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6 1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电影的生命周期很短,不断上映的新电影带给商业项目足够的新鲜感和关注度。消费者每完成一次观影会对影片中所呈现的时尚潮流、极品美食、流行文化、传统艺术等产生浓厚兴趣,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省城业界人士张治波称,按照现有的影院运营模式,院线品牌只租用场地,不会持有物业,原因是院线购买或持有物业的运营成本过高。借助商业地产开发,解决影院场地租用,并固定客源,对于影院同样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两者捆绑的互利作用显而易见。
“省城亲贤长风商圈方圆不足5公里的范围内,将会有5家一线品牌院线。商业项目能否成功,决定着影院的生死。”省城商业地产业界人士郭先生认为,影院给商业项目带来客流的同时,因为同质化竞争加剧也面临自身生存压力。
记者了解到,省城近两年新兴的现代化星级电影院中,每逢周末及节假日的上座率能达到70%以上,但在工作日及没有重量级大片上映时,影院的上座率不足30%,甚至不足20%。而不断上马的同质化影院已令部分影院感到压力。“以平阳路某影城为例,2004年开业连续三年,都摘得省城票房总冠军。但2009年,太原王府井横店影城、太原新影都开业之后,该影城的老观众被分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称,国内影院建设属于冷门投资的时候,这种“嵌入商业地产”的投资模式,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的确十分有利,开发商为影院提供场地,影院促进商业繁荣。
但随着影院的蜂拥上马,省城影院与开发商的分账比例将出现逆转。“以北京、上海一线城市为例,在2002年的时候影院只需交纳5%的票房作为租金,如今这一数字达到了17%,有的地产商甚至要求20%的分成。”这位先生称,省城太原影院目前尚处于竞争起步阶段,目前的风险仍在可控之内,由开发商主动引入的影院都在赚钱。与此同时,准备进入省城的院线,其租金成本及与开发商的分账比例正在抬高。
同一区域密集出现影院,必然会导致优势商业项目内的影院房租不断上升;人气不旺的项目院线经营赔本,难以为继。目前,国内排名前10的院线品牌进入省城的模式,已从三年前受邀开发商签约合作,逐渐变为院线主动来太原寻找商业地产项目,由此可见院线未来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
“4D电影院、超市、百货、餐饮基本上在各个商业地产项目是千篇一律,好像其中业态不重复,其实在一个区域却是严重重复再重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李先生对省城商业地产发展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虽然商业综合体地产利润高,但高利润意味着高风险,作为商业综合体的一部分,开发商仅看到了影院赚钱与利好商业的一面,对风险一面却考虑不足。
李先生表示,不是上马了影院的商业综合体就会成功,有成功就会有失败的案例。李先生称,错位竞争是避免失败的最理想方法,“太原茂业广场上马IMAX屏幕,就是为了摆脱商业综合体的同质化竞争,另辟蹊径,打造卖点。”李先生称,其它商业项目开发商上影院时,同样会寻找更多卖点来突显项目的特色,而影院定位的错位却是开发商及院线投资者最难把握的。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省城的电影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影院数量增加暂不会对全行业带来恶性竞争,影院对商业地产会继续发挥拉动作用。数字显示,2008年的省城电影票房收入为2178万元,2011年已达到8100万元;与此同时,省城商业电影院由2008年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15个。今年上半年,省城同期票房上千万的影院由2011年的1家上升至2家。“省城新兴现代化星级影院集中在城南,而城北、城西、城东等商业地产开发的洼地,现代化的星级影院建设还处于空白期。”解放数码影城总经理张晶峰称,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年人均观影5次,而中国年人均才观影一次;从人均拥有的电影屏幕数来看,中国每10万人拥有的银幕数是0.41块,美国是12.7块(总银幕数4万块),差距达30倍之多。太原市商业影院的总数量仅有15个,银幕为80余块,每10万人拥有的银幕数量同样不多,而全山西省每10万人拥有的银幕数更是低得可怜。今后,太原及全省现代化星级影院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中 房信息集团太原机构负责人李峰认为,山西欲将太原打造成国际性大都市,2030年太原的城镇规划人口达到530万,这就决定太原的城市品质业必须再升一个档次。而省城集文化观影、休闲购物的体验式商业中心数量不多,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影院仍有很大缺口。由此可见,省城商业地产捆绑影院快马加鞭开发的趋势会愈演愈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