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位于黄浦江畔世博会文博区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正式破土动工。一年后,一座世界乒乓文化新地标将在这里矗立。
日前,位于黄浦江畔世博会文博区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正式破土动工。一年后,一座世界乒乓文化新地标将在这里矗立。2013年5月,国际乒联正式宣布将位于瑞士洛桑的乒乓球博物馆迁往中国上海,这也标志着以乒乓球运动为中心的文化平台向上海转移。
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由上海体育学院立项,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协作推进。建成后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是公益非营利性、唯一性、永久性机构,也将成为第一个引入中国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日前也特地发来贺信。
上海:中国乒乓的源头和摇篮
十九世纪末,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随后传到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上海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关于乒乓球运动是怎么传到上海的,有这样一种说法。光绪三十年(1904年),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文具店老板王道平到日本采购文具时购回一些乒乓器材在店内销售。为了打开销路,王老板在店堂内组织了一次示范表演,请一些中国学生及上海青年会的人来观摩,他边示范边讲解,以吸引顾客。久而久之,乒乓运动就在店堂广告中传开。
上海是最早开展乒乓球运动的城市,且群众基础广泛。特别是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曾经为中国乒乓球队培养输送了12位国手,120多位省、市级运动员,是名副其实的“乒乓球冠军的摇篮”。国际乒联博物馆落沪,足以展现上海作为中国“乒乓摇篮”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精神。
据悉,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将于2017年10月底试运行。届时,通过博物馆国际平台还将与国际乒联进一步深入合作,建成国际乒联研修中心、国际乒联官方文献中心、国际乒联技战术数据中心,甚至建成国际乒联亚太总部,提升上海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国际影响力。
国球:从养狼到乒乓文化传播
中国在乒乓球运动上的“世界霸主”地位,决定了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需承担起推广这项运动的责任。
从2009年,中国乒乓球队提出“养狼计划”。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国乒的垄断仍没有被打破,而且“养狼计划”仍局限于乒乓球的竞技层面。正在“第三次创业”的国乒试图走出传统的小格局,把乒乓球从全民竞技、全民娱乐、上升到全民文化。
就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而言,无论纵向还是横向,都有其继续存在和良好发展的因素。首先,乒乓球有着相对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乒乓球运动有着广泛的参与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22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国际乒联的成员协会,国际乒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项体育组织之一。
对于了解或是不了解乒乓球运动的人来说,乒乓球的历史和文化将成为最好的联接纽带。借助国际乒联博物馆这个文化平台,更多的人可以深入地了解乒乓球的历史,挖掘乒乓球的文化价值,先做到了解、再做到尊重,才能更好地推动乒乓球运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国际乒联博物馆自在瑞士洛桑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乒乓球运动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搬迁到上海也高度契合中国乒乓球“第三次创业”的内涵。
平台:挖掘多元化社会价值
城市的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的建成,将使国人改变对乒乓球运动的片面认识,使其的社会价值趋多元化,尤其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博物馆出于公共教育和利用的目的,对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搜集、整理、保管、展出,最终实现知识传播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同样,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项目也承载着教育功能。国际乒联博物馆现有藏品7000余件,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现有藏品5000余件。这些珍贵的展品可以充分展示世界乒乓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光辉历史。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项目将打造市民城市生活和公共活动的空间,通过户外乒乓体验、市民乒乓讲堂、屋面休闲公园、乒乓名人足迹……把原来单一有限的地面公共活动立体拓展到多个屋面层,创造更大面积的、立体展开的市民公共活动舞台。市民将通过博物馆内的乒乓展品,以及互动活动学习乒乓知识,了解乒乓文化,领略乒乓魅力。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戴健表示,“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项目作为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落户上海黄浦江畔,是中国和上海体育全球影响力、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自信力不断增强的鲜明体现,它将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新的承载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