以几乎零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了8.2%的经济增长;今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毅然启动宝钢搬迁这样的重大工程。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绝不能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绝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快速增长。”上海市委的表态掷地有声。
科学发展的理念不仅在改变着一座城市的经济之形,也在淬炼着城市的精气神。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到“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上海在传承中实现内在跃升。
如今的上海,城市精神的彰显无处不在。这里,5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这里,所有常住人口都可免费享受十二大类86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解决外来人口导入形成的“新二元结构”问题上,上海带给人的是更具亲和力的谦和之气,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睿智和包容。
以人为本,是城市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上海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
拆不拆,问百姓!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上海以“把决策权交给百姓”的新机制,有效破解“动迁天下第一难”。
行不行问村民!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星火村从2006年4月开始的民主理财试点,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
奋进!
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跻身全球城市的上海确立了新的伟大目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这是两千多万上海市民的共同期盼,这更是国家交给上海的光荣使命。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活力之城——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周波说,“十二五”期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将达到8%左右,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全球之城——“四个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初步形成,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全面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更加完备。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说,今后从外滩、陆家嘴,要发出足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国声音”;从外高桥、洋山,要制定左右全球航运市场风向的“上海价格”。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创新之城——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要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综改试点,不断增强改革的锐气和勇气,逐一突破传统习惯思维和路径依赖。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包容之城——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在承继中弘扬,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平等理念在融合中深化,城市精神和价值取向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升华。展望即将到来的“东方梦工厂”,徐汇区委书记孙继伟心潮澎湃:“从这里,演绎新的经典;从这里,启航新的梦想”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幸福之城——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后将达到2万美元左右,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安全、便捷、宜居的城市。上海市副市长赵雯说,在全国率先举办“市民运动会”的基础上,上海还将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方式,举措之一就是不断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按照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得到明显提高。
在科学发展的伟大航道上,上海,正破浪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