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17 12: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转载】耿彦波大同的四个片段,破解大同市民游行的真实密码(三)
三、名城复兴
1982年,国家公布了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和承德。大同的特殊性在于,这座古都有太久远的历史沉淀。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大同的城市记忆绵延不绝,超过2300年之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以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古城墙等为代表,北魏、辽金、明清三度辉煌。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无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其他城市,大同正在处于发展最难的阶段,幸运的是遇到了耿彦波。复兴历史文化名城被耿彦波认为是大同最后一次机遇,“古城是大同的灵魂所在,古城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是唯一的”。
作为北魏都城,大同境内古建筑、古遗址多达280余处。耿彦波决定将古风复活,把只剩下一层土坯的古城墙修复。不仅如此,城内3.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拆除,建设成复古建筑群。
耿确实是个谋事、干事的官员,身上具备很强的文理想气质,同时,他又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2010年12月《山西晚报》发表了一篇叫做《耿彦波的一天》文章是这样描述道:每年的5-11月,耿彦波每天不到5点半就会出现在工地上,他通常的形象是:衬衣,单裤,被晨风吹乱的头发,一双荡满灰尘的旧皮鞋,在某个施工现场的某个角落,一手拿着油条,一手给别人指点着什么……到了七八点,他已发现了问题,让工作人员通知相关部门的人到工地,现场办公,现场解决。一年365天,对耿彦波来说,就是365个工作日。有一次,耿彦波在北京做了一个小手术。按照医生的要求,必须静养20天,可麻药的药劲一过,他便开始打电话布置工作,3天后就回了大同。爱人心疼他,又想不出好办法,只好哭着跑到市政府求工作人员:“你们管管他吧,他不要命了!”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他这样做?他的回答让人意外:“我这个人不爱赖床,每天一到5点就醒来,有时为了迁就家人,不影响他们,多躺一会儿,可只一会儿就难受。索性还不如到工地上去。人生苦短,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大同市长的位置只有一个,我当了别人就不能当。所以我特别珍惜大同这个舞台,希望在这里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业。对我来说,忙就是营养,在繁忙中,人生会获得丰富的能量。”
通过从媒体的描述中,从老百姓的口述中,能感觉到这位人物干起工作来,确实是一位“拼命三郎”,但同时也是一位文化挖掘、保护的最佳实践者。
在一次工作讲话中,他说“老祖宗创造的文化应奉若神明,它是一座高山,我们今天只是小心翼翼地匍匐在它脚下”。这与他后来坚持将大同发展成文化古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首先从城市建设开始。耿彦波说,城市建设不能把文化简单地标签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要做的是文物保护而不是文物造假。如果我们的工作被平庸的反对声音淹没,问题只能越来越多,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一定要变个思路,城市是可以撰写的,把路修好,把环境修好,城市是可以升值的。为什么我们不让城市富起来呢?”耿彦波说,“不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是办多少事就找多少钱”。
耿彦波保护建筑的思路是承继梁思成等老一辈建筑专家,遵循“四原”原则: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而且古建筑修复也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耿的实践,笔者认为:建设城市,表现在文化复兴上面。
首先是政治文化的复兴。在2010年1月的全市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耿市长以自己对人生、对工作、对事业的认识和理解,做了一场振聋发聩且精彩绝伦的讲话,这篇共计22000多字的讲话若干部分在五年后,即2013年初成为了《山西日报》、《经济观察报》等报刊、网络纷纷登载的《走什么路》、《人生的四种选择》、《“人生的选择”》等热门文章。这篇讲话精神,倾注着耿市长内心的全部真情实感,他就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圣外王”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解。同时,他也讲到,在大同两年的时间里深刻地体会到:“在大同工作了近两年,我是甜、酸、苦、辣、咸备尝,体会太深了。大同有没有干部?有多达4.5万人,比太原还多,特别是县处级干部远远超过太原,因为太原的学校、医院是没有县级干部的。我感到我们的干部,当然总体上是好的,为大同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很辛苦,主流应该充分肯定。但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现在我们干部存在“三少一缺”的问题。第一个是专业干部少之又少。比如市政公司1200人里没有一个是专业干部,只有一个大学生还是学工民建专业的。1200人多可怕?道路的路灯照明我惭愧得很,我修路还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挑战,路好了路灯却不亮,市政公司没有一个懂照明的干部。…第二个是年轻干部少。…雁同合并是历史形成的一个包袱,政府组成成员4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50岁以下的也不多。…第三个是谋事、成事的人才少。现在特别难选的就是道路指挥部的一些人才,道路建设需要各把一段的负责人,过来过去就是选不出人,有些在位置上的一经过试验,是中等材质之下的。谋事、成事的干才,办事干练之才比较少。“三少”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一缺”,就是缺少事业心、责任心。有不少干部是当官不干事,干事不负责。到了今天我们的事大、事多、事繁,就需要一个团队,这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是多数人的事业。…”
从这些讲话中也就不难理解,这个市长为什么任何事情都必须事必躬亲,因为没有专业干部、没有负责任的领导,所有的事情必须自己亲自操办,于是就有了市长管上了水泥比例、管线合缝的细节的说法。为了保证在建项目工程的质量,耿彦波长期只得呆在工地上,起屋架梁,雕栏画栋,他都一一过目,也因此便有了媒体报道中所描述的,因质量不合格,“他抓住施工人员的胸口,将水泥摔将过去。”
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耿彦波号召所有干部:“必须以忍辱负重的博大胸怀,精卫填海的牺牲精神,毁誉由人的达观态度,壮士断腕的坚强决心,不计个人得失进退,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耿彦波的带动下,全市呈现出政清人和的氛围。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以耿彦波干事、做人为标杆。笔者任职的尽管是一家省属特大型企业,但是有很多积极向上的领导都以耿彦波为学习的榜样,他们多次在干部大小会议上号召提高素质,向耿市长学习每天必须读书的好习惯等等……
大同政治生态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改善。由于耿的铁碗施政,市政府领导班子走后门、拉关系等歪风基本得到控制。也发生了一名副市长因为没有给其亲属办事,心怀怨恨的亲戚竟然将其惨杀的事情。老百姓一直在期盼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他们真的看到了希望。
耿市长在参加庆典仪式
在2011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华儿女》杂志刊登了一篇《耿彦波:兵家气象,儒者风骨》的文章描写道:“对于山西省要谋求转型发展、寻找新出路的大背景,“一轴双城”规划,在发展问题上最大的创新之处便在于实现转型,不与古城争地,不与祖先争利,跳出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牵制的怪圈,找到一条新出路。而大同人不怕大同变,就怕大同不变的心理,将在“一轴双城”的规划实施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看上去有天时地利人和,但仍不能因此论证耿彦波“一轴双城”规划具体实施的全部合理性。事实上,在蓝图变为地理上的坐标之前,也并不存在一种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规划的实施将毫无阻碍,因为如果这项改革毫无风险,顺风顺水,那也就不称之为改革,也就不具备任何开拓创新的意义。但是,这两个背景,至少证明了“一轴双城”并非耿彦波的书生意气,也并非浪漫的乌托邦幻想,而是在充分考据基础上得出的具有历史理性主义精神的规划。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用药过猛的嫌疑。耿彦波是顺势者,只是比别人走得快了一些,但尚未超出安全行驶速度,在诸多唯唯诺诺的官员之中,他就显得木秀于林了。……”
世间人大惊小怪,胡思乱猜,说耿彦波什么都不怕,不怕权贵,不怕挨骂,不怕收到子弹,也不怕被摆花圈,皆因背后有靠山。事实上,是这个平民家庭出身的官员,藉以学养和良知,洞悉到了我们目力以外的远方,种种不怕,皆因他怕不能坦坦荡荡面对先祖和后代,他服从于更高的历史时间。——《耿彦波:兵家气象,儒者风骨》
耿彦波说:从事古城的保护和文化的保护,虽然付出可能要多一些,但是我的内心是快乐的,这工作与我而言是一项愉快的事业。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情结所在,一直希望古代历史遗存能够得到很好的珍惜,传统文化能够得到重新的弘扬,但是我们有很多城市仍然没有对文化保护理性的自觉,无意当中毁坏了很多遗产,到今天,这个问题可能仍然严重。——《耿彦波:兵家气象,儒者风骨》
经过五年励精图治的发展,大同古城初见规模,历史文化名城即将展现出勃勃生机。耿彦波提出的“三名一强”(三名: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即“五园区”。)是大同所追求的目标,也基本成型。老百姓普遍感觉到了自己的生活在发展着突飞猛进的变化:路宽了、草绿了、天蓝了、楼高了、树多了、气顺了、心亮了、城靓了……。他们都知道这是耿彦波带来的。他们第一次对自己的城市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是耿彦波带给这座城市以梦想和新生。
耿市长在观看居民小区的文艺演出
市民们会自豪地复述耿彦波的话:时来运转我们可能还要做大都市,因为我们的大风水还在,怎么知道未来就不会超过上海?上海,我有的你永远没有。我们正在修建五大场馆:日本的矶崎新设计大剧院;当代中国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崔恺设计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的主任科恩设计图书馆;设计香港机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福斯特设计艺术馆。在大同的土地上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各设计一个,就是说在大同这块土地上完全可以把城市建设得更漂亮一些,做得更好。请他们设计,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吸取他们的智慧来创造今天的辉煌。
大同的老百姓都感受了大同飞速的发展,体现在了六个“基本形成”:园区承载发展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转型跨越迈出坚实步伐。双城同辉共美的建设蓝图基本形成,特色城市展现美好前景。中国古都引领的产业构架基本形成,文化复兴产生深远影响。四轮联动发展的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县域经济步入良性轨道。民生问题密切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幸福大同结出丰硕成果。行政集中审批的改革制度基本形成,政府职能实现初步转变。
城市面貌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