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6 17: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滩涂崛起的希望】
新世纪之初,罗源方面曾组织专家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过一次论证,论证的结果是让罗源人把建设罗源湾放在了海西发展的大棋盘上。论证会之后,招商引资获得迅速进展,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准了罗源湾。在这些大型企业中,宝钢作为承担国家钢铁进出口任务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是最早看中罗源湾的大企业之一。宝钢的入驻,像投资的风向标一样,为罗源带来了从来没有过的热闹,引领着罗源湾亘古以来的建设大潮,意向企业最多时达百家。华润、华能、福亮、亿鑫等知名品牌相继来扎堆罗源。罗源真正迎来了历史少有的机遇期。
但是,这轮热闹的投资潮持续未久,便迅速归于冷清:一些本来有意向的企业却并不急着把设想付诸行动,有些决定落地的企业项目也迟迟不肯动工,似乎都在等待观望。于是,县领导挨门逐户地到一些企业听取意见。发现原因不是别的,是罗源的城市保障功能不赶趟,不适应大项目入驻的要求。大型企业的入驻,必须要有完善配套的生活保障,才可能扎根生存。这必须要有政府来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像宝钢这样的大企业,如果按计划全部投资到位,将有两三万人入驻罗源湾,员工生活就医,孩子入托上学,家属安置等等,吃喝拉撒睡一连串问题,都需要解决。何况类似宝钢这样员工过万人的企业,还有多家,总数将近8万人之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社区保障,企业落地生根实现长远发展将是纸上谈兵。
怎么办?筑巢才能引得凤凰来。筑不好引凤的“巢”,飞来的凤凰还会飞走。针对问题症结,县领导召开一个又一个会议,集中研究筑“巢”大计。为创造良好的环境,经过多方讨论和科学论证,县里决定在填海围垦的3万亩盐碱滩涂上分割出5700余亩,规划建设罗源湾滨海新城,切实做好拴心留人的保障工程,解决好新企业七八万人安居和罗源本地居民住房的现实问题,以此推动整个罗源的产业发展。
但是,现实与蓝图之间有着巨大的距离。有实力的企业都愿意到富裕地区,购买风险小利润大的“熟地”开发。当地有些中小企业想开发,却因不具备相应的实力不敢接盘。贫穷,再次陷罗源于困境。正当罗源苦于无计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罗源绝处逢生。
2010年初的一天,罗源县委书记何代钦,慕名找到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请他为罗源走出困境出谋划策。黄如论是连江县人,但他的夫人是罗源人,年轻时他在罗源生活和工作过,连江、罗源是邻县,黄如论老家那个村又紧邻罗源县城,对罗源他有一份割舍不断的特殊感情。黄如论多年来以“慈生我心、善行天下”为人生座右铭,先后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十多座业界驰名的“世纪城”。他不仅以真诚和厚爱造福百姓,还创造了让世人叹为观止的造城奇观。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报效桑梓故土,更是他的一桩夙愿,他一直想为罗源百姓做件对长远发展有利的实事。罗源县领导第一次与黄如论接触后不长时间,黄如论便把亲自规划设计的罗源新城三套方案草图摆在故乡人面前。
眼看开工了,县财政却拿不出必须由政府投入的拆迁安置、养殖户补偿等8亿元资金。得悉这一消息,黄如论又断然决定无息借给罗源8亿元,作为拆迁和安置的前期费用,并且声明不要政府的任何回报。黄如论和世纪金源人考虑的是为罗源百姓建设一项利在子孙的惠民工程。
2010年11月3日,天朗气清。对罗源人来说,这一天如同一个盛大节日。罗源县政府与世纪金源集团关于罗源湾滩涂整治合作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当晚,县里临时组织了一场晚会。回到乡亲们身边,黄如论激情难抑,即席咏诗一首:“故园别兮三十年,情牵梦绕罗源湾。千里明月彩云渡,不是他乡是家乡。”这是一位游子对故土真情的自然流露,更表达了他建设好家乡的坚定决心。
2011年春节刚过,人们还没走出年节氛围,世纪金源填海造地的工程队伍便从各地开进了罗源湾。整个工地上,装满沙石的车辆来来往往穿梭不停,指挥员的哨子声和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声,汇成了移山填海的立体交响。过去罗源县用了将近20年时间、动用几百万人工,才修建了一条狭长的海堤围出了一片滩涂,而使用现代化装备的队伍,只用一年就铲平了三座山,在一片滩涂上造出了首期数千亩的建设用地。人们感叹科学和现代化的无穷力量,更感叹世纪金源人快速高效的作风。
滨海新城承载着罗源县25万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和希望。谁都知道罗源山多地少,可开发用地极其有限,而百姓的购房需求又连年攀升,前几年,全国房地产虚热,罗源虽地域偏远,房价却不落人后,几年间,县城的住房每平方米从2000元一路飙升到六七千元,最高时达到8000元,其增速之快,堪比一些大中城市。弹丸之地,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抢购现象,甚至为能买到一套房托门子找关系。
对此,黄如论是深深了解的。考虑到罗源的经济基础和百姓承受力,他在公开场合向罗源人民作过这样的承诺:如果世纪金源能够竞买到土地建设新城,住宅将以每平方米4000余元的房价推向市场,作为面向普通百姓的惠民工程来建设。这个以平静的方式宣布的重大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在罗源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消息传出,原来县城抢购房子的现象不见了,未成交的楼盘也开始出现房源积压。很多人都在等待着罗源湾滨海新城建成后再买。这是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从长远看,它促进了一种良性和有序的竞争,迫使市场追求合理的价格和更高的品质。但是,少数人觉得吃了大亏,没了虚热的房市,就再也无法享受高利润。他们开始花钱雇人,用网络发帖的方式搅乱人心。
不过,在罗源老百姓心里,这种流言不攻自破,真假虚实他们都自有判断。一位名叫周向慈的歧后村村民这样告诉我们:“作为老百姓,我们或许讲不出什么更多的大道理来,但8000元与4000元,再笨的人也清楚,哪个是为咱老百姓想的。如果是4000余元1平方米,再难我也考虑准备买房了,政府这是给老百姓办实事啊。”家住老城区,在社区工作的干部叶小文说:“对老百姓来说什么叫开心啊,房价降了就是咱老百姓最开心的大事,安居方能乐业嘛。好房子、好医院、好学校、好环境,这不正是咱时刻期盼的好日子好生活吗?感谢县委、县政府引来了一个好企业。”一位退休干部更直截了当地说:“如果光想着法子赚咱老百姓的血汗钱,想着法子折腾房价往高处涨,这样的企业就是坏了良心。”
商海沉浮,百姓为天。人们说,世纪金源对罗源滨海城建设的这种“眷顾”,不仅出于一种乡情和亲情,更是出于一种为民生的可贵情怀和品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