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省道网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日期:2020-11-25 17:22:09 来源: 厅综合规划处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
分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山西省省道网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以便进一步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规划概况
(1)规划名称:山西省省道网规划(2021-2035年)
(2)规划目标
形成与“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全省、通达四邻、安全可靠”的国省道网,实现县通高速和国道、重要乡镇通省道、省际高速多路通。高速公路全面连接县级及以上行政中心、重要交通枢纽、重要旅游景区、重要经济园区,普通国省道基本覆盖乡级及以上行政中心、交通枢纽、经济园区。省会太原与相邻省会当日到达,省会与省辖市当日往返,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紧密,形成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
到2025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省级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加密,以一级公路、城市过境公路、旅游干线、重载公路为重点的普通国省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安全绿色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实现县通高速和国道、重要乡镇通省道、省际高速多路通,为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提供基础保障,有效支撑山西“转型出雏形”。
到2035年,实现国道二级公路及以上超过90%,省道全部实现三级公路及以上标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占比50%,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山西省跨入全国交通强省行列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
(3)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为山西省省道网规划,规划内容包含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
国家高速公路和省级高速公路共同构成“4纵15横33联”高速公路网布局,其中国家高速公路4522公里,省级高速公路3896公里,规划里程8418公里。目前,已建成5762公里(含太原环城和太长高速小店至东阳段112公里),规划新建2768公里。规划既有高速扩容改造984公里。
普通省道和普通国道共同构成“8纵16横多联”的普通干线公路布局,其中普通国道 8395 公里,普通省道 10998 公里,规划里程19393公里。本次规划新建183公里,规划改扩建15308公里。其中,普通国道7575公里,新建19公里,改扩建7556公里;普通省道7916公里,新建164公里,改扩建7752公里。
(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
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① 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根据《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山西地跨温带和暖温带之间,植被的水平地带性规律比较较明显和突出。恒山是标志线,南北分为暖温带半湿润区落叶阔叶林和半干旱区草原两个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山西省生态系统可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城市、湿地等五个类型。本次规划为全省省道网规划,路线涉及山西省各个生态系统,影响范围广,将对各类型生态系统均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② 对生态功能区划的影响
本次省道网规划公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各个生态功能区产生一定的影响,公路规划设计中将环保作为重要目标,力求公路建设与自然资源和谐发展。本次规划应与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保持一致,符合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目标,不得造成生态功能的改变;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充分考虑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叠图分析来看,路网对所涉及生态功能区会产生分割,但由于公路是线性工程,占地范围相对小,对区域内的整体生态功能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不会改变其生态功能的发展方向。
③ 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通过本次省道网规划与山西省各生态敏感区分布图的叠加分析可以识别出本次规划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敏感区的情况,根据识别结果,本次规划可能共涉及多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以及沙漠公园等。对于涉及生态敏感区的公路项目应优先采取避让措施,对于无法避让的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专题论证,根据论证结果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将其影响降低最低水平。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省道网规划涵盖山西省全域,涉及范围广,涉及的地表水体较多,基本涵盖全省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两大流域中的全部水系。涉及的Ⅱ类地表水体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青羊河、恢河、马坊河、东碾河、白沙河、沁河、清水河、绛河、乌马河、毫清河、南川河、松溪河、木瓜河等,本次规划可能涉及到部分Ⅲ类及以上地表水体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施工期桥梁桩基施工、施工废水未经处理外排、施工物料露天堆放造成的流失均可能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营运期路桥面径流和沿线设施生活污水排放可能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危化品运输车辆存在发生事故造成危化品泄漏的风险。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省道网规划规模及工程量较大,施工期将使用多种大中型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施工机械噪声具有噪声值高、无规则的特点,往往会对施工场地附近的居民点、村镇、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次规划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由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两部分构成,运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路域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划,降低了沿线的声环境质量。
(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TSP、沥青烟气和施工机械废气污染物,等排放量总体较小,影响范围一般在施工现场周边300m范围内。通过采取合理布设施工场地、设置围挡、避开大风时分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建设期对空气的影响较小。规划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汽车尾气。类比分析表明,公路运营期大气污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通过落实相关环保措施,规划实施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队伍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各服务区等场站工作人员及乘客的生活垃圾。
三、环保对策与建议
(1)规划布局调整建议
本次规划已将规划线位与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关系识别出来,省道网公路项目应主动避让并尽量远离各类环境敏感区,新建项目禁止占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需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对涉及其他环境敏感区的规划项目应优先进行优化调整。在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详细调查沿线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等禁建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应优先优化项目选址选线予以避让,从环保角度进行多方案比选,采取避让措施;如果确实无法避让的项目应减缓实施或调出规划。
(2)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①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a. 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山西省生态系统可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城市、湿地等五个类型,针对规划实施对不同生态单元的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本次规划环评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规划阶段合理规划布局,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集中分布区域尽量控制路网密度。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充分考虑公路实施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选择地表扰动小的技术指标,选择生态影响小的路线方案。设计阶段要求选择合理的工程布局方案、工程形式、工程防护措施,落实项目环评及其批复提出的环保措施。施工阶段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合理利用和处置土石方,集中设置取土、弃渣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营运阶段加强公路边坡及服务设施等场站的绿化养护,保证植被覆盖率。
b. 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对于野生动植物,设计阶段采用合理的工程方案,用桥隧取代高填深挖,预留生态廊道。隧道上方的山体以及桥梁下方的通道是动物天然的活动场所。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最大限度降低生态阻隔影响。注重水生生物保护,线路布设尽量避免改移现有河道,跨越河流、水库水体及重要湿地时,尽量采用桥涵跨过,减少使用堆填路基结构,优化跨越水体桥梁布局方案,减少水体中桥墩布设数量,严禁堆弃垃圾和排放施工污水,防止水体及湿地受到项目建设的污染。
c. 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
本次省道网规划中有部分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涉及禁建区的项目必须严格采取避让措施,涉及限建区的项目应优先进行避让,在无法避让限建区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降低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在采取本评价提出的避让及减缓措施后,规划实施对区域内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小,不会对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②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a. 地表水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认真调查论证线路走向与地表水系的相互关系,设计足够的涵洞、桥梁,以减少高路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施工期,水环境功能要求高的地表水体附近路段严禁排放废水,严禁堆放施工机械,严禁堆放含有化学物质的施工物料和废渣,物料堆场应设置临时拦挡措施。营运期,对于修建排水系统的路段要定期对其维护,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和修缮。
b.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在本次规划中已初步将规划线路与水源地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影响分析,在具体项目环评及实施过程中,应认真调查和分析路线与各地水源地的具体关系,避让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确需穿越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的,应事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并评价工程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治措施,确保水源地的安全运行。
③ 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做好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包括设置围挡、场地硬化、洒水抑尘、重污染天气暂停施工等。省道公路规划布局应预留一定的环境空气的防护距离,使路线与敏感目标保持必要的距离。施工期,拌和站、预制场选址需符合环保要求,选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的沥青拌合机械,并在施工期间有条件的区域采取洒水、遮盖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营运期服务区等各场站设施采用清洁能源,餐厅加装油烟过滤装置。
④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a. 规划阶段
应与规划部门积极对接,合理进行交通干线两侧建筑规划,对建筑功能进行科学布局。设计阶段进行多方案比选,选址选线尽量远离居民点等声环境敏感点。通过调整纵坡、改进路面结构类型降低交通噪声源强,对可能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点从公路规划及设计阶段就应考虑降噪措施。
b. 施工期降噪措施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噪声源强。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避免夜间(22:00~06:00)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的道路,新开辟的施工便道尽量远离学校和居民区。
c. 运营期降噪措施
改进汽车本身和改进道路两个方面控制噪声源,通过建立防噪声屏障、防噪绿化带等措施在传播途径上降噪,对线路两侧已有和新建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科学调整、安装通风隔声窗等方式对声环境敏感点自身进行防护。
⑤ 环境风险减缓措施
本次规划应避绕Ⅰ、Ⅱ类地表水体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采取危险品运输管理措施、采取工程防范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来降低运营期的环境风险。
四、评价结论
山西省省道网规划(2021-2035年)在编制过程中,考虑了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新增高速及国省道公路项目基本上沿环境敏感度较低的走廊带布设。但限于交通基础设施线性工程的特点,以及山西省环境敏感区数量多、分布广的客观实际,受地形、地质条件和交通项目网络的社会功能目标等因素制约,部分线路不可避免地涉及部分环境敏感区。针对本次规划中涉及的环境敏感区,本次规划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在具体项目实施时,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线位,采取严格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综上,从生态和环境保护角度评价,本次规划经过优化调整及采取本次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次规划的实施是可行的。
五、公众索取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1)公众进一步了解项目的的方式
公众可采取信件、传真等书面方式或电子邮件形式索取环评报告书简本,并表达自己对本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公众索取信息的期限
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3)规划编制单位及联系方式
规划编制单位的名称: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联系人:程先生 电话:0351-4663500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文源巷33号 邮政编码:030001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
联系人:朱先生 电话:0351-7779512 电子信箱:sxjthb@126.com
地址:山西示范区武洛街27号 邮编:030006
六、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范围:关心该规划的所有社会人士和单位团体。
征询公众对本次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主要包括您认为本次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规划规模及布局是否合理;规划实施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对沿线的生活、工作产生的影响;规划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其它有关环保方面的建议。
公众意见表的内容和格式具体详见附件1。
七、公示期限及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众下载并填写公众意见表后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的方式将公众意见表反馈给规划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希望您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为本次规划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合理性建议及意见,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本次规划实施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2020年11月25日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