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6-12 03: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zmaaaaa 于 2011-6-12 03:59 编辑
http://www.abbs.com.cn/bbs/post/ ... amp;age=0#338670005
转帖下校内看到的俞珽关于这个竞赛的全过程,大家或许有个看法:
外滩8-1 大戏,赢在最后的诺曼福斯特 来源: 俞挺的日志
(俞挺也参与了设计,前面有图)
第一轮
外滩8-1地块,去年的地王,终于落实了福斯特事务所设计,这不是福斯特的设计有多好,而这是精疲力竭的业主没得选择的决定。
差不多一年以前,发展商雄心勃勃,一开始邀请了矶崎新、RTKL、MVRDV、SOM、威尔金森和YT参加方案邀请。这是个规模在60万平米的大型综合体。
8-1地块做过细致的城市设计,导则希望能有标志性的摩天楼双塔,并延续外滩文。RTKL 和威尔金森遵循了导则。但RTKL的形象完全是所谓外滩殖民地风格的拼凑,威尔金森的流、造型和商业布局则成熟和华丽得多。
Som的巨构建筑让人联想到新加坡的建筑。Som已经丧失创造力了,它在盛大的一个项目就输给了YT,因为YT从95年开始研究som,了解他们的设计习惯,当设计的策略高于他们的设习惯时,他们就毫无悬念地输了。
MVRDV没有超大规模项目的经验,但他们能够给出意外的思路,毕竟对于未来的城市形态,他们有过长期的研究。他的最后成果和KM3、库哈斯的研究以及矶崎新的空中城市有着明显的联系。
矶崎新的困境在于他的体力,以及助手在理念上的脱节不能帮助他在设计中从形态到理念充分贯彻他的思想。但矶崎新的方案依然有着许多精彩的局部。
YT有野心,对som的完胜更加助长了这一点。他的博士论文详细研究了垂直城市发展的历史,其中涉及到了矶崎新、som、MVRDV和库哈斯。他预测了这些人可能的设计思路。他决定从一个上海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地块,上海缺什么?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商业模式、办公模式、旅馆模式做了研究并加以创新。如果是库哈斯,就直接把这个diagram 变成建筑,但他没有。他决定遵循他博士论文的另外一部分研究---建筑互文性理论,将所指和能指自由分开,于是在断裂处赋以“山水”的意象,把整个建筑从底部开放空间到不同标高的屋顶花园变成一个开放的形象。他希望这个建筑满足上海人对于上海所缺乏的某种体验的缺憾。这就是他失败的地方。
“山水”的表述是如此充分,业主全盘接受。但官方无法接受一个不像建筑的建筑,它独立于外滩、豫园和陆家嘴之间,何况“山水”,这个想法太不建筑,太不“理性”!这种本能的反感完全掩盖了YT在模式上所作的创新努力。
第一轮是mvrdv、yt、矶崎新被发展商选为前3名。但这些都和规划局制定城市设计差距极大,所以都无法被接受。
YT的失败
业主决定让MVRDV做下去,他把YT的演示文件中所有关于“山水”意象和体验的表述变成下一轮任务书的章节。以至于之后YT重新阐述其方案时,仿佛在刻意迎合业主,于是他“失败”了第二次。
他的第三次失败是在网上和杂志上,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华东院的原创。其实他的失败早在交标前就埋下伏笔。他拒绝了任何形式的中期汇报,为的是并不受发展商和其他单位的干扰。在交标前一个月,他突然打算改变设计,因为有更好的想法产生,加之他预测MVRDV会给出个相当有力的构想。但他的助手的劝阻打消了他的念头。
当他最后看到MVRDV的方案时仿佛看到了他原本希望替换现有成果的想法时,他这下知道刹那的懒惰会造成遗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