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奔跑的李梦龙 于 2012-9-6 11:08 编辑
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投资不仅决定城市的未来,也决定产业的未来。
投资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扩大再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以来,太原市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政务高效廉洁、市场公平竞争、企业守法经营、客商放心投资的良好环境,规划建设了一批亮点片区、精品建筑、标志性区域,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投资项目,筑巢引凤,积极引导和扩大投资,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2011年以来,太原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金融危机视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绝佳机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力度,使得经济快速复苏。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在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需求下滑、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太原市取得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7%、工业增加值增长11.3%的好成绩,增长速度同比大幅加快。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投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巨资完善基础设施
市委、市政府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一流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和一流自主创新基地,需要在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一流宜居城市需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建设一流宜居城市,解决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实施建设“三个一流”,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力,短期内,可增加上下游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的需求,降低库存,提高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职工收入,提高消费能力;长期来看,意义更加深远,不仅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的宜居度,而且促进了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创业,为未来更快更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太原市计划新增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新增10平方公里。开发新城,拓展城市空间。改造旧城,疏解老城人口,缓解老城交通压力。重点开发汾东新区、晋阳新区、上兰新区、长风大街区域以及晋阳湖等地区。重点改造钟楼街片区、长风街城南片区、新村片区、五一广场片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新增用地中两成用于住房建设。实施机场搬迁和铁路扩网,为城市扩容等腾出空间。改善对外交通环境,建设多条客货运专线,有太兴线、大同—太原—西安客运专线、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预留太原至郑州客运专线、太原—北京客运专线、东山货运专线等。新建太古、太佳、太旧二线等高速公路;新建西山货运专线和108国道东山过境通道。建设轨道交通,三年建成“国家公交都市”。开建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完善市区路网结构,新建北中环、西中环、滨河西路南延等快速路,完成建设路快速化改造,打通南内环西街、南中环街东延、龙城大街东延等东西向主干道,开通西渠路、双塔南北路、太行路等南北向主干道。市政设施扩容提质,建设雨水、燃气、电力等市政设施。完成小店热源厂扩建、太钢自备电厂锅炉改造项目等供热工程,新建4座热源厂。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
长风商务区已基本建成,赢得了中博会国内外来宾一致好评。晋阳湖改造、汾东新区建设、保障房建设已初见成效。太古高速通车,太原至古交的距离缩短至不到20分钟。轨道交通和公交都市建设规划已获国家批复。去年以来,太原市“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启动了“改造城中村”、“停用小锅炉”、“拔掉黑烟囱”、“搬走污染源”、“治理臭水河”五大工程。“十二五”期间,太原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亿元以上。
千亿元的投资不仅会创造大批就业机会,也会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数千亿元的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投资对太原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科学谋划投资方向千亿元打造新兴产业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产业布局上提出了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和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目标,明确了产业投资的主攻方向。
扩大投资不能沿袭以往传统制造业产能扩张的老路。根据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和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投资计划完成28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投资方向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末,要通过扩大投资全面改变经济结构,建成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
按规模工业增加值计划年平均增长25%测算,到2015年达到1764亿元。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左右。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从根本上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重型机械、煤机成套装备、铁路装备、载重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优势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装备——、航空装备及零配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重点发展不锈钢、镁及镁合金、钕铁硼高性能磁性材料、多晶硅、蓝宝石等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非晶材料、电磁防护材料、全息光盘等新材料;培育发展高性能碳纤维等高精尖新材料;实现由“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的转变。新能源积极推进煤层气、焦炉煤气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资源利用及光伏产业,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及风电产业,研发推广农林生物质等生物质能源产业。节能环保围绕重点节能工程、污染治理工程,发展节水节能工业锅炉、余热余能利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等节能环保制造业。新一代通信技术及设备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软件产业、动漫产业、计算机系统集成产业及传感器制造和云计算。大力推进宽带建设,建设“数字太原”。生物工程大力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代谢工程和生物医药产品。绿色食品做大做强山西老陈醋产业和奶制品产业;打造高档葡萄酒酿造基地;打造省城肉类、豆类食品基地;大力发展小杂粮、干鲜果、大豆油粗纤维食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拉动下,一个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随着富士康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投产运行,太原市抓项目、扩投资的战略决策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项指标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个月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新兴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接近4成。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3.4%,高于传统产业17.5个百分点,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增幅73.3%,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近600亿元,远远超过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和全国。其中,房地产增长14.8%,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长13.6%,金融业增长11.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增长5.6%……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占比不断加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学发展初见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