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池 于 2014-10-15 12:51 编辑
早报记者 李继成
上海中心大厦在完成塔冠封顶后,预计到9月底大厦的玻璃幕墙将安装到顶,届时其旋转的外形将全部呈现。
然而,要想在一定的垂直高度内产生旋转,这种旋转需要一定的速度,才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动感。那么上海中心为何要采用旋转的外形呢?旋转多少度才是最佳呢?
近期,早报记者采访了上海中心的设计公司Gensler。该公司副总裁、亚洲区设计总监夏军表示,上海以水而兴,采用旋转的外观既可以体现出一种“动态”,又可以和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的阳刚之美和谐相映。另外,通过模型比较和风洞实验,发现“内圆外三角的旋转”形态旋转到120度时是美学与风工程学的最佳结合点。
上海:以水而兴的城市
2006年上海中心大厦征集设计方案,Gensler提出的“旋转”设计方案在2008年中标。“参与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方案的全球征集既有挑战性,又有很大的诱惑力,业主方要求,用一种新的、面向未来的理念去设计。”夏军说。
从设计伊始,Gensler的设计团队就考虑到作为上海建筑的代表,首先要关注这栋楼的形象。作为一个以水而兴的城市,这栋超高层建筑就必须体现其“动态”的形式。
正是在黄浦江、苏州河及众多河流的哺育下,上海逐渐发展起来,而这些蜿蜒伸展的河流,也使得上海的城市布局、城市道路显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体现出相对自由的城市形态,“旋转”的想法由此产生。“它有一种流动的感觉,并且是一种多面的、全面的形态,每一个面都是延续上去的,每个面看上去都是正面。”夏军表示。
同时,这栋建筑的设计又要考虑到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的三者关系。“与金茂,环球两楼形成对比,但又不失‘刚柔并济’的和谐。”夏军说。
金茂和环球采用对称的设计,呈现出稳定安静又不失其阳刚之美,而在陆家嘴这块重要的建筑群中,“旋转”的上海中心大厦和这两栋超高层建筑三足鼎立,因为动感显得相对活跃,可谓动静相宜,互有对话呼应,呈现和谐之美。
“旋转”从量子力学角度上讲,有一种时空观的意义。夏军解释,宇宙万物大至星系,小至电子,以其特有的高速旋转的螺旋形式存在,完成我们所说的时空转换。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方案里,以旋转为几何定义的建筑形态,对“时空转换”的概念进行了表述。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形态,更是一个“未来”与“过去”在时空中统一的形态。
“旋转是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是其哲学理念。”夏军说。
旋转形态经多次演变
这栋建筑到底旋转多少度是最佳呢?
Gensler的设计师从90度开始按10度量级递增,一直到180度,通过模型比较和风洞实验,发现120度是美学与风工程学的最佳结合点。同时,“120度是圆的三分之一,正好与金茂环球的三者关系有所呼应。”夏军说,最后120度的旋转体“一锤定音”。
在方案的竞标过程中,Gensler关于上海中心大厦旋转的几何形态经历了多次演变。第一阶段是正方形(外层)套正方形(内层),即两个立方体之间的旋转;第二阶段是正方形(外层)套圆形(内层),即内圆外方的旋转;第三阶段是在外层将正方形的所有直角换成圆角并加V形槽;第四阶段是将圆角的正方形换成圆角的三角形(外层)套圆形(内层),即内圆外三角的旋转。
夏军说:“在做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考虑怎样才会有动态的感觉。从正方形的切,正方形的旋转,圆形的旋转,到最后圆形和三角形的旋转,这样一步步完成。”同时,风洞测试证明,“内圆外三角的旋转”这一独特形态较正常矩形形态能减少24%的风压。
Gensler在上海中心大厦旋转形态第三次演变阶段中加入的V形槽,是这栋超高层建筑主楼上唯一打破旋转续面的元素。对此,夏军表示,主楼外层的圆角三角形的一个角上,开出一个V形口,旨在表达上海中心大厦自下而上的旋转,从起始至终点的空间转换,也是旋转的一个自始至终的时间流程。
这个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的V形开口,也使得上海中心大厦如果从天空向下俯瞰,呈非对称卷折状,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遥相辉映。V形槽的位置帮助上海中心大厦主楼的表面引导了侧向风压,减少了抗风阻所需要的结构强度。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上海最高楼,“不仅是超高层建筑的代表,也将是绿色建筑实践的代表。”夏军说。
录入编辑:张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