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尽管GDP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大幅增长,也反映出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蓬勃,居民收入增加。
本指标统计了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GDP总和,除以2013年各城市常住人口(2014年上半年的人口数据不可得),算出人均GDP。排在首位的是深圳,人均GDP14.09万元,广州次之,人均GDP为12.40万元,珠海以人均GDP10.98万元排在第三位。
城市分析
深圳:发展“湾区经济”建设海上枢纽
从当年蛇口的“开山炮”,到前海国家级战略中心的启航,临海的深圳,今年又提出了“湾区经济”的发展理念,未来的经济发展被赋予新的动力。
2013年,深圳人均GDP为22113美元,超过中国台湾地区,逼近韩国;GDP超过爱尔兰、葡萄牙,跻身世界40强;而按照每年递增10%以上的发展速度,到2025年,预计深圳GDP可进入前11名,将成为真正的全球大城市。在迈入全球性大都会的关键窗口期,深圳市政府提出发展“湾区经济”,借此将深圳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及国际化水平。
早在201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启动前,省政府就公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地图》,提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划定“六湾区一半岛”,打破行政界线,以湾区为单位进行发展,辐射内陆经济,对粤东、粤西海洋经济进行重点开发。在这样一份海洋经济地图中,深圳和广州、东莞、中山、珠海五个城市,被划入“环珠江口湾区”。
2014年初,深圳提出“聚焦湾区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把“发展湾区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明年的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报告中提出深圳将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优势,“构建更高质量的空间结构,发展湾区经济,以新的经济形态,促进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升级。构建以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为重点的经济走廊,加快提升深圳湾区经济优势。”这一重大战略思路,为深圳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兴产业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2014年5月,国家批复深圳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使深圳成为全国唯一市域范围的创新示范区。示范区的成立,更将科技创新在湾区经济的发展中提升至“引擎”的角色。
发展湾区经济,也让深圳的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模式。在第十六届高交会期间,三家重点高校科研基地落户深圳。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共有新型科研机构45家,各类创新载体达1000家。到2014年底,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5000家。遍布全市的创新载体、高科技企业,稳固而持久地支撑着这座“创新之城”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研发创新体系,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深圳对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十分明显。深圳湾以高新技术园区为龙头已经形成了全市在未来主要的科技创新和总部聚集区,聚集了百余家重要的上市公司,加上未来前海的开发开放和大空港片区的整体交通规划,将进一步吸引人才聚集和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深圳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广州:重大项目拉动投资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内发展最快的城市,广州作为国家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从2009年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看,广州市近四年来GDP绝对增量一直保持在150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增长1577亿元,相当于1996年广州市全年的生产总值。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实现生产总值11977亿元,增长8.5%,增速高于一季度的7.4%和上半年的8.3%,比国家和省高出1.1和0.9个百分点。
近年来,广州市依托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09年至2013年,广州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08年的59.02%上升到64.69%,第三产业增加值从4849.14亿元提高到9963.89亿元,翻了一番。
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的同时,工业也保持了较快发展,但比较优势有所削弱。2013年,广州工业增加值4755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低于当年GDP。
在消费出口乏力的情况下,广州“保增长”主要还是依赖投资。
今年前10月,广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3.51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仍是投资拉动中最为强劲的力量。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136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在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强势回升。今年上半年,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4128.63亿元,同比增长14.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9%。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2.4%,比上年同期提高27.2个百分点;石油化工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5.7%,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增速转负为正,同比小幅增长1.5%。
珠海:谋划“三大引擎”打造“三高一特”
实现“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战略目标,珠海于2013年提出“三高一特”产业导向定位,即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建立主要包括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新型产业体系,为珠海市经济提速提质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如今“三高一特”产业已具雏形,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今年上半年,该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增长34.2%,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73亿元,增长12%。受此影响,重工业增长12.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此外,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开始发力。据了解,上半年高新区移动互联网行业营收增长115.3%。
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发展平台。珠海发展高端服务业平台的横琴、发展高端制造业平台的高栏、发展高新技术平台的高新区,这“三大引擎”正陆续掀起建设热潮,为珠海构建“三高一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横琴新区在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已步入开发“五年成规模”之年。截至2014年11月,新区已注册登记的澳门投资企业204家,用地项目43个,已供地和签约的澳门项目用地899.45公顷,占横琴建设用地的51.1%。产业方面,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商业孵化中心正式启用,24家企业进驻;澳门银河娱乐体育休闲度假项目已正式签约,计划投资百亿元,在横琴打造高端度假村主题旅游项目,成为继长隆后又一龙头旅游项目;在硬件基础方面,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也将于今年底动工。
高栏港经济区抓住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有利契机,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战略合作,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打造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基地以及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高栏港区于2013年底跨入“亿吨大港”,吞吐量增长29.3%,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接近1.5亿吨;并已初步形成以PTA、合成树脂和润滑油为主线的上中下游延伸的石化产业集群。现有碧辟PTA、壳牌润滑油等100余家中下游石化项目及精细化工项目落户,将努力建成中国最大的PTA、聚酯、合成树脂、润滑油及添加剂生产基地。
珠海走出了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守住了人民生活的适宜环境,更确保了经济发展的较高速度,在实现高质量的同时,珠海同样实现了高增长,提速提质互动效应凸显,反映了珠海“三高一特”的产业布局思路和举措富有成效。
小
结
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很好,但都有其发展特色。深圳“湾区经济”着力提升经济优势,指明了深圳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也成为深圳打造新海上丝路枢纽的一个独门利器。广州市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的部署,坚定“2+3+11”平台建设,抓住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珠海则推进“三高一特”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保质保量的增长。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