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weetCastle 于 2020-3-3 17:09 编辑
说实话,写这个帖子,我觉得作为一个非地产行业从业人员,说这个有点门外汉了,但是可能自己对经济领域有那么点皮毛研究,疫情下的经济影响,终究会影响房地产行业。
反正没事,就写写,大家一起交流,我说的不一定准确,不过大家说的多了,就又能学习进步了啦
我们先来看看正常情况下的房地产
大家喜欢关心房价,那么我们一起来说说房价的简单因素
从购买者角度来说,房价和我们的家庭情况、薪资水平,社会人口结构,城市结构以及热点地区有关
从开发商角度来说,房价和建安成本、土地成本、税负成本、营销成本、资金成本+利润有关
房产这个东西终究属于商品,是商品就存在交换,也就是交易,只不过房产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交换的效率并不高。对于房价的因素姑且不谈,总之就是大家都能认可的房价才能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一方超越了对方的承受能力,都是不现实的。
我们太原市的个人房屋总购买力,究竟有多少?
从个人房屋总购买力来说,这个是决定了需求侧有多少数量,举个例子,北京的房价那么高,自然扼杀了很多人买房的那么一丁点想法。当然太原也存在这个问题。社会财富永远是趋中、金字塔模式,自然有人需要筑底,想要跃层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我们抛开这个问题来看,太原的刚改、刚需的总购买力。
首先看我们太原是整体薪资的平均水平,目前按照研究报告,和抽样分析,得出的太原平均月收入在3.5-6K的税后水平,我们以此为参考(有人肯定会吐槽,我达不到这,请自行检视。。。不要埋怨被拖后腿。。想不通的,就推荐一本书《贫穷的本质》去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写的)。我这里要说明一点,工资体系,不要拿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等等不同因素的情况下去简单对比,正常情况下,刚工作的小年轻,除非是技术大拿,怎么可能有老师傅工资高呢?
其次,买房子,总房价对于衡量首付、贷款或者全款也有着指标意义。
再次,我来看购买人群,通俗上来说,我们购房人群是刚改,刚需这类名词。刚需的标签是什么?有很多,比如第一次置业,结婚,定居城市的外籍人口,拆迁户啥的。这类人的资产情况也不一样,对于单身来说,能拿出置业的首付全看家里或者工作的积蓄,对于结婚的来说,可能是双方家庭共同负担,对于拆迁的来说,可能又有1补偿金作为补充。
如何评估我们究竟能拿出来多少首付?这个真不好说,也不会有精准数字。我也没有大数据,我只能按照思维逻辑推算。
我们姑且按照30%的首付,20万首付来倒推,总价也就60万。贷款40万,资质抛开,我们需要看40万的承受能力,按照商业贷款速算,一个月得2000-3000的房贷压力,对于一个人在本地工作的人,如果没有公积金的话,压力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总体收入不高,贷款40万对于很多人已经很不友好了。这个是单身的情况。
如果把这个情况,换成两口子,在没有养育子女的情况下,过的紧张一点,3000-4000的贷款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两家能凑30-50万首付,对于一个新婚夫妻来说,买一个百万左右的房子还是不难。
至于说拆迁户,更多的我觉得是归到刚改一类,不管怎么算,他们的居住环境要改善住房需求。
对于刚需的小总结就出来了,总购买力很有限,如果拿不出合理的首付,也没有相对较高的工资保障,买房子的想法基本上可以拍死。这个是目前房价体系下的问题。
我们来说说刚改
刚改的情况就要好很多了,他们的典型特征是要改善住房条件,那么前提就是我已经有一套住房。刚改的最兜底策略就是置换,那么我们就眼下评估太原二手房的保底价格,这虽然没有准确数据,但是保底的40万起是有了(比较差的老破小)。
那么对于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来说,他们买房的需求,一般来说是家庭因素的改善,或者需求增多导致的住房需求,绝大多数刚改都是家庭住房,那么一定是家庭共同负担,从负债端,他们也能肩负比较大的压力,如果自身还有储蓄的情况下,相对还是有很多不错的选择。所以我认为至少来说,刚改选择是百万以上的房子。那总得有个顶了吧,我们就得分析刚改的承受上限。
我们先从功用上,刚改多数最多选择四居室,从面积上说,太原市场都是200平米以下的四居为主。我们简单粗暴的,按照1.5万平米计算200平米房子,300万。30%的首付,是90万,对于刚改来说,是比较符合他们的实际能拿的出来。而且,一般选择四居室的人,多数都是至少住两室一厅,在置换的情况下,他们能拿得出的总首付是更多的。假如是200万的房子,首付就是60万,贷款140万。
那么我从负债端看看我们能承受多大的贷款。按照平均薪资水平的上限6K计算,如果两口子都是6K,那么一个月有1.2万的税后收入,假设我们拿出来5000块钱,作为房贷供给,那么是可贷款接近100万的商业贷款。这里面还没有算如果我们有公积金什么的。那就能更多。
笼统的一个计算得出,能肩负太原这边负债百万房贷的并不在少数,而首付和首套的家庭情况因人而异,总体评估的话,就目前太原市场的改善型住房应该是集中在2-300万之间。
这个是属于刚改的总购买力。
总购买力与单价、面积之间的妥协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首先是看到的总购买力需求,在总购买力的圈定下,我们就会有因为单价、面积之间的选择。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北京的房子为什么都是小户型多,以为绝大多数群众,都是首先看的是我能拿出来多少钱,能办多少而事儿,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买不起大户型啊,毕竟就只能拿出来这么多了。我们太原也是这个情况。但是因为太原房价起步相对晚,全国也偏低,我们总体能买得起大房子的人还是比较多。但是这个局面现在逐步的没有了。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我也不是劝各位一定要买大房子,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工作机会让你大赚一笔,就目前的政策,想稳着去买大房子的机会是越来越少,说白了就是不早上车,车票就没了。
我们都知道买房子会看容积率,会看几梯几户,我想说的就是就目前太原的房地产发展下去,大户型一定是绝版的,因为人民的总购买力有限。除非zf大水漫灌。。。再把经济和货币做上去,这个要实时分析。但是就目前的情况,一定是好的越来越少。财富越来越向头部居中,不要说什么制度啥的,这是经济学理论决定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跑不掉。北韩某二代,难道不是金字塔顶端的?咳咳咳,低调低调。
就目前太原的房地产趋势,明显看出来,在总购买力没有发生特别强烈的改变之下,单位面积房价上涨了这么多,那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总面积下降,那个是一定的。从个人购买的角度来说,总面积就下降了,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单价成本也上去了,容积率做低就不现实了。这也是为啥别墅越来越值钱,小洋房越来越值钱,因为越来越少啊,闹不起了啊。这个帐大家都会算吧?应该不用我解释。
容积率、住宅结构的未来演变趋势
诚然,按照上一条的总结,如果总购买力不会太大改变,开发商付出高额成本盖楼,想收回成本,只有一条,单位土地面积上盖更多的建筑面积来稀释摊薄成本。以前在微信群的时候,我经常看很多小伙伴说某某某下文件了,什么容积率不能高于什么什么的,或者说楼房不能超过80米这种论调。这个是一厢情愿的做法。除非你让房价掉下来,那怎么可能。这就和前面说一堆冲突了。
开发商总得盈利啊,开发商总得好卖啊,你闹的单位土地面积的建筑面积太少,也就是容积率太低,那单价只能突飞猛进了。
既然逻辑如此,目前容积率下不来,为了让房屋好卖,降低单位面积成本,只能多盖面积,这样就有了山西太原最大的特色,超高层住宅建筑全国前列。对吧,这样,我就能把单价降下来。
另外,为了控制总购买力,自然而然,小户型就慢慢多了,把原来两梯两户,先演变成两梯三户,慢慢就成了两梯四户,慢慢就成了两梯六户(一梯三户),或者三梯八户,这些就肯定有了。我记得在昆明看房子,115平米的四居房,看的我目瞪口呆。。当然小是肯定的,但是四房是一个不缺。。哈哈
我们对于山西太原最大的印象,就是板楼真多。我们北方买房子,讲究南北通透,很多人没有研究过两梯两户的最低底线面积,我曾经有个专业的报告,找不见了。。我简单按照他那个逻辑来计算。
按照目前的消防要求,我们楼梯肯定是双消防楼梯+2个电梯,按照品字形格局,至少公摊面积粗算在40平米以上,这还没算墙壁公摊。我们都知道公摊面积,粗算一下(A户+B户)*25%(公摊比例)=公摊面积,那么A+B的总面积就计算出来了,我自己粗算的,基本上低于120平米,两梯两户就做不出来了。可能还能再低,欢迎专业人士补充一下。但是基本上逻辑是对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土地使用率上,小户型的利用率极差,比如两个楼之间的楼间距60-70米的差距,说实话,10米的差距并不高,可以把这个10米每栋楼分5米,这样建筑平面格局可以做大。但是呢,做大了,总价又上去了,自然而然,为了好卖,就把大户型分割,那么小户型就出现了。
所以,就目前太原的房价走势,两梯两户,以后就是豪宅了。
我们拿市区里头说1.4万的房价。130平面的话,粗算就得180万了。那平米要是到了160,房价就接近230万了。
如果房价走到1.6万,130平,就是210万,160平,就已经260接近300万的水平了。
现在我们再看总购买力,我们会发现能买得起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少。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区内的地价本身就贵,再加上资源配套齐全,目前来说哪里有便宜的房子?那么自然而然,市区的大房子,第一,新房会越来越少,第二,买得起的人也会越来越少,第三,开发成本越来越高,第四,财富趋中效应越来越明显。大家可以参照北上广,任何城市的市区房子,大户型,那都是豪宅呀。
关于房地产价值属性的资产筑底分析
接着上面讲,房地产行业在经历当下的发展,小户型、高密度是目前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必然面临的问题。中国还有那么多的人口。我们不是美国,也不是cccp(已经咽气了),中国不是地大物博,是贫瘠且拥挤。
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是热点地区才有高密度的城市规模,但是中国,高密度地区就太多了,没办法人口数量、结构决定的。
我现在特别感谢我小时候玩的模拟城市游戏啊,这个游戏能够简单的让你对城市发展有一定的看法和理解。
回到正题,既然我提到了筑底,很多人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的名词?这个名词最应该出现的地方是哪里?是股票、期货市场里头,因为高换手、高交易的因素,导致会有大量的底部成所谓的支撑位,俗称筑底,这是我个人定义啊,理论原文是这样:筑底是股票交易的常用k线形态。筑底就是构筑底部形态,一般是指一轮大跌止跌以后在底部的休整。筑底就是在主力抬升某支股票前所做的各种形态和走势分析,使心中对它的动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有人会说,那我们的房地产又不存在频繁的交易,这个筑底怎么理解。
我这里会用到证券经济里头的一些知识,尽量讲的通俗一点。
证券市场,是什么决定了价格?股票在总数一定的情况,当然是低买高卖,高买超卖,只要有不断的接盘,就会有更高的价格,就好比一个鸡蛋,今天1块钱你买进,明天有人出2块钱,后天3块依次类推。所以,对于股票的价值体系,资金的存量多少是决定性作用。如果各位是老股民,尤其是做短线的,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关注成交量的K线图
地产行业也一样,城区,郊区、核心、非核心这些地区最大的差别,在于换手,在于交易的频次度完全不一样。那么套用证券的思维,也就是投入的资金完全不一样。
简单的说,我们把迎泽区看成一个整体地价,在过往的几十年当中,各个楼盘比如就是散户,会有各路新的散户或者庄家接盘,甚至还存在股东回购(就是ZF)弄拆迁村。那么这个片区中存在的土地交易数量一定大于晋源区。也就是在历史这么多年的积淀下,迎泽区的底部早就透过非常多的土地、房产交易,把单位价格抬上去了(比如土地价值)。那么我们就不能单纯的说,今天迎泽区房价1万,跌倒9K,他就亏了,这个不能这么看,可能个别人筑底是3K 4K 5K呢?只能说可能最近买有点浮亏。你要是再看不懂,就是90年代买的工行股票,今天就算再跌,也不会让你亏。。。够通俗了。。
我们证券交易,有时候有利好消息的时候,就会刺激很多人哄抢股票,导致飞涨,比如最近的疫情,相关医疗企业那是一路高歌猛进。我们地产行业,也存在这样的buff加持行为,比如学区、医疗、商业等等配套。这都属于人们投资加持信息。价值体系的涨跌本身就是通过供给双方决定的。那么在当下的种种现实因素下。理论上迎泽区的抗风险能力一定大于晋源区。这就是为啥有一个名词叫蛋黄区。
除非某天晋源区有重大利好(比如某运动会),导致人们疯抢。抬高价格。但是房产最大的问题是不容易变现,资金要求过高,不如股票,可以隔天跑路,所以房地产的一个弊端就是对于资金的需求首先是海量的,其次锁资金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zf单位可以出台某些正常,阻碍交易。
那么大家就懂了,为什么现在房价上不去了,交易变得更慢了,这就是限购的最基本的原理。
其实套用证券经济学,完全可以用K线的模式去统计房地产交易,土地交易的图标,对于我们分析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奈何这个数据完全不透明,而且统计繁琐,但是如果未来所有数据可以上网统计,那么对于我国的地产行业一定是质的飞跃,更容易把控风险。
另外说到筑底,还得说消息面,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购房的消息面,说白了就是配套,再往下说就是zf投资方向,投资的重要性在上一个篇幅说过了。如果地方**没有那个投资能力,或者城市规模无法支撑那么大的投资,那么投资一定会出问题。
我居住太原10来年了,对于目前太原的情况,我只想说一句,我基本不相信我们的财政情况能在短期改善,或者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另外人口结构,城市规模基本上也就是这了,毕竟太原只是一个400多万,城区只有30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
假如,你的预期,太原财政能在5年内翻翻,300万人口能在10年内翻翻,那么我们的经济一定突飞猛进,房价是自然而然的,经济增长一定会带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自然会提升个人资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郊区的风险抵御能力特别差,各项因素都特别不利于换手交易,没有资金的往来,怎么会有筑底呢?
如果套用证券市场,核心地段,就是蓝筹股,长期稳定,小幅波动。非核心偏远的地方,就是成长股。。风险股。。
关于房地产发展和税收,ZF财政的矛盾
楼下有一位兄弟说的没错,目前的房地产还是有不少政策因素的存在。这里面抛开特别复杂的种种因素,简单的说,房地产行业可以在基建方面拉动非常非常多的产业,这个产业多的海的去了,比如盖房子需要混凝土,混凝土需要搅拌站,搅拌站需要砂石厂,砂石厂需要机械装备。这里面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运输,包括搅拌车,又拉动了石化能源市场。所有的机器运转都需要电力供应,就山西的情况,拉动工业用电,我们的煤炭才有销路。简单粗暴的搞房子,能影响的太多太多了,而消费者投入的每一分钱,都会进入到各个产业里面的人群收入,说白了,就是交易,大家通过这个媒介,重新分配了财富。
那么税收,财政收入,GDP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都知道大家一致吵吵闹闹的房产税,很多指望房价跌的人,都巴不得这个出台,会打击房地产价值增长。从这个角度说,确实有助于房价稳定,下跌吧,要看情况,抛开这个,我们要看到社会的另一面。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来看,房产税本质上根本改变不了社会的现状,尤其是阶级现状。
我们按照网上发布出来的多种房产征收条件,简明扼要,就是人均面积或者户型面积不到某个面积,就不会征收。这么说,就是大房子征税,小房子可能不征税。那么对于那些刚改一族,必须付出大量的额外成本才能改善大房子。我说句不好听的, 也许有人一辈子只能住一套房子也不愿意搬家了或者改善了。其次,对于那些有钱的,我们是看到征税了,那么请问,征税就能把人整垮么?我们看西方社会的富人里头,征税一点不低,只要你的企业,工作都正常,我没看到多数中产以上的人群会被整垮。
而且,最可怕的是,头部资源更容易被这类人锁定,囤积,想改变就更难,比如,富人小区的学校,可能是非常优质的私立学校(废话,钱砸出来的),你外头的人想上,就很难了。教育的竞争性就更不用说了,要不然也不会衍生什么学区房。
那么对于中下收入群体,如果你想住大房子,从人均面积的角度出发,你生二胎摊薄。本身一胎养育就很吃力了,再来个二胎?家庭资源的重新分配,也许会恶性循环,现在的小孩子上学那么都是砸钱啊。孩子多才多艺在未来的社会中会有很多好处,但是当我们家庭资产有限的时候,我们能给孩子提供多少优质的基础呢?所以我个人认为,多数人还是比较理性,不会为了大房子来生二胎。
其实参照西方的经济发展, 国内有一个税收制度没有开展,那就是消费税。如果某一天真的有消费税要开展,那么对于规范服务市场,是一件好事儿。也会大大改善财政来源。但是所有的税收都是双刃剑。。。。都会伤到人,就看怎么抉择。
我们的口号是今年要实现小康社会,我们才小康社会,你就要弄房产税?我觉得时间节点不合适。消费税就更没谱了,除非我们是发达国家。
现在ZF运作每年的都需要钱,我在另一个帖子里面说过通货膨胀的因素,ZF现在每年的赤字我们也看的到,就这,太原穷的还是叮当响,捉襟见肘啊。这没钱,那没钱的,你还想把这个房价搞下去?财政民生支出怎么办?不要觉得夸张。房子在没有销售出去之前,ZF也是股东,没有变现太多,甚至周边还贴钱投资了一胡片。还有一堆银行为了支撑企业发展帖进去的资金,如果都变成了死账,单位的盈利就差了,利润呢,税负呢,GDP呢?这些都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事儿。
另外,我在说一个阴暗层面,所有掌握了头部资产,或者中上资产的人群,我相信都是目前社会上的中产以上的精英阶层(挣钱能力决定的)。这些人可能在很多行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或者担任要职。一定程度上,都是能够左右政策的人群。可以参照西方那些财团,那可不是吃干饭的。我特别欣赏《贫穷的本质》(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里面的一句话,就是对于穷人的政策一直在减少,或者在政策面前,穷人处于不利地位。从古至今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我觉得属于人性问题。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难道不是么?有太多的案例说明,那些越努力的人,在政策来临的时候,反而是沾光的。。反正我在单位这个太明显了。任何一个政策对于那些努力的人都是锦上添花,对于那些不努力的就是雪上加霜。
开个玩笑,讲个段子,某开发商有一次开规划会,工程部对于周边道路的一条规划道路的进展无能为力,这时候物业部的一位领导说,你们开发部的人不用担心,我相信我们的业主会把这个事情解决的,然后就真这么解决了。。。哈哈,开个玩笑别当真。但是不要小看任何一位邻居的力量,比如朝阳区街坊邻居,堪比谍战片。。。疫情当下,我们看到网上那些网红小区,什么有院士的开发的自动消毒装备啥玩意的。这难道不是业主的力量嘛?
综上所述,国家对于这个税收还是很谨慎的,原因也是多重的。我个人比较担心,这个事儿,好事儿变成坏事。
我自己的观念就是,靠人不如靠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的风险寄托在外人身上,虽然我们不能够完全掌控风险,但是尽可能让风险在自己掌控之下。
所以啊,骚年们,咱们还是自己多努力吧。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
关于人口、金融监管的一些个人理解
坛子里人经常会为了人口数量相互争论,我觉得这个吧,数字是数字,市场是市场,我们分开来看。单纯从数字来说,人口数字,是很多机构研判或者做一些研究要用的一些基础数据之一,对于未来的各种发展具有指标性意义。但是实际上,无论人口是500万,还是400万,就目前太原的市场,就是已经基于实际人口(虽然不知道具体多少)的具体表现。当然啦,如果我们人口500万,从人口结构上看,至少我们人口发展了,城市也就发展了。毕竟各种人均数字在那,粗暴的乘以人口,就能看出各种成长。
金融上,自从国家推出LPR之后,大伙也看出来的,说的难听点就是想刺激一下,又不敢明着来。整体上国家目前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房地产经济。就目前太原的供需市场来说,从一些网站披露的数据,我们的库存其实并不高。前几天清徐万科楼盘,据说当天成交房价为8.6个亿,就这行情下,说明我们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只不过房价要具体去看,我奉劝那些房空,如果您真的了解房价,请多跑一下市场,不要听风就是雨。这不完全就是智商税么。如果真要说房价跌了,确确实实是跌了,但是跌了多少?有多少意义,这个就需要具体分析。我经常开玩笑,比如尖草坪房价8K,迎泽12K,那么粗暴计算太原均价1万。。。有意义么?也不能说没意义,但是具体的房价,不能看均价。现在房价都是一房一价,不要被各种广告宣传的各种XXXX价格起所忽悠。
最近的房地产价格回调,我觉得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从长期来看,只要M2会成长,只要存在通货膨胀,房价怎么可能会跌(我说的跌就是大幅的哈)?我是不知道那些动不动说房价能腰斩的人的理论是哪儿来的,如果你的初衷是想颠覆XXX,我觉得你要注意人身安全了。。。。
如果房地产发展的不求行,房价趋势也不行,我真是就要笑死了。你们指望的那些高楼,根本就不会有人投资了。原因很简单啊,不挣钱啊,我曾经问过我们单位的不动产的同事(全中国最大的隐形开发商),他直言,太原的楼宇经济是很差的。你不能光看一些好的写字楼,整个市场还是很疲软的。俺们单位的健身房,都是开发商主动给我们提供的配套。。去年装修,我听同事说,公共区域的翻修,都是开发商闹得。不为啥,就为了留住租户啊。。。只有需求足够旺盛,才能催生足够的高楼出来,就比如全国的超高层现在都预冷。
其实我最不能明白的一点就是关于山西的杠杆问题,当然,咱不是高层领导,一直摸不清缘由,虽然个人人均存款全国前列,这个指标意义经常拿出来调侃,但是是真实市场么?信贷差,一个可能是市场不行,另一个,可能真的是信贷资质也不行。我不是很相信信贷资质的问题,从我接触的那么多客户来说,山西人保守是非常普遍的。
至于山西最新发布的信贷政策,当然了符合住房是住的不是炒的总逻辑,只不过不巧碰到了现在更尴尬的疫情。当然开发商目前都开始更改为分期操作了。这个相对来说,只不过对于财务不太好的小开发商,大家买房子就真要注意了。
未完待续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