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09153399 于 2015-2-16 16:36 编辑
看了本版那么多的大体积混凝土方案,我来个测温布控吧。
一、工程概况
常州XX项目X楼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现拟对大体积混凝土块体进行测温监控,具体情况为:该混凝土块体的基础范围在2-1~12-1/1/A-1~1/E-1轴之间,横纵向尺寸为30.4m×18.1 m,混凝土厚2.50 m,局部厚5.90 m。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混凝土用量约为800 m3。
二、温控目的
通过对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测试,及时掌握混凝土浇筑块体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情况。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由于温升导致混凝土产生的有害裂缝。
三、监测依据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四、监测仪器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 有效期(月)
建筑电子测温仪及配套测温元件 JDC-2 B-38 2010-10-26 12
五、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保温层验算
1、温度验算
根据气象资料预估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Tq=18℃
预估混凝土浇筑温度: Tj=24℃
根据试验室的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 W=201kg/ m3 粉煤灰 ƒ=43kg/ m3
(1)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t)=W×Q0 /(C×ρ)×(1-e-mt)=32.4℃
式中:T(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值(℃);
W ——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Q0——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取375 kJ/kg;
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kJ/(kg•K)] ,取0.97 kJ/(kg•K);
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2500 kg/m3,取2400 kg/m3;
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0.3~1.3d-1;
t——混凝土龄期(d)。
(2) 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 Tj + T(t)×ξ(t)=50.6℃
式中: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ξ(t)——t龄期降温系数、查表。
(3) 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 mm处)温度
T2(t)= Tq +4×h′×(H-h′) ×[T1(t)-Tq ]/H2=25.7℃
式中:T2(t)——混凝土表面温度(℃);
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h′——混凝土虚厚度(m),h′=0.18m;
H——混凝土计算厚度(m),H =2.86m。
(4) 混凝土内平均温度
Tm(t)= [T1(t) + T2(t)]/2=38.2℃
2、混凝土表面保温层厚度验算
混凝土厚度为1.2m,用草袋保温
δ=0.5h×λx×(Tb-Tq) ×Kb / λ(Tmax-Tb)
=0.06m
式中:δ ——保温材料厚度(m);
h ——混凝土浇筑厚度(m);
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查表λx=0.14 W/(m•••k);
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2.3,查表,取2.0;
λ ——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
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b-Tq=15~20℃
Tmax-Tb=20~25℃。
六、保温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混凝土的保温措施也起到保湿的双重效果。通过保温其一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其二可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潜力和材料松驰特性,使平均总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性裂缝。通过保湿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在潮湿条件下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和抗拉强度。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保温层的验算,拟采用如下措施:对块体厚度为2.50m的混凝土浇筑完终凝后及时覆盖一层薄膜养护。集水井部分由于混凝土厚度较厚,混凝土表面保温层厚度要比其他地方多盖一层草袋及薄膜保温。薄膜与草袋均需搭接好,同时应紧密固定在混凝土表面,以便形成不透风的围护层,否则保温及保湿效果不良。
七、现场监测与试验
1、监测内容
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体温升值、混凝土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
2、监测仪器
采用JDC-2型建筑电子测温仪及配套测温元件,测温误差符合GB50496标准规定的要求。
3、测温元件的安装与保护
(1)测温元件的安装应位置准确,固定牢固,标记清晰,与结构钢筋及固定金属体不能接触;
(2)测温元件的引出线应集中布置编号并加以严格保护;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
4、测温点布置
测温点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从整体上反映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温度及平面温度。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测温点布置如下:
根据施工单位的浇筑方案,测温平面布点在整个平面范围内共布置4个测位,竖向3~5层,共计14个测温点,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一天内布置好。
具体布置平面简图详见附图所示。
5、温控指标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要求,制定如下温控指标: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超过50℃时报警;
(2)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超过25℃时报警;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天,超过2.0℃/天时报警;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超过20℃时报警。
6、测温记录要求
(1)混凝土浇筑期间 每4小时测温一次
(2)混凝土浇筑后1~2天 每3小时测温一次
(3)混凝土浇筑后3~5天 每4小时测温一次
(4)混凝土浇筑后6~15天 每6小时测温一次
监测期间视温差变化及降温的情况,适时调整测温时间。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时,可考虑开始撤除保温层,并继续测定二天后停止监测。
7、监控信息反馈
在监测的前四天,每天早上上班时间及晚上下班时间各提供一次测定结果,以反馈单的形式报项目监理组,及时将温度变化信息反馈给有关参建各方,同时在测温过程中发现有温度变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监理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方案实施。
八、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建议
混凝土结构常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裂缝,为防止裂缝开展,我们着重从控制温升,减少温度应力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但这些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合理采用,才能收到防止有害裂缝产生的效果。
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
(1) 在经设计单位同意的条件下,可利用混凝土60天的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验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2) 水泥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较高,降温幅度大,容易引起温度裂缝。为此,在施工中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
(3) 掺合料及外加剂
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不仅能替代部分水泥,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应尽可能采用。另外,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使用掺合料品种及数量。掺入缓凝型外加剂和微膨胀外加剂,可推迟热峰出现时间和降低热峰值,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4) 粗细骨料
1) 在满足泵送的要求下,宜采用稍大粒径的粗骨料,石子要求针片状少,连续级配,砂子宜选用中、粗天然砂,以节约水泥和减少用水量。
2) 砂、石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含泥量超过规定,既增加混凝土收缩又降低混凝土抗拉强度,对混凝土抗裂十分不利,因此建议石子含泥量控制在不应大于1%,砂子含泥量控制在不应大于3%。
2、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及浇筑温度:
为了减少混凝土的总温升和里表温差,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及浇筑温度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1)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
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水的温度,其次是砂和水泥,因此降低出机温度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石子的温度,如气温较高时,为防止太阳直接照射,砂、石堆场宜设置遮阳棚,必要时喷射水雾等。
(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混凝土从搅拌台出料后,经搅拌车运输、卸料泵送、浇筑振捣、平仓等工序后的温度为浇筑温度。根据有关规定宜控制在28℃以内。
3、控制混凝土的施工:
(1) 坍落度
在满足可泵送条件下,尽量减小坍落度,并控制坍落度的波动范围。
(2) 混凝土的浇筑
根据本工程特点,宜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方法,分层连续浇筑一是便于振捣,易保证浇筑质量,二是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温升有利。并确保混凝土供应量,缩短浇筑时间,防止间隔时间过长产生“冷缝”并在浇筑过程中及时排除泌水。
(3) 混凝土表面处理
宜在混凝土初凝前1~2小时进行。可先用长括尺按标高刮平,然后在初凝前用木蟹搓压两次,以防表面龟裂。
4、控制混凝土的保温养护:
(1)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保温养护,养护过程中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 本工程采用保温性能良好而又便宜的草袋与塑料薄膜保温材料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方案及时正确铺设。养护期间应密切关注气象资料,以便在天气气温突变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控温方案顺利实施。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