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4 17: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1-25 10:07 编辑
芜湖是个瘫子 安徽是个跛子
华东卡住了颈脖子
为什么停顿了30多年的芜湖大桥要再次上马?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为早日建成芜湖大桥奔走呼吁?为什么党中央、安徽省委及芜湖市对芜湖大桥高度重视?只要翻开地图,即可一目了然。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古名“鸠兹”,自汉代以来,易名芜湖。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明代已来,已为“百物翔集”的商业城市。以“三刀、三画、三鲜”等小商品、工艺品、风味小吃闻名全国。清末为我国的四大米市之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就将芜湖划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英国还在芜湖设立了领事馆等机构。
芜湖现辖三县四区,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北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南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黄山。为华东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铁路有宁芜、宁铜、淮南、皖赣及宣杭等五条铁路线,公路有宁芜、合芜、芜屯、芜杭、芜青、芜大等十条公路线。水路北有裕溪河,南有青弋江、漳河。
芜湖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可停泊万吨海轮。并已正式向外籍轮开放。港区建设有大型的朱家桥外贸码头,年吞吐量设计为150万吨。芜湖港附近辟有经济开发小区,享受一些特区优惠政策。
芜湖飞机场原为军用,现正在扩建为军民两用。
历史上芜湖曾以米市饮誉海外,现设有芜湖米市和大米批发市场。今天芜湖又以瓜子城闻名全国,“傻子瓜子”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产品。
然而,比瓜子更重要的“芜湖长江大桥”的进展状况却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思略。
五十年代末,安徽省计委曾对芜湖的过江货物量进行统计,1960年,由北向南的货运量将达到4820万吨,由南向北的货运量将达1340万吨,合计为6160万吨。并将逐年增加。当然,单纯地说这个数字,读者也许会不在意,但我如果告诉你,南京大桥的设计通过能力年仅为7000万吨,近年来超负荷客货运输已达9000万吨。而芜湖长江两岸,六十年代已达6000万吨。你就会理解前文中的芜湖大桥的位次排在南京大桥前面,一点也不奇怪了。
明知芜湖要建桥,火车也等不及了,近年来竟花了数千万元也效仿汽车,采取了摆渡过江的权宜之计,重建火车过江轮渡。铁路部门很想扩大摆渡的能力,不惜工本设计一期工程车通过能力为800万吨,二期工程通过能力为1600万吨,现又新增火车渡轮二艘,1991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芜湖火车轮渡南北岸码头挖泥疏碳工程,加快建设速度,实行昼夜施工,但事与愿违,实际通过能力远元达不到原设计要求。原设计要求渡轮通过合肥——屯溪,合肥——南昌,合肥——厦门(福州)3对容车,由于轮渡还不能适应客运要求,至今旅客不能乘火车过江。1990年铁路货上行(向北方)为383万吨,下行511万吨,而计划过江量上行为650万吨,下行为1800万吨,因长江水位、风级、航运等方面的影响,连计划的一半都未完成。汽车过江量,据安徽省交通厅对沿江地区几个地市的分析,1989年3月24日,这一天内,芜湖汽车渡江为1468辆,名列沿江汽车轮渡榜首,高峰期间,日过量达2000多辆。而其中大部分属省外过境车辆,“七五”期间,年均增长24.8%。收汽车轮渡费达1000万元。高峰年达1600万元。预计到1995年将达日渡量6000辆以上。由于汽车过江量的迅猛增长,加上渡运受气候,航运等地理诸因素的影响,待渡、停渡现象时有发生,待渡车辆经常排着“长龙”,车辆达200多辆,长度达1000多米。时间达2—3小时,有时甚至达一天以上。据1986年统计,因风大雾大雪等因素而停渡时间占全年渡运时间的11.7%,过江交通已成为芜湖长江南北公路交通的严重制约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