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9-15 11: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1979年,薄一波成为山西的总设计师
在我们当下的年代语境里,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不多了,更多的,是他那出风头更甚的儿子,在中国西南重庆曾掀起的风暴。但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薄一波在彼时中国,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尤其在他的故乡山西。
当然,在这里,我们仍然以事件为主线,全面解析百年山西走过的道路。
1979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薄一波到山西考察工作,他先后考察了太原钢铁公司、太原重型机器厂、西山矿务局等厂矿企业,以及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和云冈矿,期间召开了近10次调查会。随后薄以《尽快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为题,向国务院财经委表达他“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煤和电)基地,从而有力地支援全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的设想。
1979年9月19日,山西省委、省革委向中央呈报了《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此后,山西省委就能源基地建设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
1980年7月,山西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规划纲要(草案)》。
1981年6月,国务院就山西煤炭开发问题进行了论证。
1982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综合研究。
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能源基地,并设立了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这标志着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方针的基本确立。
时隔38年后,作者找到了薄一波的这篇文章。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真相,更零损失的还原现场,历尽种种云雾,平某最终选择了删节最少的这一版,由此寻找薄一波设计山西的完整心路。
在薄一波对经济与山西的认识架构里: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充足的能源供应,是整个国民经济高速、持久稳定地发展的可靠基础,而煤炭不论现在或将来,都是我国能源构成的主要部分。因此, 大规模地开发山西煤炭, 这是全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对于山西的经济结构,这位前副总理的战略设想是,以煤炭为中心,协同发展其它产业。“逐步地形成以煤炭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中心的,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比较合理的经济结构”。(作者微信公众号:pink9981)
以此为支撑的共识,是“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又有比较好的重工业基础, 具有大规模发展能源工业的极有利的条件。但是, 目前农业和轻工业还比较落后, 轻工业品有近百分之四十要依赖外地供应, 重工业各部门各搞一套, 自成体系。只有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才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强大的能源基地。”
应该说,以薄一波的这次视察为起点,以这篇文章为基调,以山西的的响应为动力,百年山西进入了第二次历史的拐点。
(四)“能源魔咒”锁死山西三十年
说是历史拐点,是因为从此起步,山西真正开始被能源所诅咒,用当下流行的话说,能源魔咒将山西“锁死”了。
但在锁死之前,山西也有过短暂的“光辉岁月”。至少与现在灰头土脸垫底的GDP排名比起来,山西在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中,综合实力曾排名全国第7。当时山西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3.1%、13.4%和8.2%,是194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这样的成绩与全国同期比较,增长速度也高出个2~3个百分点,在纵向上横向上均达到峰值。
所以如何来评价这位山西总设计师决策的得失呢?我们只能说,在时间轴上,刚开始提出的“山西能源基地战略”,客观上是符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准确的响应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也因地制宜将山西省的省情进行了最深度的结合,抓住了山西的发展机遇。但在1985年以后,持续失调的经济结构,粗放的经营管理,使山西很快被打回原形,到八十年代末期,山西省的人均收入已处于全国下游水平。
山西短暂的“成功”,第一源自国家的投资拉动,将山西建成能源基地上升为国家战略,有这个“土豪”出手来包装山西,山西很快成为“网红”;第二个原因就是“垄断”,其时的陕西,内蒙的大型煤田还在酣睡,山西外调的煤炭高峰时占全国的70%,跟现在俄罗斯守着天然气阀门差不多。
山西的失败咎由自取。只想着有水快流,其他产业尤其轻工业被“自废武功”,春笋牌电视机、海棠牌洗衣机、白猫牌洗衣粉等制造、轻工品牌都被挤在逼仄的空间里喘息,山西铁路92%的流量给了煤炭,致使农副产品,人流物流全部被阻断,出不去也进不来。那时候,谁能批上“条子”就能搞到车皮,就能迅速发财致富,山西女商人丁书苗就在那个时候放弃晋城火车站的小饭店,经郑州铁路局,一路走到铁道部长的办公室。
1986年,山西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去库存压力最大达到5000万吨。从此网红失宠,垄断不再,短暂亢奋过后,山西一蹶不振。九十年代中期,“转型发展”摆上了山西省政府的案头。山西渴望华丽的转身,想要黑色转绿色,地下转地上,“穷挫矮”逆袭成“高富帅”,从此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山西的确有过这样的尝试,1996年,山西省委通过了《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就是要大力压缩了煤炭、冶金等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淘汰一批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到1998年,山西关停的小煤矿、小炼焦厂、小炼铁厂就有几千家。
就在山西苦练内功,苦苦破解煤炭枷锁之际,又一个外因环境的变量,让山西的转型之路提前破产了,“小鲜肉”培训班中途散伙了。我们现在习惯统称为的“煤炭黄金十年”猝不及防的来临了。
(五)挣扎,奔跑,跌倒,挣扎……
当来到南京896天的歌手李志,带一点颓废带一点伤的吟唱“热河路”的时候。山西三十年的转型发展,亦如歌中所唱的,“每天都有人在直线和曲线之间迷路,气喘嘘嘘眼泪模糊,奔跑、跌倒、奔跑”。
山西1996年开始转型,在次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艰难挣扎,奔跑。应该说,从1996到2006,山西一直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在这期间,作者个人觉得最大的成绩,就是旅游业从0到1的生成,崛起。
从大数据上来看,2008年,山西旅游总收入为739.32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0倍有余,平均每年增速达30.7%,远超山西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2003年全
省旅游收入与的比值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到了2008年,这一指标则超过了平均水平一倍。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游、晋中晋商大院游、晋南寻根文化游、晋东南太行山水游的基本布局。
旅游业,同时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文化业的整体发展。2001年的热映的《康熙王朝》,2006年播出的《乔家大院》,都是山西旅游战略在背后“发功”,前者带火了皇城相府,后者将晋商文化推至传播领域的巅峰。山西的软实力得到最大张力的释放。
现在我们反思,为什么突然会有“煤炭黄金十年”?不是说煤炭滞销了吗?资源经济不行了吗?为什么从2003年开始,不被看好的煤价突然开始发飙,而且一飙就是十年?这十年,对山西是利好?还是伤害?
概念意义上的“黄金十年”,是指从2003年到2013年间。其实这十年,不仅是煤炭的黄金岁月,也是中国命运的关键十年。当然在此,我们继续以煤炭为题而展开,正是因为煤炭的滞销,煤价的长期走低,山西才被迫“转型”发展,然而到了2001年的下半年,不经意间,外部环境发生了变量:中国入世了!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使得中国的产品进入全球资源配置,其上下游产业链被激活,能源需求在全球经济体的格局中被重新分配与调整,山西煤炭产业绝境中等来了订单支援。
煤价复苏,中断了,或者干扰了山西的转型之路。2006年10月,随着煤炭旺盛的产业需求,山西提出要“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实现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2008年,山西提出的优化产业结构,向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都是围绕能源,围绕煤电。到了2009年,被称之为“国进民退”的煤矿重组开始了,在利益面前,国家资本大踏步前进,民企下的小产量煤矿被淘汰,被整合,浙商不惜搬动家乡政府为之说情解困。
就在山西“大干快上”的时候,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为另一个外因的环境变量,悄悄改组了全球的产品供应链格局。煤炭沿着惯性,继续狂奔,山西却未能准确判断外界的趋势,直到2012年底,产品积压的实在是无地可放了,这才被中央出手“供给侧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