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快乐太原 于 2020-8-25 10:15 编辑
现在我们一说到自己的老家是哪,多数人都会说是**市**县。然而,20年前,却不是这样。那时,多数人会说:**地区**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1983年开始,到2000年前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撤地设市。当然2000年以后仍有少数地区没有完成撤地设市。
省管县体制时期
1949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各种变革铺天盖地而来,可谓是新朝新气象。行政区划的变革就是其中之一。1949年,我国开始推行省管县体制。省管县,顾名思义,就是由省里直接管理县。但是,一个省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一百多个县,有些县距离省会非常远,当时交通和通信都非常落后,管理起来并不方便,于是,省里将全省分为几个专区,派出专员代表省里管理本专区内的县。
这时的县,绝大多数都由省里直接管理。省内的重要城市会设市,其中省会城市一般都是市,只有个别省会是县(如解放初期西康省会是康定县,后迁雅安市)。
市管县体制
改革开放后,国家决定将省管县体制改为市管县体制。经过试点后,于1983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
由于省管县时期多数市不管县或只管一两个县(如石家庄、贵阳、郑州等市是不管县的,西安等市只管着一个县),而一个地区往往管着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县,市和地区之间极度不平衡,因此,在省管县改市管县的同时,绝大多数省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划调整。
如河南省把开封地区西部的所有县都划入了郑州,陕西省把渭南地区和咸阳地区的临潼、高陵、周至、户县等西安周边的县都划归了西安,四川省直接把紧挨着成都的温江地区整体划归了成都,河北把环绕石家庄市的石家庄地区整体划归了石家庄市,等等。
但是,山西,没有调整太原周边的任何区划。晋中地区,原封不动的直接改为晋中市,吕梁地区,原封不动的直接改为吕梁市。
行政区划的全国纪录保持者——太原
太原的最后一次跨地市调整是1972年将娄烦县从吕梁地区划入,划入的原因并非是支持太原发展,而是让太原带个穷县,分担吕梁的压力。以及解决汾河水库水源问题。1971年全省区划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从晋中、忻州、晋南专区划出部分县组建吕梁专区,晋南专区剩余县市拆分为临汾、运城专区。由于吕梁专区以山区县为主,在那个柳林交口等地还没有开始规模采煤的年代,那些山区县无法为专区提供财政收入,于是,将太原盆地西部的四个平原农业县划入了吕梁专区,因为这四个县可以贡献财政收入。
维持了近半个世纪没有任何变化的太原市域面积,是全国省会城市的纪录保持者;是全国大陆省会城市面积倒数第二小的城市(略大于南京);也是除台北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中平原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曾经以为昆明贵阳的平原面积比太原小,最近才知道都比太原大)
这时的市,可以管一两个县,也可以不管县。这一时期太原的管辖区域为:
1949-1958,六城区、阳曲县。(1949-1951,太原县(约等于小店区+晋源区)归榆次专区,1951年撤销太原县,并入太原市)
1958-1972,六城区、阳曲、清徐、古交
1972-今,六城区、阳曲县、清徐县、古交市、娄烦县
太原古县城
太原一直管着阳曲县,是因为,阳曲县是太原的母县,之前阳曲县城一直在太原城区,先在府西街的阳曲县衙,后迁首义门内的皇华馆,后来才搬出城外搬到黄寨。
也就是说,目前,太原690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是1972年形成的,1460平方公里的市辖区面积是1951年形成的。如此长时间没有调整区划的,全国仅此一家。
需要说明的是,1958-1961期间,因为大饥荒的原因,全国大规模撤并县市区,阳曲、清徐、古交并入了太原市区,1961年恢复清徐县、阳曲县,设立古交工矿区。
省会旁边的地区
在省管县时期,好多省会旁边都有个地区驻地,如成都旁边的温江、哈尔滨旁边的阿城、南京旁边的六合、长春旁边的德惠、西安旁边的咸阳、太原旁边的榆次、广州旁边的佛山等等。
温江、阿城、六合、德惠等如今都归了省会城市管辖了,咸阳和佛山等则是划了几个县给省会。
在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是哈尔滨,有53100平方公里,是太原的近7.6倍。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是南京,为6622平方公里,略低于太原的6988平方公里。
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均面积为14662平方公里,太原不足该平均值的一半。除太原外,其他北方省会城市的平均面积为191616平方公里。
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原(含谷地和坝子,不含水域)面积在7300平方公里左右,太原约为1300平方公里,居全国除台北外倒数第一。
具体该如何整合太原盆地呢?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