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6-6 12: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tuepeace 于 2012-6-7 16:24 编辑
和平女神像,位于爱多亚路外滩,面朝西,1924年2月16日落成,——应该重建!!!!主要的是弘扬一种上海城市的理念:我们要和平,永远不要战争。
chenxy919 发表于 2012-6-6 10:54
这组铜像确实能代表上海的历史文脉、城市精神。
年初关于外滩申遗引发的争论,某些人一如既往地大肆挞伐,批判说是殖民文化,这真荒唐可笑至极。如果没有近代开埠以及百年的华洋杂处,上海还能成为今日之上海?!港澳之所以设立特区享受特权不正是殖民的结果。海派文化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产物,难道上海也要梳根豚尾才是弘扬“国粹”。
说穿了恐怕是狭隘阴暗滴管制上海,企图彻底割裂其历史记忆。好像洪晃说的吧,上海就像个孤傲女人,要时刻看管着。
外滩申遗,找回被遗忘的胜利
2012年3月28日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徐英瑾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 ... /content_775815.htm
徐英瑾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参事工作年会上,市政府参事、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建议,将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人大代表质疑说,外滩带有浓郁的殖民主义色彩,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来申报,恐有不妥。
无论是赞成一方,还是反对一方,似乎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细节:今日的上海外滩景观,和三十年代的外滩景观相比,已缺少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标性要素——建立于1924年的和平女神像。该像原本建立在外滩右侧,在高大石碑上矗立着铜制的带翼女神,碑座背面刻有“功炳欧西,名留华夏”八个汉字。在当时的外滩,和平女神像的惹眼程度几乎和今日的东方明珠有一拼,相信看到外滩老明信片的朋友都不会忘怀。
有人或许会质疑说,这个女神像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义的象征,在这里我们为何要对这段陈年旧事念念不忘呢?出此言者,或许并不了解此像为何建,由谁建;为何终被毁,又是被何人所毁。此像之缘起大致如下: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当时的上海租界成立了一个战事纪念委员会,希望在外滩树碑,纪念那些曾在沪工作生活,后又在欧洲阵亡的西方人士。但竖像的运作资金却并非由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单独提供,相反,上海本土士绅也踊跃募捐。在当时的上海人看来,既然中国政府在1917年正式参加了第一次大战,那么作为名正言顺的战胜国国民,我们自然也得为建碑出一份力。据史料记载,1924年2月16日女神像落成之时,万人涌向外滩,从法大马路口到广东路口,途为之塞。
有人或许还会质疑说,中国参加一战有“打酱油”的嫌疑,跟在西方人后面因人成事,脑袋后面还是留着殖民主义的尾巴。出此言者或许不知道,当时中国向法国派遣14万军事劳工,流血流汗,“战胜国”三个字可不是靠“打酱油”赚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一场国际战争中获得“战胜国”的名义,一战当属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而且,能以比较少的人员伤亡获得“战胜国”的地位,也体现了以顾维钧为代表的那一批中国外交官的智慧。
有人或许还会说,这纪念像既然已经被毁了,那就随他去吧。但出此言者或许不知道,毁掉她的恰恰就是如假包换的真殖民主义者。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进外滩,看到中、英、法、美四国人士合力建造的和平女神,满肚子怨气,于是将其彻底破坏。日本侵略者想做的,无非就是抹掉中国对一战胜利的历史记忆,打掉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让我们的后代永远只记住近代史上中国人被欺侮、被打压的一面。
由此看来,要真正公正地对待上海的外滩,和平女神像是一段绕不开的历史。那已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铜像——她所承载的,可是一场已被遗忘的胜利。(作者系复旦大学人文学者)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01/27/c_122621349.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