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添加日期:15年03月11日
腾笼换鸟大转型
——东北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纪实
北国江城吉林市,城市的西北方向,被绕城而过的松花江赐予了一块宝地——哈达湾。在哈达湾住了50多年的老人李成很感慨:早年这里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红火热闹;后来,工厂凋敝、房矮路破,冷清沉寂;如今这里脚手架林立,四处是建设的场景。这里的老工厂搬迁后,将建设成服务业新区。哈达湾正是东北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一个缩影。
昨日辉煌归暗淡
据吉林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哈达湾是国家“一五”期间形成的老工业区,建有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炭素厂、吉林造纸厂、松江水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随着时代发展,当年的工业“老大哥”,面临着设备陈旧、产品落后等问题,虽经重组,依旧没能改变其经营欠佳的状况。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哈达湾也从当年的“近郊”变成“市区”,老工业高耗能、高排放,污染环境。伴生的棚户区超过百万平方米,区内房屋老旧,并存在大量简易房、倒危房和部分农房,近6万居民生活在设施简陋、安全隐患多的环境中。因几大工厂分割,路网不发达,现有道路21条,总长27公里,多数为次干路和支路,哈达湾成为中心城区的交通梗阻地带。
2010年底,吉林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计划利用5到8年将现有工业企业全部迁出,腾空区域高标准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企业再生、产业重构、功能再造、环境重塑、改善民生、带动新区的“多赢”目标。
“以吉林市哈达湾、长春市铁北、四平市铁东为代表的吉林省11个老工业区占地面积约8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约40平方公里,占45%。共有工业企业75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7户。”吉林省发改委振兴办负责同志说,这些老工业区的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大都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改造。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哈达湾向北,越过松花江,25公里外是龙潭区金珠镇。晨鸣纸业新厂2013年4月在金珠镇开工建设,当年建成投产。哈达湾区域企业搬迁改造以金珠工业区为主要迁入地,一批企业将集中迁入金珠5平方公里承接区。
“我们结合重点企业搬迁和金珠承接区建设,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吉林市龙潭区副区长肖海库说,目前金珠镇已列入省级城镇化试点,金珠农民新村一期已建成,万余农民迁入新居,新村二期去年年底全部封顶,为区内企业配套的职工居住区、生活服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远期将建成5万人口规模的卫星城镇。
吉林市市长张焕秋说,哈达湾工业区的企业搬迁后,腾出来的土地将进行土壤环保治理,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集中发展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居住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金融、商贸副中心和北部工业新区配套服务区。
吉林市还按照滚动开发的策略,分年度、分区域推进哈达湾棚户区拆迁改造。目前七家子片区回迁安置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然而,总的来看,哈达湾老工业区异地搬迁改造工程规模宏大,涉及面广,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多。其复杂程度,就如同一个多元的方程组,求解难度甚大。
搬迁改造,资金是个大问题。据估算,哈达湾整体搬迁改造需要资金800亿元,是吉林市去年财政收入的6倍还多。这其中,银行贷款、土地出让、政府投入和企业自有资金只能解决不到一半,其余缺口需要招商引资。
同样的难题,有“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铁西已先行一步,率先破解。曾经的铁西,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有着沈阳市六成以上的工业资产和七成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上世纪90年代后,一度陷入困境。
2002年6月18日,沈阳市将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铁西区,实施工业“东搬西建”计划。新铁西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迅速扩张到488平方公里,当时原开发区土地价格只有200元/平方米左右,而老城区位于城市中心,地价达到2000元/平方米以上,较大的土地级差使企业搬迁改造和项目引进成为可能。
由此,铁西老工业基地盘活国有资产500多亿元,变现资金300多亿元,累计筹集改造发展资金上千亿元。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铁西,东部高楼林立,西部工厂密集,再度振兴起来。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