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785|回复: 47

【上音歌剧院规划设计公示 建国际一流歌剧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6 17: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ROM @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 微博

【上音歌剧院规划设计公示 建国际一流歌剧院】即日起,上音歌剧院项目开始规划设计公示。上海上音歌剧院由同济徐风工作室与法国包赞巴克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打造,位于汾阳路淮海中路口,目标是国际一流专业歌剧院。设计充分考虑了历史街区的城市文脉,对紧邻地铁所带来的振动噪音问题也进行了很好解决。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一些歌剧院讨论帖供参考,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需要两座歌剧院吗?

发布时间:2015-07-29 10:33        文章来源:                网络编辑:李茹

http://mw.bjd.com.cn/zm/201507/29/t20150729_9807831.html
当北京和天津纷纷取代曾经在歌剧领域力拔头筹的上海,成为中国歌剧演出重镇之后,上海用一声吼叫作出了自己的回应。这个回应就是:建两座歌剧院。第一座歌剧院是上音歌剧院,关于其最初的风声其实早在中国歌剧梦的提出时就已放出。今年6月9日,上音歌剧院项目在国家招标网发布了招标信息,仅过了一个月就公布了中标单位和设计草图。歌剧院就坐落于如今学院旁的停车场,也是第一届上海交响乐团的夏季音乐节的举办场地。第二座歌剧院是上海大歌剧院,位于世博园区内,将成为上海歌剧院的演出主场馆,上海歌剧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剧目。两座歌剧院都将于明年开工,都提到了“打造世界一流的歌剧院”,两者都预计在5年内开业。加上中央歌剧院在建的歌剧院和北大歌剧中心在建的歌剧院,未来5年内中国将多出4座歌剧院。
  上海的这两座新建歌剧院似乎也可看作对乐评人一直疾呼的“上海是一座缺歌剧的城市”的回应,在很多人看来也是解决目前上海的歌剧市场萎靡不振的方案。
  营造两座全新的歌剧院能否改变如上现状?答案是肯定的。那如果不营造两座全新的歌剧院,或者只造其中一座,是否也能改变如上现状?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首先,引进剧目并不一定需要有自己的场地。2005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院开张,7月份上演的开幕大戏便是由上海歌剧院和美国弗吉尼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托斯卡》,由林友声和美国指挥轮流执棒,演员也分AB组进行,还吸引到美国权威舞台剧媒体Playbill Arts的图文报道。那时的上海歌剧院西洋歌剧制作络绎不绝,本土歌剧委创的《雷雨》和《赌命》至今仍堪为经典。也许一直忙于租场的北京国际音乐节能够为上海歌剧院起到示范作用。这个并无自己场地,连歌剧制作部门都没有的机构,硬是在过去15年内刷出中国歌剧演出史的一个个纪录:早年的《璐璐》、《鼻子》,后来的“指环”、《唐豪塞》和联合制作的《帕西法尔》中国首演、理查·施特劳斯的几部歌剧等。2010年由音乐节引进的比利时皇家莫奈剧院制作的亨德尔《塞魅丽》虽几经努力,但还是因为上海方面的保守而缺失上海。这部制作两周前在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AM)上演,获得了《纽约时报》首席乐评人安东尼·托马希尼在报纸上毫无保留的好评。
  然后,培养人才也未必需要自己的场地。以我出访欧美几十家世界一流歌剧院和音乐节的经验来看,这些歌剧院都有强大的青年优才培养计划。主要的歌剧节诸如萨尔茨堡音乐节和普罗旺斯的艾克斯音乐节都与当地的音乐院校签有共建协议,或共同开设有培养计划,横跨作曲、指挥、导演和声乐四大块,完美覆盖到歌剧演出的核心区域。优秀的学员有机会进入音乐节的剧目中亮相,即使不能登台也能参与完整的排练和候补。诸如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等,也有自己的青年梯队,或者与当地的音乐学院挂钩,或有全国性的试唱(audition),提供给青年人辅导和表演机会。歌剧归根结底属于表演行当,理论当先但实践为重。歌剧院才是歌剧的主体,育才机构依附于歌剧院而不是本末倒置。
  这些来自域外、北京以及同城的例子,都在侧面道出一个道理:导致上海歌剧市场萎靡不振的另有原因。歌剧演出引进单位和歌剧人才培养机构,各自所属的体系不同,导致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互对对方的不作为和少有作为促使双方都想争做老大,弥补缺憾。上音歌剧院和上海大歌剧院的双双建立,很难改变这种因为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无为而治而不是硬件条件缺失而造成的局面。双方借建筑放话,都想打造“世界一流的歌剧院”,这不是对世界一流的嘲讽,就是对国际水准的无知。
  教育和实践的矛盾,曾经同样存在于音乐行业的另两个分支。音乐剧领域的矛盾随着文化广场的设立带动了本土人才的走动而得到好转。乐队领域的矛盾随着上海交响乐团新厅与上音乐队学院的建设而得到缓解。所以,上海即使需要一座全新的歌剧院,也只要一座便够,更大的精力应放在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资源有效配置上,否则将来必是头破血流的缠斗争宠,还有无休止的三流创作剧目。
  □唐若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座歌剧院之争 | 上海再建一座歌剧院足矣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49628548.html

文 | 柳逊

不久前,唐若甫在《音乐周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上海需要两座歌剧院吗?》,就上海即将开工建造两座歌剧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上海新建一座歌剧院足矣。上海现在的问题是歌剧演出市场萎靡不振,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关键因素是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歌剧演出和引进单位与歌剧人才培养机构分属不同的系统,条块分割,彼此都想做老大,互不买账,造成内耗。假如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配置,新建一两座歌剧院无助于改变上海歌剧演出市场落后于北京、天津的现状。
  
唐文的发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音乐界和爱乐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8月7日,《音乐周报》又刊登了一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上海很需要两座歌剧院》。该文认为,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上海拥有两座歌剧院,何乐而不为?作者还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落成为例,说明它促进了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与上交音乐厅的良性竞争,上海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格局为此而改变。
  
平心而论,《上海很需要两座歌剧院》一文缺乏分析和论证,难有说服力;而且忽略了两个基本的事实,即:
  
第一,上海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竞争格局存在较长时间了,并不是出现了上交音乐厅才形成了这种竞争局面。
  
上海是中国演出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发祥地,市民有欣赏古典音乐的优良传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降,随着经济的腾飞,上海大剧院和东方艺术中心相继落成、上海音乐厅平移成功,为世界名家名团的不断来访和市民欣赏古典音乐提供了优良的平台和更多的选择,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由此形成。只不过,上交音乐厅去年的建成加剧了这种竞争,从三足鼎立变成了四龙戏水,四家各自追求自己的特色和定位,错位竞争,促使上海古典音乐演出市场朝着更有序和良性的方向发展。
  
第二,上交音乐厅从酝酿到建设,基础扎实,水到渠成,且运营是以上交雄厚的自办节目作为基础的。
  
上海交响乐团历史悠久,训练有素,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堪称上海城市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而且上交是中国最早实行演出季的职业交响乐团,每年有大量的演出季音乐会及商业演出。由于没有自己的音乐厅,上交不得不在三家演出场所辗转奔波,以前还发生过被大剧院和上海音乐厅“挤”出来的尴尬。因此,借鉴国外知名交响乐团大都拥有自己专属音乐厅的做法,上海市政府批准并且拨款建造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确实是呼应民意、顺理成章的好事。上交音乐厅落成后,实行团厅合一的体制,就2014-2015演出季的节目来看,主厅上海交响乐团自办的交响音乐会有33场(如果加上驻团艺术家郎朗的两场,为35场),引进国外的交响音乐会有16场,时间跨度从2014年的9月到2015年的6月。换句话说,在这8个月的演出季内,上交音乐厅共举办49场交响音乐会,其中上交自办的交响音乐会达到了三分之二,显然上交自己的音乐会奠定了整个演出季顺利进行的雄厚基础。联想到国内的许多城市花巨资建起豪华的大剧院、音乐厅后,一年也演不了几场的惨像,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上海歌剧院建起了自己专属的上海大歌剧院,也实行院厅合一的体制,我们暂且不谈其他问题,就以上海歌剧院自办的歌剧剧目为基础,它能保证大歌剧院的正常运转吗?我们并不以上交33场节目的标准要求上海歌剧院,就假设每个演出季的八个月,每月演出一部两场歌剧,整个演出季就需要推出8部16场歌剧,以上海歌剧院目前的状况,说实话,非常困难。上歌已经有好多年不设演出季了,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这几年,上歌每年只能推出1至2部新制作的歌剧,而且效果平平,与中央歌剧院2014年全年演出10部新制作的中外歌剧,差距很大。如此低迷的状态,很难保证一个音乐季演出8部16场歌剧。
  
也许,有人会说,上海大歌剧院可以边建边到国外引进剧目。但作为一家正规运营的歌剧院节目的组成部分,这只能是锦上添花,无法作为主菜。放眼世界四大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伦敦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以及其他著名的歌剧院,无不拥有强大的自我制作剧目的能力,而没有一家将引进外来剧目作为基础。假如未来的上海大歌剧院把宝押在引进国外剧目上,而缺乏自我制作的能力,十有八九难以为继。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因此,上海可以再建一座歌剧院,但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鸣 | 上海很需要两座歌剧院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42672230.html

文 | 左驰

上期《音乐周报》争鸣版面刊发署名唐若甫的文章《上海需要两座歌剧院吗?》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笔者认为文中观点值得商榷。关于上音歌剧院和上海大歌剧院有望在5年内落成的消息这些天不胫而走。待这两座歌剧院揭幕后,上海将很有可能一举超越北京,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古典音乐中心地带。那么,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上海何乐而不为呢?艺术和经济本就应当齐头并进、共同繁荣。
  
去年刚落成并开幕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其强大的声势和市场感召力客观上改变了上海本地古典演出市场的格局。截止目前,上海森海塞尔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还有上交新厅都已经轮番对外发布了各自2015-2016年的演出季排期,本土演出市场的良性竞争让这些音乐厅或剧院都卯足了劲一争高下。
  
待建的两座上海新歌剧院一座属上海音乐学院所有,另一座将作为上海歌剧院的主场馆。无论于情于理,上海对这两座新歌剧院的规划与设计都是相当靠谱的,而且就目前的上海来说,除上海大剧院外还没有一座更加专业化的歌剧演出场馆。也许,演出硬件设施的再造和完善未必能够达到振兴演出市场的主观效果,但齐备的高雅艺术演出场地无疑将激活起上海的整个高雅艺术演出市场,一方面既为本地剧团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舞台选择,另一方面又为招揽更多国外剧团提供了愈加丰富的场地保障。如果上海的两座歌剧院最终得以建起,这无异于是一种“双赢”的结果,笔者相信关心高雅艺术的普罗大众也必然乐观其成、喜闻乐见。
  
其实,不但上海需要两座歌剧院,国内的其他大城市也是一样,北京全新规划的新中央歌剧院不也在建吗?要知道,日益繁荣的国内歌剧演出市场并不排斥新歌剧院陆续拔地而起。相反,像天津、广州这些歌剧制作才刚刚起步没几年的国内大城市如果能再建几座歌剧院肯定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像深圳这样的国内一线城市甚至还没有一座供歌剧演出的专业化歌剧院。所以,多建几座歌剧院并不可怕,怕就怕一座具备歌剧制作能力并同时存在这种艺术需求的城市,连一座像样的歌剧演出场地都没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6 17: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棒,当别的城市还把建设重点放在摩天高楼上时上海就已经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6 17: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这个地块本是一栋260的摩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7 17:27 , Processed in 0.07994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