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176|回复: 16

[龙城轶事] 太原城变:好人故事 。。。。 很长很长 慢慢看 , 龙城轶事 我只是转发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9 0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革命 于 2013-6-29 00:42 编辑

太原城变:好人故事  
http://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3-06/27/c_116309518.htm
WWW.SX.XINHUANET.COM  2013年06月27日 10:04:00 来源: 山西晚报
    他们都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平凡人;

    他们成千上万,遍布龙城大街小巷;
    他们用属于自己的平凡姿态,推动家园一点一滴地改变。
    平凡之处听惊雷。
    2013,在太原道路改造这个非常时期,有多少太原人任劳任怨、埋头奉献,有的舍弃家园,有的忍辱负重……这些太原人,虽然他们未必认为自己是城建史上的“功臣”,但他们的付出与担当,足以称得上龙城好人。
    在这些好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原城“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看到了太原市民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品质和情怀。
    我们记录他们的故事,是想通过他们,向更多的龙城好人致敬。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市民,感同身受他们的辛劳,理解体谅他们的难处,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也更加美好。

    龙保弃旧图新 村庄要变商务区
   好人:小店区北营街办龙保社区居民
    好事:他们用两个月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城中村要走两三年的路——拆掉了自家的老屋、拆掉了坐地收租的库房;在一片瓦砾上,重新打造一座现代化的商务新区。


    6月10日一大早,小店区北营街办龙保社区,三十米高的水塔在一片瓦砾中轰然倒塌。这座水塔几十年为龙保人服务,不少村民过来和它道别,再看一眼脚下的瓦砾,就在一两个月前,这儿还是他们的家。两个月的时间,龙保完成了太行路拆迁任务,完成了 “村改居”的各项手续,接下来,将进行整村拆迁,片区改造。

    这是龙保人自己的选择,他们深知,拆迁既是给太原城的太行路、学府东街让路,更是给龙保自己的明天铺路。

    天时地利,龙保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龙保的疼痛也是前所未有的。

    故事——养猪场、老屋、新房

    龙保村,位于长风东大街高速收费口南,东邻东山过境高速公路,北靠长风街、南至学府街,建设中的太行路穿村而过,涉及37户村民的宅基地。龙保人能否爽快地舍下家园,小店区道路拆迁指挥部最初并没有抱乐观态度。然而,让拆迁指挥部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如期完成了拆迁任务。

    第一个面对拆迁的是养猪大户刘东生,养猪场近三亩地,这十几年,每年都有500头猪出栏,方圆百里数他家的养猪场规模最大。一旦拆了养猪场哪儿还能找到合适的地方?答案是:不可能。村委会主任常守成去刘东生家做工作,“修路是造福全村的大事,路通了全村人的日子会比现在更好。”老刘被说服了:“大家都要拆,总得有个带头儿的”。

    拆养猪场是太行路南段的第一声发令枪,当天去的人不少,除了村民,还有太行路拆迁指挥部和小店区政府人员。回忆起来,在现场的小店区执法局乔淑红感慨地说,没有想到,齐齐整整的猪场那么快就同意拆了,而且当时任何协议都还没有。她一连说了几个“真不容易”。老刘一家也在现场,一言不发。

    常守成特别感激老刘,但他自己心里也有块大石头——自家老屋住着90岁的老父亲和82岁的老母亲。父母在老房老院里住了一辈子,养育了7个子女,一砖一瓦一草一苗都有感情。而且,老两口还打算把这里留给儿女们,“拆房就要补钱,补钱就要涉及分钱,说到分钱的事,就复杂了。儿子们怎么给,姑娘们怎么给,弄不好了就是家庭问题,家庭问题解决不好,就影响拆迁。”常守成的母亲说。

    知道了母亲的顾虑,常守成找兄弟姐妹们一起“调解”。“其实,在村里拆哪家哪户的宅基地,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儿,我家的工作能做通,村民们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常守成自家的老屋被拆后,紧接着,二哥家的房子也被拆了。

    有户村民靠做小买卖辛辛苦苦攒钱,省吃俭用一辈子,在宅基地上翻盖了一座800平方米的三层楼,原本想着这一辈子做的事就是给子孙留下这幢小楼,现在,小楼没了。

    村里的一位老教师,新盖的三层小楼住了没两三年,不同意拆。村里找到她儿子去做她工作,老教师全家后来一步三回头地搬走了。推土机进她家的时候,她来了,谁也不理,谁也劝不回去,就在一边看着,旁若无人地哭……

    龙保不是平房矮院的穷村小村,近年来靠出租库房、做物流风生水起。而今,坐地收租的库房也不得不拆,眼下的财路说断就断了,村里按成本价进行补偿,村民们骂归骂,但协议照签不误。

    在这期间,有冷脸有非议,有指责有叫骂,但没有拖延没有上访没有阻挠。小店区太行路拆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小店区执法局局长蔡永福说,根据以往经验,城中村的个人宅基地是拆迁难度最大的部分,所以,指挥部就设在了龙保村办公,“没想到,龙保村村民说一个月拆迁完,就真给利落地拆完了。”

    法宝——整村拆迁调解委员会

    “种地不长粮,种树全死光,最后盖库房。”近年来,龙保家家户户兴盖库房,借着长风东大街的贯通,靠出租库房实现了小康,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佳收益。

    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拆祖屋、拆库房,不修路日子不照样红火?龙保人不理解。村两委会告诉大家,修路挡不住,今天的拆迁,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好。话是这么说,但是牺牲谁家的利益,谁也不会高兴,不高兴就可能有纷争、有对抗。

    拆迁之前,龙保村两委会“搬”出一件“法宝”——由13名村民组成的整村拆迁调解委员会,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是两委会干部,但都是让村民信服的好人。他们分成6组,挨家挨户做工作,再把村民们的意见和疑虑带回两委会,然后一一解决。

    和拆迁指挥部人员一起,村委会一天3个会:村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晚上是全村大会。“虽然第一批拆迁只涉及37户宅基地,但全村人都要来开大会,是要做到事务公开。最主要的是,在村里形成一股支持修路、修路势在必行的理念。”村委会主任常守成说,村民不满意的事,他们坚决不去做,拆迁也是。

    调解委员会小组长郭绍仁说,拆迁最要讲感情,一定得理解村民的感情,体谅他们的难处苦处,解决了他的难题就不难了。

    常守成说:“都是土生土长的龙保人,土亲人亲,村干部一不要有私心,二要讲公平,村民才相信你。”公平透明的补偿办法和承诺,两委会明确坚决按照太原市政策标准落实到位,过渡期间提供出租房屋的资金,三年后保证让村民住上新居。

    实际上,眼下龙保的钱骤然紧张,“上面给一点,银行贷一点,干部凑一点,自己借一点”,这是发展中必须迈出的一步。

    蓝图——绿色的现代化商务新区

    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先后来过龙保村4次。第一次是在今年大年初二,没人知道,连常守成也都是第二天听区里人说的。

    随后几次的市长现场调研,常守成随其左右,他有几分欣喜,痛快地接受任务后请令:龙保两委会将进行整村拆迁、改造。他说,学府东街贯通工程他们现在就着手拆迁,拆红线也要拆绿线,下一步就是整村。

    很快,小店区领导现场办公,一星期就将引黄河水全部接到村民家里,村民送别了老水塔。小店区委区政府也一直密切关注着龙保,区长杨继承、区委常委冯原平十余次深入调研,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积极联系协调财审、建审核定拆迁面积,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向太原市争取资金,保障拆迁经费等,帮助解决拆迁过程遇到的问题,推进太行路拆迁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龙保村村改居工作进展顺利,5月底全部完成,改为龙保社区居委会。

    不能不说村两委会的眼光和远见,清醒地看到这块土地所迎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新南站、飞机场咫尺之遥,东靠东山过境高速公路、西临建设路,南接长风东大街、北承学府东街,太行路纵贯全村。哪条路不是龙城太原响当当的交通动脉?

    龙保给太原城让地修路,就是给龙保自己的明天铺路,错过了,后悔都来不及。

    常守成把他和耿市长的谈话录像时常放给村民们看,给村民们吃定心丸。

    6月初,常守成和三名村干部去北京、西安考察整村改造。新村规划,他们请北京建院设计院设计,蓝图做成大大的卷帘挂起来,白天晚上帘子从不卷起,因为时不时有村民上去看:那是一座绿色的现代化商务新区,宜商宜居。常守成说,他们心里的龙保,要打造成太原市村改居的样本,集商气汇财气。

    如今,龙保村两委会和全体村民入股的山西龙保兴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成立,三年时间,太原人拭目东山脚下的涅槃。

    ■记者手记

    在拆迁中经历成长与改变的村庄

    20多年前的1991年,郝庄人留出一条路给一群江浙裁缝,20多年后,在郝庄淘金的异乡客近10万人,每天涌向郝庄的人流量高达20万人;1998年以来,亲贤人打通长治路、体育路、亲贤街、长风街,换来了全国十佳小康村、寸土成金的地价房价……

    它们的机遇都是路,把路留给四面八方的人,当来自太原、山西、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都踏上这条路的时候,财富也随之而来。

    龙保要修路——太行路、学府东街,为了它们,今天的龙保人咬着牙关、含着眼泪,拆除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家园、耕种过的土地、经营过的店铺,这个村庄在拆迁中成长、改变。

    龙城要修路,大大小小二三十条之多,有难以计数的太原人舍家奉献,感同身受这座城市的成长和改变。

    不论村之变,还是城之变,今天的拆,是为了明天的建;今天的舍,是为了明天的得。一个村是这样,一个城市同样如此。

    有了理解,拆迁或许就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个美好的起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革命 于 2013-6-29 00:43 编辑

老板自拆商铺 不舍中忍痛割爱

    好人:迎泽区文庙街办建北社区居民夏秀莲、文庙街办主任樊世勋
     好事:夏秀莲支持府东街改造,在文庙片区第一个自愿拆除私产门面房;樊世勋拿出自己的钱帮她渡过难关


    府东街修路改造工程,迎泽区文庙街办建北社区夏秀莲家的门面房,在拆迁范围内。43平方米的门面房,光一年的房租收入就不是一笔小数目。然而,夏秀莲4月1日接到拆迁通知,4月6日完善了手续,4月7日就完成了拆迁。

    夏秀莲家的门面商铺,开了20年了,生意一直红火,商铺正好在文庙片区此次拆迁范围中。知道要拆迁后,夏秀莲第一个自愿报名,让她如此迅速下决心同意拆迁的很大原因,源自街办主任樊世勋带给她的一份感动。6月20日,记者见到了夏秀莲和街办主任樊世勋,了解到了拆迁背后的故事。

    收到拆迁通知心情很复杂

    夏秀莲今年55岁,20年前,单位效益不景气,她和爱人在建设路与府东街交叉口,花十多万买下了这处43平方米的商铺,做五金交化生意。“当时花这十多万,也是盘算很久,下了很大决心,钱不够还到处去借。”夏秀莲说,她和爱人自主经营近10年之后,在2002年与朋友合伙,开始做制冷生意。

    为了经营好这间商铺,夏秀莲和爱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她说,商铺每年大概能分红10万元左右,这笔钱除了用于她和老伴的日常花销以外,大部分都用于女儿在美国留学。

    今年4月1日,一纸拆迁通知书递到了夏秀莲家里。“早就有过府东街要修路改造的说法,但都没实施过,没想到这次竟然这么快。”夏秀莲说,当时心情很复杂。

    4月6日,迎泽区区长刘文华、文庙街办主任樊世勋、副主任闫俊力,来到了夏秀莲的店铺进行实地走访和动员。在走访的过程中,夏秀莲说出自家房产证存在多年的产权问题。

    原来,在2003年办理房产证时,隔壁一家单位未经夏秀莲同意,就将两处房产办到一起,均为公产房产权。当夏秀莲一家发现后,对方单位负责人也承认了此事,并同意前往相关部门办理房产分离,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成。这也意味着,在此次拆迁中,夏秀莲的商铺产权问题如何解决成了大事儿。

    了解到这一情况,在迎泽区区长刘文华的指示下,文庙街办主任樊世勋全力协助夏秀莲去办理相关手续。

    4月7日一早,街办副主任闫俊力和夏秀莲,连同夏秀莲隔壁单位的负责人,一同前往太原市房地局,办理了房产分离手续,产权认证和整合等一系列手续很快办理成功。就是这样一个举动,不仅确保了夏秀莲家的私产房产权,也让老两口多年来悬在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片区第一个拆除私产房的人

    4月7日,商铺产权分离手续顺利办好后,夏秀莲返回家左思右想,坐立不安:对于拆迁,她心里还是有些疙瘩的。毕竟这么多年来,一直靠这个商铺养家,“说实话,这个店铺关系到我们全家的生存,拆了就啥都没了呀!”夏秀莲很是担忧。“前些时候,女儿在美国急需要用钱,我把手里的积蓄全部都给了她。现在遇到拆迁,生活一下子没了来源,家里都没办法过渡了。”夏秀莲说,拆迁意味着得让目前店铺的租户先搬迁,她也必须退还给人家4万元房租。而此时,自己手头只能凑出2万元,相关补偿款方案她心里也没数,一时间,一家人很为难,觉得既不能对不住街办,自己也需要时间缓一缓。

    夏秀莲一家人的顾虑引起了街办主任樊世勋的关注。知道情况后,樊世勋二话没说,马上就到附近的一家银行,从自己的银行卡中取出两万元钱递给夏秀莲,帮她周转。“当时,我确实被樊主任的这个举动给惊着了,我太感动了。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快就下决心同意拆迁的最大原因。”夏秀莲说,两天来,她都觉得政府部门在积极和她沟通,为她解决问题,站在她的角度考虑,这让她觉得作为一个市民,也需要理解政府,为城市改建作贡献。

    当天下午,夏秀莲成为了这个片区第一个拆除私产房的人,前前后后,只用了2天时间。“其实拆迁时,也有不少人和我说,那个年代十多万买下的房子,说拆就拆,你傻啊。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有过纠结、难过。但从大方面考虑,经过改造后的太原市会更加美丽,而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贡献,我会感到很高兴的。”夏秀莲笑着说道。

    店铺被拆两个多月老两口还常回去看看

    从店铺被拆到现在已过去两个多月了,夏秀莲说,好几次,她和爱人都忍不住回到店铺原址看看,看到它一点点的变化,总是忍不住一番感慨。“20年了,能没有感情?我爱人经常睡在二层守夜。”夏秀莲说,最初自家经营的时候,她和爱人、女儿几乎天天呆在店里。

    说起一段段温馨的回忆,夏秀莲脸上带着笑容。她说,最让她难忘的便是2004年7月,女儿25岁生日那一天,家里同时接到了天大的喜讯:女儿拿到了留学美国的通知!“就在店铺里,我们邀请几个亲朋好友,买了蛋糕,做了一桌子好菜,为女儿庆祝。”夏秀莲说,虽然已过去9个年头了,但当时在店铺里庆祝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她说,女儿现在已定居美国,2012年,她回国探亲时还到店里转了转,看了看。“孩子下次回来,即使想回去看看,也没机会了。”说到这里,夏秀莲把头低了下来,停止了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夏秀莲笑了,她说,自己以前去过的城市,觉得许多大城市的道路很美、很便捷。“我们在太原生活了大半辈子,也希望通过道路改造工程,把咱们的城市变得更美。”

    采访中,夏秀莲多次说道“我们相信政府”。她特意强调,自己和爱人经商这么多年,最讲究的就是诚信,而此次拆迁过程中,她也确实感受到了政府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她们也相信政府会对老百姓负责。

    樊世勋:

    沟通要有诚心和耐心请大家相信支持政府

    店铺被拆后,夏秀莲给文庙街办送去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信中这样写道:“与房主积极沟通,耐心讲解政策,尊重事实,全力协助房主办理产权认定,消除房主的后顾之忧,他们这种始终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以打造宜居城市但不损害民生利益为前提的工作作风,深深扎在百姓心中。”

    谈起这封感谢信,樊世勋忍不住感慨:夏秀莲两天之内,同意拆除自家门面,本身就为府东街道路改造拆迁工作带了个好头,是相信政府和支持政府的典型代表。樊世勋说:“她的行为是一种宣传,能让别的拆迁户知道,可以通过和我们在细节上协商、沟通,从而解决问题。”作为政府的代表,樊世勋说自己必须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这一定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自拆迁以来,只要樊世勋在办公室,就一定是人来人往。6月10日,记者在樊主任的办公室看到,整个上午,络绎不绝的居民前来问询拆迁相关事宜,他的声音哑了,就在纸上和居民不停地写写画画,耐心讲解相关政策。

    随后,记者跟随樊世勋来到府东街与建设路交叉口的拆迁工地,他特意为记者指出了夏秀莲家已经被拆的商铺原址。记者看到,这一带的拆迁情况进展很快,目前,文庙街办拆迁的临街商铺,已经共计拆除约2500平方米了。

    两个月以来,樊世勋几乎天天都泡在工地上,晚上11点以后回家更是成了“家常便饭”。记者看到,樊世勋双眼布满红血丝,脚上的一双鞋也沾满了尘土。他来来回回走在工地上,只要碰到拆迁户,就会停下来聊一聊。“有一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就要诚心和老百姓耐心沟通,让老百姓支持政府、相信政府。”今年39岁的樊世勋笑着说,这个沟通的过程很容易产生纠纷,但作为政府部门,一定要相信老百姓是愿意配合政府的,沟通方式正确的话,拆迁户便会成为支持政府工作的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区干部带头 先拆自家房子

    好人:杏花岭区享堂社区旧村9位社区干部

    好事:在他们的带领下,495户居民全部签订搬迁协议

    太原涧河路西侧靠近矿机宿舍区,一个月前还是一排排的破旧平房,如今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成为北中环道路改造施工现场。平房的主人是杏花岭区享堂社区旧村的495户居民,他们在5月底就全部签订搬迁协议,在今年太原市启动改造的21个城中村中率先完成整村拆除。能有这么快的速度和这么多户的数量,享堂社区9位社区干部们起了不小的作用。

    老村拆除了

    6月18日,位于涧河路的杏花岭区享堂社区旧村东部,铲车轰鸣,最后十余户居民的旧屋轰然倒塌。该社区495户居民全部签订了搬迁协议,在今年太原市启动改造的21个城中村中率先完成整村拆除,也为北中环道路改造保证了施工进展。

    街巷之间宽度不到3米,村里道路基本是土路,一排排的平房拥挤着,上下水和厕所等设置不齐全,这是享堂旧村的原貌。“离市中心那么近,我们早就盼着能好好改造,也能住进楼房了。”居民刘大妈说,她在村里住了30多年,也盼了30多年,如今愿望终于就要实现了。

    享堂社区是杏花岭区一个年代久远的古村,2004年完成“村改居”,原村民也成了居民。在石太客运专线以东建设享堂新村,建起了一座座楼房,但涧河路原址的旧村仍在。

    社区干部带头拆

    今年,享堂旧村整村拆除,成为杏花岭区惠民实事和重点工程之一。北中环道路改造也会在这里进行施工,495户居民要告别在旧村的艰苦生活。“说起来,大家都盼着能住新房,可是真要拆旧房、搬东西,还是挺难的。”社区主任邢润柱和居委会另外8位干部一次次协商,各自动员居民们搬迁。

    4月20日,享堂社区动迁工作正式启动。5月10日,位于道路规划红线、绿线内的360户居民旧屋就全部拆除。6月17日,剩余的135户全部签订了搬迁协议,18日,旧村所有建筑全部拆除。在今年太原市城中村整村搬迁工作上,享堂社区创造了一个奇迹。“当干部的带了头,居民们才会跟着搬、跟着拆。”几次协商、入户摸底走访后,邢润柱和社区干部们决定,带头拆除自家的房屋。4月20日,邢润柱就带头拆除了自家290多平方米的房屋;纪检委员多鹏说服了父母,关闭了自己正在营业的便利店,腾空房屋,让父母暂时和他挤在一起居住。

    接下来的几天内,9位居委会成员全部拆除了自家的房屋,并纷纷说服了自己住在村里的亲戚朋友签订协议。在补偿款还未完全拨付到位的情况下,80%的居民就签订了搬迁协议。

    新家会更美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旧村越来越空,一些老村民还有点舍不得住了多年的房子。“要走了心里还是不舒服。”居民赵大爷说,他在村里生、村里长、娶妻生子,如今已经年过七旬,却要离开旧房子,那么多年的记忆一下子就没有了,几个老邻居还聚在一起抹了一会儿眼泪。“后来,还是社区干部们开导得好,过日子要看前头的好!”赵大爷说,自己的儿子就是享堂社区的社区干部,每天听他说拆迁、改造什么的,自己对这些事情虽然不太懂,可是想想以后肯定会比以前更好,这样心里就舒服一些了。

    邢润柱说,居民们都和赵大爷一样,对旧村有很深的感情,但是也都在积极配合拆迁,而且这次补偿政策在房屋安置、搬迁奖励、过渡费等方面全面照顾到了居民的利益。杏花岭区纪委全程监督,并将居民的搬迁协议等档案全部收回封存,有效避免违反纪律、搞小动作等现象。

    据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主任常青介绍,享堂旧村被拆迁的居民将被统一安置在享堂新村东面的晋东棚户区回迁安置地块,新房已开工建设。按照规划,这个未来的“百万平方米”小区,水、电、暖、气配套齐全,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届时,享堂新村也将与这个安置地块连成一片,真正融入城市。“我们完成整村拆除,也为北中环街在这一路段的施工建设创造了条件。同时,新建和改建的太行路、敦化南北路、胜利街东延段,也都经过这附近。人居环境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一定会激发发展的潜力,为我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商机。享堂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邢润柱和居民们一样,对社区未来的前景信心十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意火爆的饭馆 为道路改造挪地儿

    好人:五寨风味饺子园经理薛应龙
    好事:经营近10年的饭馆首批如期拆迁


    对于并州北路、双塔寺街沿线不少居民来说,并州路改造前首批拆迁的建筑之一——“饺子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如今,它已在拆迁后搬到新址。

    “饺子园”经理薛应龙长叹了一口气,说:“并州北路是我们的‘福地’,离开它真舍不得。”

    并州北路的“饺子园”开张近10年,积累了不少回头客,直到拆迁前生意一直不错,店面位置好是主要原因。“可不舍得了。”薛应龙说,今年3月接到了拆迁通知,他当时压力很大,店里的员工咋办?饭店又该何去何从?纠结了很长时间。

    他清晰地记着,饭店不远处挂着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共创美好家园”的条幅。

    当时饭店内的存货不少,为了在拆迁前把损失减少到最低,他争取多经营了一天时间。3月13日,饺子园和它周边的饭店首批正式拆迁,随后并州北路改造前的大规模拆迁全面展开。饭店拆迁后,歇业期间,员工每天有20元到3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费。就这样,员工留下来了,又和他们在一起了。

    4月份,歇业约半个多月后,饺子园从并州北路正式迁址于双塔西街体育馆对面的新址。“原来每天平均下来,食客约200多人,现在最多的时候要能达到这个数字就算不错了。”

    为吸引周边小区的潜在食客,员工们每周会到迎泽公园、周边小区街巷,举着“饺子园”的招牌跑步进行宣传。每天,他们还会推出一款特价菜。

    薛应龙说:“说愿意搬那是假话,可这事摊上了也没办法。不过,城市建设是大事,我们得支持!”他畅想着,能有回到并州北路开店的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巷总理张罗居民难题挨个解决

    好人:小店区坞南社区主任张兰香、小店区农科社区书记连菊芬、杏花岭区矿机社区主任程翔等社区干部。
    好事:路上有泥,他们发塑料袋;路上有坑,他们找木板垫好;小区停了水,他们联系送水车;居民要搬家,他们送上社区联系卡;只要有一个居民在,他们就不下班。


    “我不方便了,居民们肯定都不方便。”这是太原市小店区坞南社区主任张兰香管闲事时常说的一句话。省城道路改造过程中,身处基层的很多“小巷总理”,就是这样无止境地用心服务着居民。路过泥潭难走,他们要找木板垫好;小区停了水,他们赶快联系送水车;居民要搬迁,社区联系卡就送上了门……居民遇到过的没遇到过的难题,他们只要想到了就会去管,去想法解决。

    泥坑挡了急救车她拿塑料袋摆平了

    社区主任张兰香家住小店区许坦西街社区,上班在坞南社区,可修路这段时间,两个社区的事她都想管。

    5月份下雨,许坦西街泥泞不堪,张兰香上班出门时,翻出两个塑料袋套在脚上。这时,她脑子里一闪,把家里所有能用的塑料袋都找了出来,塞进了包里。到了许坦西街北张村口,一个大水滩和边上的泥泞拦住不少路人,张兰香把塑料袋一一发给大家,帮了十来个人。此后,附近居民都向她学习,出门就往包里多装几个塑料袋。

    6月初下雨,也是在许坦西街上,约晚上7时30分许,坞城北张住宅小区里,三十多岁的刘师傅上吐下泻,进而休克,家人急得打了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没料到现场的路况会那么差,在一个挖开的泥坑前停下车,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泥得根本过不去,你们把人抬出来吧!”“不行就打119,让消防队员帮忙。”当3名120急救人员站在雨里一筹莫展时,张兰香正好路过。一听对方家里除了病人,就是老婆和一个9岁的孩子,她就立刻打了保票:“大家都不要着急,我一定会让120车进去的。”她协调工地开路,张罗居民从附近菜店要塑料袋,急救人员就脚套塑料袋踩着泥泞,把病人抬上了急救车。

    后来再路过泥潭时,她还冒雨找来几块木板垫好。“在社区干的时间长了都这样吧,不管走到哪儿,看见有事儿就想管。”张兰香这样解释。在自己管辖的坞南社区,得知财大南校的大四学生该毕业离校了,她就想到路不好走,学生一包一包的东西难处理,低价快递、爱心募捐一条龙服务就进了校园,毕业生的东西,多余的就捐了,能用的不出校门就寄了。

    千余户居民搬迁他们挨家送去联系卡

    太原南站的建设,让小店区农科社区成为城市变迁中最翻天覆地的一处。今年5月下旬,农科社区最后一批居民开始搬迁,在今后的过渡期内,农科社区1300余户居民将全部分流他处,成为户在人不在的户籍居民。在这些居民即将搬迁之前,农科社区挨家挨户送上了社区联系卡。

    从2009年三四月起,农科社区内开始拆迁,辖区内的液压机械厂、液压机小学、农科院等单位及居民区陆续拆迁。

    今年5月15日,最后一批搬迁的居民开始摇号选回迁房,社区就连着3个星期没休息,协助拆迁协调。

    由于社区也四处搬家,社区提前印制了联系卡,把社区书记主任、计生员、社区低保员、劳保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全都印在了上面,每入一户,就送上一张联系卡,同时登记居民的联系方式:“不管你们搬哪儿住哪儿,都能找我们。生活困难了、遇到过不了的坎了,都可以回来找社区,社区都是你们的后盾。”除此,还在板报上公示了工作人员的电话。

    连菊芬称,社区原有居民1300多户,现在被拆迁得零零散散,南至小店区昌盛街,北至太钢,西至西矿街,东至东山,遍布龙城,“哪儿都有我们的人,而现在很多社区服务,都是按照户籍开展,还有一些居民是租住在城中村,他们的居民医保、居民养老以及退休职工认证等,都得再返回来找农科社区。”连菊芬说,今后,但凡有和居民利益相关的通知,社区干部都会一一电话通知到分散在外的居民。

    农科社区一位居民离别时,给社区干部写下一段话:“修路,确实给居民带来了形形色色的不便,但在这些不便来临时,有你们这些尽心负责的社区干部们与我们同行,真的很温暖。”

    没日没夜加班156户居民拆迁月余签完协议

    6月18日上午,骑车子路过社区拆迁的地方,看了看已开始封闭改造的北中环街,杏花岭区矿机社区主任程翔轻轻地呼了口气,揉揉酸痛的肩膀,又开始忙活社区的事了。

    就在两个月前,她所在的社区有百余户因为北中环街改造需要拆迁。作为社区动迁小组负责人,程翔和社区干部们马不停蹄,向住户宣传政策、丈量标记房屋,还要忙社区的日常工作。

    程翔说,各动迁小组为拆迁户答疑解惑、认定证件、填写协议,各项工作都要一一细致地做好,不能有一丝纰漏。

    北中环街建设工程共涉及该社区156户居民房屋,4月24日动迁工作启动,截止到5月底所有涉及到拆迁的居民全部签订了拆迁协议。这样的成绩,是社区干部们一起没白天没黑夜加班熬出来的。“只要还有一户居民还在办理手续,我们就绝不下班。”程翔说,动迁工作开始以来,这句话成了社区干部们的口头禅。入户进家,一家一户去沟通。

    一次劝说不管用,就再去一次。两次还是不行,晚上接着上门做工作。相信吗?她和同事每天敲门,手指关节都磨出了茧子。

    矿机社区大部分住户都是矿机的职工和家属,大家和社区干部们也相处了十多年,对于拆迁基本都能理解。矿机社区宿舍21排的一名住户,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患心脏病,还单身带着儿子,靠四处打零工为生。程翔入户了解情况时,他翻翻衣兜说:“就300块钱,就是搬走了也租不起房子”,要求现房安置。

    包片拆迁工作的杏花岭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当时正好也在场,和社区干部们协调后,利用各种途径,在享堂新村小区为这户居民找到一套楼房现房,并协助办理了交易手续。短短3天,这户人家的住房竟然顺利解决了,该住户都不敢相信。“住的地方解决了,搬家都是社区帮忙,以后有啥事社区主任都管,这还有啥不满意的了!”这名住户十分感激,爽快地签订了搬迁协议,感慨地说:“该想到的确实都为我们居民想到了!”

    矿机社区的动迁工作只是一个缩影,今年杏花岭区承担着5304户、64.12万平方米的动迁任务。目前,动迁工作在社区干部推动下,已经进入尾声,绝大部分居民顺利地搬出了旧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大百余保安校园里当起“交警”

    好人:山西大学近百安保人员
    好事:“宁让校内堵,不让社会路堵”


    “宁让校内堵,不让社会路堵”,这是山西大学安保人员的共识。5月底,坞城路、南中环街封闭,山西大学一带三面道路中断,仅剩北门可通行,学校的车辆压力骤增,周边单位、小区不少车借道绕行,潮水般的车辆从山大北门涌入、涌出。加岗增员、鼓舞士气,山大的安保人员开始了一场持久性的交通疏导战。到如今,周边封闭修路月余,奋战在一线的安保工作人员也连轴转了一个多月,没有一天能休息。

    非常时期当然要与人方便

    “快点,快点,快点跟上!”6月19日下午2时许,山西大学北门口,南北通行的绿灯一亮,6位安保人员分列两排,将东西向的人流、车流拦住,保障进出校门的人、车快速通行。一出山大北门,就是与学府街相交的丁字路口,出校门的机动车有的要左转,有的要右转,与穿行马路的人混在一起,安保人员举着小旗,吹着口哨在交通漩涡里不停疏导着,有的干脆扯着嗓子喊。突然,一辆电动车从后面冲了过来,霎时,汽车、电动车刺耳的刹车声响起。“就怕这些不守交规的人,会影响很多人。”现场带队的山西大学保卫武装部一位负责人说,周边修路后,山西大学的西门、新校门、南门都受了影响,一出门就是挖开的沟沟壑壑,不仅机动车没法走,行人和自行车也很难通行,都涌到了北门,这些天,山大北门的出入车辆平均每天能达到近两万车次。

    可以通行的校门少了,出入车辆却翻倍地增加,除了山大师生,还有山大附小、山大幼儿园、太原第五十一中学上下学的学生借道,另外,周边的水仙宾馆、司法学校、山西职业学院的车辆,由于开不进自家院,就都把车停在了山大校园,然后步行回家。原则上,山大是不让外来车辆停放的,但眼下是非常时期,自然要与人方便。

    一条路全天靠着近百人维护

    该校保卫武装部副部长赵晋海说,开始修路之后,驻校保安中队的60多名保安全部集中到了北门沿线,还有保卫部30多名干警、“4050”公益岗位人员都轮流排班,在一天4个高峰时段加派到北门维护疏导交通,上下午还各有一个副部长现场带班。学校北门这条线上,维护人员足有近百人。

    6月19日清早,记者在山大北门口看到,直通北门的德秀路上,等着出校门的车辆排了足有三四百米长。赵晋海介绍,德秀路是上世纪50年代设计的,双向两车道,根本不能消化目前这么大的车流量,所以只能增加人手。

    进入北门,沿德秀路向南不过三四十米,在山大家属区丁字路口又见到了4名安保人员,有的还拿着喇叭喊话:“前面那辆车不要逗留,往前挪挪!”想拐进家属区的车被出校门的车龙挡住了,保安人员就适时上前截断车龙,给拐弯车护航。“校外进来的车拐不进家属区,堵在路口,校园门口就开始连锁反应,进校的车动不了,都堵在了学府街上,催促的喇叭声能响成一片。”赵晋海说,这个家属区丁字路口的二道岗是后来根据情况增设的。

    再往前一两百米又是一道岗,保安拿着喇叭喊话:“靠左行驶,给行人让出通道。”一直到山大图书馆,短短五百米的路,保安都在各自岗位上喊着说着忙碌着。“我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疲劳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大伙儿要咬着牙,连轴转到11月底,道路改造完毕。”看着大伙儿顶着酷暑,迎着风雨,保卫部负责人也急在心里,他让各队负责人熬绿豆汤,还要琢磨怎么熬最下火。熬好了绿豆汤,送到岗位上,又给每人配发了一个大水杯。安保人员老站着,脚受不了,一批布鞋就买来了;天下雨了,就每人发一套雨衣、雨裤、雨靴……山大校方尽一切努力,做好安保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关键时候,千万不能有人生病告假。

    在这一个多月里,近百名安保人员家中有事了,互相顶岗,绝不请一天假,少上一天班。保安队长张有才48岁,妻子病了在医院输液,学校知道后让他回家好好照料,可他骑着摩托车,一天好几回地从许坦东街的家里赶过来看看。身为队长,他还是牵挂着这里。

    老保安说工作有意义干得就开心

    当日下午2时40分许,山大北门进出的车流缓了下来,几位保安趁机赶快喝口水,缓缓劲。55岁的贾和生却依然全副武装,站在路口一丝不苟地挥旗、吹哨,疏导着交通。

    贾和生上白班,从早7点到晚7点,有时因为车一直少不下来,要忙到晚上8点多才下班。到了中午吃饭时间,保安队就在门口的值班室做好了饭,大家趁车少的时候轮流吃,半个小时吃完了,然后就又准备上岗,“中午车少,人可以休息,但还是不能离岗。”在山大做了十多年保安,贾和生说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这段时间,大伙儿不光体力透支、不能按点吃饭,还经常挨骂。比如,有人闯红灯了,保安上前阻拦时,对方会凶巴巴地说:“我没长眼睛吗?我看不见吗?”还有人会抛出一句:“你管得真宽!”还有人,干脆瞪上一眼,继续我行我素,左绕右绕。

    对于这些,贾和生一句话:“爱这个岗位,也就理解这个岗位,管人就要挨骂。”他说,他的儿子和女儿都是大学生,家里各方面都挺好,不计较这些,只要自己做的事对社会有意义,干得就开心。

    山大保卫部负责人称,政府修路,山西大学大力支持,不管是要配合拆迁、给道路拆迁指挥部提供办公场所,还是配合交警部门,为缓解社会交通压力尽一份力,宁让学校堵,不让社会路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口值守降尘 来来回回洒水换草垫

    好人:北京城建集团道桥公司刘洋、小孙等工人
    好事:在工地出入口铺换草垫、铲泥、扫土


    改造中的南中环街平阳路口,20多岁的小伙刘洋、小孙守在工地出入口,一会儿给地上的草垫洒水,一会儿铲泥,一会儿扫土,草垫泥得不成样了,就马上更换……

    6月23日,记者来到正在改造中的南中环街平阳路口,看到工地的出入口搭有一个简单的工棚,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旁边的地上有两大卷新草垫,刘洋和小孙拿着铁锹、扫帚等工具正在班上。

    记者看到,出入口的地面上并排铺有两排、约六七米长的草垫,脚带黄土的行人、车辆从此经过时,土就会被洒有水的湿草垫粘附下来,仿佛是给鞋底、车轮洗了回澡。刘洋说,草垫一干他们就得洒水,脏了就换,每天要换两三次,如果是雨天,会脏得更快一些,换得更勤。

    下午4时许,刘洋、小孙赤手卷着泥草垫,全然不顾垫子上掉落的泥和脏水,“不戴手套,这样干活儿方便。”刘洋说着话,手里利索地卷起来,然后和小孙一起抬着,将脏垫子扔到了旁边,很快又铺上了新的垫子。一块湿草垫子大约重五六十斤,长两米多、宽一米五,每天都要搬运二三十块。“五六点下班高峰,走的人多,这会儿提前换好。”工程队负责人称,为了做到文明施工,不脏了外面的路,他们负责的南中环街,从坞城路至平阳路有三四个路口,每个路口的出入口都铺着草垫。每天一早有一辆工具车,专门给各个路口送草垫,一天需要200多张。

    省城大规模道路改造过程中,小店区工程项目最为集中,为了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除了出入口铺设湿草垫、细石子外,还增加洒水喷淋次数,对易松散和易飞扬的水泥、矿粉、石屑、长期不用的堆土,要求苫盖等,采取多项举措帮助施工降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子上架下架两人车桩前忙不停

    好人:公共自行车管理员郝铁维、吴卫国
    好事:搬运自行车上下架四五百辆


    43岁的郝铁维是一位公共自行车临时管理员,周一到周五上下班高峰期,他要在太原西海子公园门前,协助31岁的管理员吴卫国工作。20个桩,要应对400多辆车。郝铁维、吴卫国的工作就是从车桩里把车取出,好让市民有空还车。眼下,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车子租不到或是还不了时有发生。公共自行车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尽量把这种不便化解到最小程度。

    上班早高峰最忙

    “师傅!快点啦,都迟到了!”6月5日上午8时许,西海子公园门前,一位中年女子不停地催促着。此时来还车的人已排成长龙,还有人不断推车涌来。郝铁维、吴卫国同时刷管理员卡、下架锁桩内的自行车,再接上市民的车、刷卡还车。从7点半到9点,他们一直重复着这一连贯性动作。

    额头的汗顺着鬓角直往下滴,深蓝色的衬衣背后湿湿的,待紧张的早高峰过去后,郝铁维终于能坐下来喘口气了。公园晨练出来的一位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今天又忙完了?辛苦你啦!”郝铁维朝老人笑了笑,“嗯”了一声回答。

    吴卫国算了算,这20个桩,在工作日里日均上下架车辆400多辆,最多时达到500多辆。上班日的早高峰最忙绿,附近的市委、市政府、气象局、报社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约摸要骑来300辆左右自行车,都要还,可是几乎没有人要租骑。短时间的“聚集”,让两人应接不暇,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上午,调运车会从这里调走约50辆下架的自行车,其余的留下来在这里消化。到了下班高峰时期,下架的自行车就几乎全部被消化完毕了。

    “少说话多干活”效率高

    “我们也想让大家快些还车,别误了上班。可实在忙不过来,希望大家耐心等待,能理解我们。”郝铁维叹口气说。6月3日,他和一名小伙子起了争执,甚至差点儿动手。郝铁维说,自己有20多年没和别人红过脸了,这次算是破了例。当晚回到家后,他反省了一下,发生争执还是因为太忙,说话声音比平时高了些,加之对方也等急了。

    那天,小伙子在附近上班,但当时还车的人太多,他等了快20分钟也没还成车。郝铁维一会儿取车,一会儿要把下架的车锁在一起,忙得不可开交。小伙子本想要来郝铁维的管理卡帮着取车,让他去锁其他车,但由于管理员卡不能外借,郝铁维只是简单地说了句“不行!”小伙子不太理解,两人就起了冲突。

    郝铁维事后说,他当时确实是忙,除了要取车,还要看好便道上的车不丢。管理卡的确不能离身,这是制度。曾经也有热心市民帮忙,但市民放得不合理,平时能锁100多辆车的地方,只锁了不到20辆车,他们还得返工。吴卫国也说,市民急着还车,会堆挤在车桩前,他们劝说退让时,对方还会不高兴。

    时间久了,两人摸索出一些窍门,比如每天早晨7点半左右,就先将部分车下架,腾出桩位,这样有人来还车就不必再等;车下架后,两头卡边的车子用脚蹬子相互挂住,再套上车锁,就不会丢失等等。两人还总结,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少说话多干活”,越解释越麻烦,还不如把时间腾出来。

    辛苦中收获感动

    每天下班后,吴卫国回家就想躺在沙发上歇歇,妻子让拖个地,他都没劲儿——实在是累得不行。郝铁维以前喜欢在电脑上杀两盘棋,最近感觉手痒了,因为又忙又累,好久没下过了。

    郝铁维说,大多数时候,市民还是挺理解他们的工作的,有时候还能收获一份温暖和感动。有一天中午,因为还来的车特别多,郝铁维两点了还没吃午饭,一位常借车的市民得知后,离开不到10分钟,便拎着包子和矿泉水回来,硬是塞给了他。

    这些天,令吴卫国激动又难忘的是,他前几天看见市长耿彦波刷卡租骑公共自行车了。他说,自己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见耿市长,这可是头一次零距离面对,他看到市长骑着自行车,不时在周围的建筑边停下来看,当时特别激动。

    6月20日,在稿件刊发前,记者再次联系到了郝铁维和吴卫国。他们说,由于便道改造,西海子公园门前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在端午节后已暂停使用。现在,他们在桃园三巷新建路口的公共自行车点上下架车,还是那么忙碌。

    吴卫国和郝铁维都说,比起正在修路的市政工人,他们的工作不算最辛苦的。郝铁维打趣说,努力工作其实还有点儿私心,那就是大量出汗,能减肥。

    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太原市各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工作的人员共计有350名左右,每天早出晚归,每人服务着1个到4个不等的网点。

看到这里 发图几张 ,那天骑行到柳巷 正好看到交公共自行车服务人员在忙着卸车,已经晚上10点多 还在辛苦的工作,原来自行车是这样分布到各点的, 在此说声辛苦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交改线绕行 司机每天多跑两小时

    好人:830路孟宾等公交车司机
    好事:每天最少要多开两小时车,多走20公里路


    6月9日,北中环道路改造施工开始,101路、102路公交停运,沿线客流全 压 在827、829、830、845路公交上,同时,830路原来的路线在解放北路沙河桥分成两段。驾驶着“晋A85077”公交车的司机孟宾,作为830路的司机之一,每天最少要多开两小时车,多走近20公里的路。

    提醒乘客掏车票

    6月19日下午3点半左右,孟宾在调度室签了字后坐进驾驶位。在解放北路享堂西街口的始发站,站牌下已等了几十个乘客,车门刚打开,大伙就挤着上车。“请排队乘车,扶好坐好,注意脚下安全。”孟宾一边提醒着,一边查看乘客手中的乘车小票。因为北中环改造,830路公交线被分成两段行驶,乘客从始发站七府坟坐到西涧河站后,要步行穿过沙河施工路段,再到解放北路重新坐车。“那边买过票的乘客,拿上小票就能继续坐这边的车,不用再买票。”孟宾说,别看事情小,乘客们有时也不在意,但作为司机,他可不能轻视。所以,在始发站不断提醒出示车票,成了他对乘客们说得最多的话。“解放北路封闭后,101路、102路电车停运,很多去往火车站的乘客都只能坐830。”孟宾说,所以始发站的乘客就把车厢挤了个满满当当,“最多的时候,车厢里挤过近百人呢。”

    高温作业睡觉少

    开了近一年的830路公交,孟宾处理的各种情况很多,但最近乘客骤然增多,还是让他有点儿没想到。人数猛增的同时,很多乘客要到火车站才下,几乎从起点坐到终点,中间下得人少、上得人多。乘客越来越多,车里也越来越热,孟宾在驾驶位上空间相对较大,可还是有些吃不消。

    一个小时内,报站、提醒堵车、疏导人流……下午4时30分左右,终点站建南汽车站到了,孟宾急忙去调度站签点,很快又返回车上,继续回程路线。乘客换了一拨又一拨,可车内的人数一点儿没少。

    下午5时40分左右,孟宾晚点半个小时,回到了解放北路终点站。“没办法,因为修路拥堵,每天都晚点。”他的嗓子已经有些哑了。有一次,他一趟车跑了4个小时才回来,下车的时候腰都快直不起来了,比正常情况多跑了近两个小时,“这些都好说,就是天热得我受不了,车里温度超过40℃了。”

    孟宾下班往往要到夜里11点左右,再把车开到钢园路加气站加气,然后清洁车辆,最后把车开回七府坟车队,就到深夜12点多了。如果赶上第二天早班,他凌晨4点就得起,赶到车队去开车。“还能撑得住,兄弟们都是这样的。”说到这里,孟宾有点儿得意地挺了挺胸。

    希望乘客多理解

    太原市公交五公司五车队书记李志明说,车队有827、829、830、845路公交车90多台,改线分段运行后,50多台车要从七府坟到解放北路享堂西街口站,多绕行近20公里等发车。为此,上午班的司机必须提前一小时到岗,也就是早上5点到车队,保证6点30分准时发出第一趟车。下午班的司机,晚上还要加班一个多小时,到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但即使这样早起晚归加班加点,还是每天都有投诉,大家都很郁闷。“很多乘客是不知道改线,还有人不满意等车时间长,每天要接几十个投诉电话。”李志明说,大东关和建南汽车站附近堵车严重,队里的公交车几乎每天都晚点,所以投诉电话近期增加了不少,这让他和同事们很无奈。司机在车上要解释,李志明在电话里也要耐心解释,“总归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城市更美好!”李志明说,他和同事们最希望的,就是乘客能够多理解他们一些。

    本报记者 张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00: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天,令吴卫国激动又难忘的是,他前几天看见市长耿彦波刷卡租骑公共自行车了。他说,自己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见耿市长,这可是头一次零距离面对,他看到市长骑着自行车,不时在周围的建筑边停下来看,当时特别激动。

耿大也骑公共自行车 这不是新闻 只是我们没遇到。谁要是看到 可一定的拍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1: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变中的好人故事,向每一位为城市建设付出了的市民致敬,尤其是拆迁户。
传递正能量,这才是媒体应该做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6: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希望所有人都能像上面讲述的学习。巨变付出的要很多,感谢这些付出的人,他们是太原华丽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15:44 , Processed in 0.08485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