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新肉身
在以往的认识里,老建筑复建,就是修旧如旧,以恢复原貌为旨。然而,新时代,一群视野开阔、年富力强的设计师,用他们魔术师般的手,点石成金,让那些颓败的老楼梦幻变身,璀璨夺目。
于是,我们看到了新旧交融的上海半岛1919,外表时尚的水舍,成为新地标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那些原本要被一拆了之、变为残砖废瓦的老厂房,拒绝了推土机的隆隆声,以一种时尚的方式,探索着空间的可能。枯萎的枝叶沐浴创新的雨露,重新焕发生机。
今天,我们探索的不只是如何保护老建筑,而更是对不同的时代建筑,如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之得以留存。残存的立面、材料和空间保存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也让城市的文脉得以延续,而时尚的设计让它的功能得以拓展。这,将是新的传奇。(钱亦蕉)
废墟的涅槃
日期|2014/9/25 记者|何映宇《新民周刊》
在城市的成长过程中,它的发展策略不应该都是拆除重建,还应该有相当部分的保护分级。像衡山路这样的街道,城市肌理很好,那可能就不是简单地保护建筑,还应该保护它的城市肌理:建造尺度和城市脉络,这都是可以让一座城市保留文化印记的手段。
当台湾设计师登琨艳站在污臭发黑的苏州河前,面对破旧不堪的老仓库,他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以手掩鼻避之唯恐不及,恰恰相反,他静静地伫立,仿佛在和建筑作心与心的交流与对话。
对,那是他的一个失散多年的老朋友,正等待着他用一双妙手,让这迟暮的美人,重现昔日的美艳。
自登琨艳始,老建筑的改造,在申城乃至整个中国,都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那些原本要被一拆了之、变为残砖废瓦的老厂房,拒绝了推土机的隆隆声,以一种时尚的方式,探索着空间的可能。
这是,废墟的涅槃。
水石国际:老房子的新可能
走进淮海西路上的红坊,这里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和当代艺术的集散地。熟悉红坊的人对它的历史应该也不会陌生,现在上海城雕艺术中心的所在地,原来是上钢十厂的冷轧车间,始建于1958年,扩建于1983年,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之后十多年,厂房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一度曾经改建成花鸟市场,周边环境破坏严重,周边居民对此也早有怨言。因此,市城雕委、市规划局依据《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及《上海市文化设施发展规划纲要》,决定将这里建成上海城雕艺术中心。2005年4月,工程破土动工,到该年11月,开幕大展——“雕塑百年”邀请展在中心开展,宣布当年的上钢十厂,已一变为艺术家的乐园。
当时选择这里作为上海唯一的一家城市雕塑展览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面积够大,开放的A、B展览区共5000平方米,可以在这里举办大型的艺术展。改造后的城雕中心既现代,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建筑肌理和空间结构。室内厂房空间高大空旷,框架桁梁结构、红砖外墙、水泥平屋顶,通达附属建筑夹层的钢楼梯等都没有伤到上钢十厂老建筑的筋骨。A区是多功能创意场地,错层空间设计,把展厅空间巧妙地分成上、中、下三层,底层是展览区,不仅可以举办各种雕塑展览,也是时尚品牌举办各种派对和活动的热门选址对象。OMEGA手表的110周年庆典、芝华士的Fashion秀,就是看中了城雕中心既张扬又含蓄的独特个性、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才在这里举办活动。
“Miss Dior”艺术展在上海城雕艺术中心展出时,参观的队伍甚至在马路上排起了长龙,这也不能阻挡观众的热情。当然,超级奢侈品牌Dior是主角,但是在这样一个展示的空间,新与旧如此强烈冲突的区域内,这种视觉和空间的独特感受,似乎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负责红坊改造的,是近年来在业界声誉鹊起的水石国际,红坊只是他们众多此类改造项目中的一个而已,位于上海宝山区滨江地带的上海半岛1919也出自水石国际之手,这里的前身是著名的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始建于1919年,曾为中国第一纱厂——大中华纱厂。五号楼修缮之后作为办公空间出租,在设计上保留了五号楼的大空间,没有作更多的室内划分,供承租者灵活应用。在一楼,因为原来室内空间的采光严重不足,所以他们将南侧后部分的外墙适当清理后全部改为玻璃幕墙,通过灯具、沙发、垃圾桶、玻璃扶手等细节的设计和改造,使本来多少有些脏乱的工厂车间变得干净、整洁,同时又不失力度。就像室内,硕大的“半岛1919”字样既时尚,又不忘提醒来到这里的人们,这座建筑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上海半岛1919实景图
在武汉,他们接手了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园。汉阳造79步枪,在抗战中大名鼎鼎,就出自汉阳造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汉阳兵工厂(最初名湖北枪炮厂),由张之洞创办,1895年下属枪厂正式开工,所产步枪为改良后的德国1888年式五响毛瑟枪,很快就在中国打开了市场,成为中国士兵的主要兵器。而至21世纪,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这里的厂房已呈闲置状态,水石国际的设计师对其立面参考了汉阳铁厂1906年的历史照片,同时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包括新建,通过一个圆形展厅过渡并连接起两个新建功能体块,并通过与场地原有古树结合,达到相互借景相互依存的效果。
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创意园闹中取静,自成一脉。
上海民生码头的改造虽然并未最终实施,但可以说是水石国际最大胆的一个设计,那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绝对让人印象深刻。这里原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4万吨/8万吨筒仓,水石国际设想的是,这些废弃的筒仓,能不能变成极具特色的五星级精品酒店和soho金融家公寓?旁边的老仓库,经过新建屋顶、新建玻璃表皮和新建楼板等方式,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使这里成为酒店+办公+会展+配套为一体的上海金融港,很fashion,但是原来的工业遗产没有成为沉重的负担,也没有被从记忆中磨平,它们如此自然地转变了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