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25 13: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_-_H 于 2014-9-25 13:41 编辑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今日在太原美术馆开展。
在一个月的展览时间里,全国的雕塑艺术家、雕塑工作者以及各大院校雕塑系的学生们都会相聚到太原,全国各地的各种媒体甚至境外媒体以及美术爱好者们,也将会把目光聚焦到太原。对于承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这样重量级的大展来说,如果不是市长上台演说争取机会,如果不是拥有一座现代化的美术馆,想必是不会花落太原的。
太原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中国最顶级的雕塑艺术作品,这对市民们来说,是一个亲近艺术的好机会,也是让孩子们接受艺术教育的好机会,说不定,这一颗艺术的种子将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为他们人生中更美好的绽放积蓄力量。
展览中有哪些亮点?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王中文先生,为您进行介绍。
三晋都市报:本次大展,您认为有哪些精彩的看点?
王中文:这次大展,山西作为第一次承办全国美展的雕塑展区,在质量上、数量上都可算是全国雕塑作品的一次大集结,从中可以看到不同主题、风格、材质的雕塑作品。同期展出的还有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先生个展;反映山西历史人物的《晋魂长歌》、山西雕塑界元老张熙玉先生从艺六十年个展;山西省雕塑协会举办的雕塑精品展,以及《11度—太原城市雕塑研究院三十年回顾暨当代邀请展》。另外,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先生主持的“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的作品,也陈列在极具现代风格的太原美术馆的室内外空间。
三晋都市报:大展的作品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与以往相比,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中文:本次大展的特点在于多元、融合,与全国美展平行展览较多。艺术作品具有传统、现代、当代等各种风格,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让观者同时了解、比较不同艺术风格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三晋都市报:大展对山西人了解雕塑、对山西文化艺术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
王中文:山西在中国传统雕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绵延传承着各个朝代优秀的雕塑精品,是雕塑专业研究学习的朝圣之地。但当下山西雕塑的发展却不容乐观,比较保守封闭,缺乏对外交流。本次大展是个良好的契机,可以观摩到不同形式的雕塑风格,也可以与来山西的雕塑家、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学习,希望能借此平台,促进山西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三晋都市报: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大展的作品有哪些问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王中文:雕塑作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观念思维上没有新的拓展,依然承袭着“摹拟”的痕迹,这种单一的理论限制了艺术本质的多样化。艺术家只有自身自由意识的觉醒,才能使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不再是形式的或叙述的逻辑,不再依附于主题先行的文学性描述,不再是杰出的技艺展示,不再以准确、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作为统一标准的僵化模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评价体系,雕塑艺术的发展才会出现新的变局。
三晋都市报:请介绍几件您印象最深的作品。
王中文:有几件作品在材质上有所创新,值得回味。像那件利用包装纸来雕塑头像的作品,有岩石的质感;还有一件水泥与废铁皮制成的山水景观,也化腐朽为神奇;还有的把木制家具与雕塑结合,效果也不错;另外就是几件金属材质的作品,对材料的掌握得心应手,并赋予作品很强的艺术观念。
关于美展的那些事儿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简称“全国美展”)是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国家级权威性、综合性美术大展,是具有广泛影响力,深受美术家和社会各界好评的美术盛会,每五年举办一次,并由此产生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中国美术奖”。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美协成立65周年,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举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3年11月27日,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带队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展区申办会,他亲自演讲,最后太原以2094分夺得雕塑展区承办权。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来,山西和太原首次承办全国美展,是零的突破!同时也标志着山西有望承接当年“版画年画大省”的历史荣光,重新步入全国美术重镇行列。
本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分为13个展区,太原市为雕塑展区。350件参展作品占据了馆内主要空间,分别陈列于1号、5号、6号、8号、9号、10号展厅以及南门大厅。9月25日至10月25日,山西百姓可近距离欣赏这些中国最顶级的雕塑艺术作品。该馆将在南门处免费发放门票,参观群众可凭票入场。美展结束后,组委会将评选“中国美术奖”,该奖项是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此次,在入展的350件作品中有6件山西作品,分别为《山楂树》、《方向》、《远方》、《东方欲晓》、《钟馗打鬼》、《太行山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
本报记者 李涓 文/图
王中文:太原理工大学教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
毕业于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曾任北京上上美术馆执行馆长、北京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助理、国家画院国展艺术中心顾问。
现从事艺术策划、艺术评论、艺术活动推广、美术馆运营策划执行及艺术创意模式研究。
如何欣赏雕塑
雕塑按所用的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根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石膏像等;按空间形态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按功用和置放地点可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等。
欣赏雕塑作品应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远看雕塑首先触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体因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各种雕塑通过自身形体的“影像”给予欣赏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有特别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中国雕塑多用装饰性较强的人物、动物形象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现代许多抽象雕塑,以其形体的简明和空间意向强而具有很强的与环境的融合性和夺目性,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条、块面、形体、材质等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