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YRONCHEN 于 2016-8-28 11:57 编辑
■本报记者 秦东颖
上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体育已经逐渐成为展示这座城市魅力的重要方面。上海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这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日前,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永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畅谈上海体育“十三五”规划的新理念。
十年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记者:“十三五”期间,上海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怎样的?
黄永平:结合上海实际,着眼“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对标国际大都市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我们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概念,并不是我们杜撰出来的。国际上有专业的评估机构,依据重大赛事国际影响力、体育人口的比例、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场馆设施等各方面的指标,开展评估后发布的。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悉尼等国际大都市均名列排行榜前列。
上海目前排名第18位。因此,从上海体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可以说既有基础、又有差距、更有信心。
记者:上海提出建设国际一流赛事之都,下一步会有哪些努力方向?
黄永平:上海已经初步构筑起了比较完备的赛事体系,全年承办国家级以上赛事约150场左右,其中近40%是国际赛事。围绕“国际一流赛事之都”的目标,首先是做好赛事规划,着眼国际影响力大、市民群众喜爱、对本市竞技体育促进作用显著等因素,调整完善赛事结构。其次是扩大赛事效应,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观众进赛场看比赛,做好赛事的转播报道等工作,宣传上海。最后,是做好赛事监管。针对各类赛事特点,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过程中,探索符合上海特点的赛事事中、事后监管模式。
对体育功能的定位回归本源
记者:要实现“十三五”的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黄永平:实现这样宏大的目标,前提是在思想认识上把体育功能的定位回归其本源上来。体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争金夺银、为国争光,而是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体育是人们闲暇时光广泛参与的、能给身心带来愉悦感受的活动,这是体育最基本的价值。第二,科学的锻炼有益于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品质。第三,专业或职业运动员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奋力拼搏过程中,为公众、社会创造拼搏向上的精神财富。这就需要我们以最大的努力来展示体育活动的魅力,让更多公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记者:里约奥运全球瞩目,竞技体育始终是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下一阶段,上海有什么新思考?
黄永平:“十三五”期间,上海的竞技体育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一是抓改革。要对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在综合评估基础上,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同时,对于具备条件的项目,积极推进职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进程。对于已经职业化的项目俱乐部,要呵护好、帮助好,使其职业联赛的水平与城市的地位相适应。二是上水平。要抓住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保障和情报信息等重要环节,推动上海竞技体育上水平。三是树标杆。在建设一支优秀的运动员队伍的过程中,努力塑造像姚明、刘翔那样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和良好声誉的杰出人物。
改革的“三个轮子”一起转
记者:“十三五”期间,上海体育改革是否有新的思路和方向?
黄永平:是的。要实现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大发展,出路在改革。对政府体育部门而言,既要认真种好“责任田”,即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兜底线”的原则,努力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又要坚决拆掉“篱笆墙”,即突破部门利益的藩篱,扶持、帮助市场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轮驱动”。正在举办的第二届市民运动会,我们就大胆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得到了体育类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各类赛事和活动新颖、有趣,市民群众普遍给予好评。
记者:上海体育场馆供不应求,在“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新举措?
黄永平:上海“寸土寸金”。新建体育场馆设施,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关注,亲自抓推进。一方面,在规划上为未来承办顶级国际综合或单项重大体育赛事预留空间;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如浦东专业足球场、徐家汇体育公园等,正在全力抓紧推进中。“十三五”期间,本市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将会有较大的进展。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