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9040|回复: 388

【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之路】连载版最新:上海金融航运提速(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0 18: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2-2-11 08:04 编辑


    史实的尽其可能的粗浅的或大致的甚或是细致入微的收集和描绘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这幢大厦。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此幢大厦,尽其可能的点点滴滴的提出本人粗浅的或不成熟的或“深思熟虑”的评论甚或是极具可行性的建议。
    对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近期的外在具象方面的“梦想”是:在陆家嘴三期,独立建造主体888米整体998米的金融大厦,引入世界金融总部入驻,由于上海中国人民银行大厦原名为上海国际金融大厦,故998M大厦暂定名为《国际上海金融大厦》。在靠近洋山港的临港新城,建造独立的主体688米整体798米的国际上海航运大厦,二幢大厦在上海区域遥相呼应,互为背景。另外要普遍提高在建和预建楼宇的档次。这才符合未来最大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极大提升中国以及上海的金融、航运势气。
    内在方面的“梦想”近期是:对上海这壹整体的金融、航运品牌,进行科学的、智慧的估值,包括各区金融、航运方面的估值,投资环境、大气环境、宜游、宜居、绿化环境、规整干净市容环境方面以及人才方面的估值。看其上海这壹整体品牌在全球具有多少价值?近期、中期、远期将达到什么水平的国际标准。只有对自身能精确估值,才谈得上对国际巨头、对国内大、中、小企业进行科学智慧的估值,没有精确估值何谈信贷。为此,务必要建立起最为根本的相关的单位客观数据库。
    如果说:科学技术始于世博,那么城市发展的基础,务必建立在《单位客观数据库》平台上,换句话说:城市的壹切始于数据客观的、完整的、及时的收集并全透明公示提供给大家评头论足全方位监督,对数据科学、智慧、认真的分析,权威的负全责的决策。


【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之路】连载版
玩金融等于高端写字楼,相对而言等于更高摩天形成,这即本人简单理解之互为关系。
十二五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再提速 (2011年9月15日)




    上海金融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 2015年交易额将达到1000万亿元
( 2011年9月16日 )
  在9月15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介绍,“十二五”期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取得进一步突破。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
  到“十二五”末,上海的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显著扩大。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其中,股票交易额和市值进入全球前3位,商品期货交易量保持全球前2位,债券市场余额进入全球前3位,黄金市场现货交易量保持全球第1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进入全球前5位,外汇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长30%,票据市场和信贷转让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金融国际化程度也将明显提高。预计到2015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将显著扩大;上海金融市场成为跨国公司和境外优秀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指数、上海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基准汇率;进一步提高在沪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市场份额,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在沪外资银行并表资产总额在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以及在沪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在全国外资保险公司中的比例。
  金融服务功能也要明显增强。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达到22%左右;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30万亿元左右。
  同时,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左右,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明显增加;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法律、税收、监管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程度明显提高。
  方星海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全面加快贯彻国务院19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继续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先行先试和营造环境为重点,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方向,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人才建设,加强制度创新和政府服务,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水平。
    服务好存贷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板放到第二位。以服务好全中国存贷客户,服务好全世界存贷客户为出发,自然而然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8: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1-9-22 06:36 编辑

十二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着力提升服务竞争力 (2011年9月15日)



   上海将提升航运金融服务竞争力 “三港三区”联动初现成效
( 2011年9月16日 )
  9月15日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了面上积极推进、点上取得突破,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国际航运综合实验区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下一步将重点提升航运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航运金融体系初步建立

  市建设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介绍说,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目前,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专门的航运金融部门,太保、人保获批成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正式启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取得突破,航运产业基金初步组建。去年上海地区船舶险和货运险总量也已达到21.94亿元,相当于国内其他五大主要港口业务量总和。

  上海已正式启动单机单船融资租赁。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公司的5架飞机项目和1艘远洋方便旗船舶项目率先实现试点运作,国银租赁20架“援疆”飞机项目也在机场综保区设立了项目公司。同时,试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航运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

  黄融说,随着外高桥六期主体工程建成,上海港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去年,上海港新开集装箱班轮航线65条,集装箱远洋航线达151条,近洋航线134条,航线覆盖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班数每月2630班。“十一五”期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累计达到3646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货物总额的30%以上。去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上海航空枢纽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去年,上海两大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372万吨,货运量占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三分之一,国际货运量约占三分之二。其中,浦东机场完成了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的1/3和全国空运进出口总额的2/3,连续三年排名世界货运机场第三。

  综合试验区政策效应显现

  黄融透露,“十二五”时期,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健全,综合试验区政策效应显现。上海“三港三区”联动已初现成效,有效实现了政策、资源、产业和功能的互补。黄融说,上海水水中转集拼业务得到深化,相继开拓了厦门、南京等8个口岸的集货渠道,实现水水中转集装箱从外地口岸转关至洋山陆上园区退税。同时,营业税免征政策进一步落实。截至今年上半年,共为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航运、物流仓储企业免征营业税33.86亿元。在此政策吸引下,去年洋山保税港区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56.4%。

  上海航运交易所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出口集装箱运价备案受理中心、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备案中心和航运交易运价指数发布机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资本类型的国际海上运输和辅助服务企业集聚上海,总数超过1000家。”黄融说,目前在沪的国际航运相关外资机构达到250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反思:国际板急不得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8日 08:22  东方早报
  郑彦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早在1991年,邓小平先生在视察上海时就提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首次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路线图及重点举措。
  如今,距离19号文发布已过去一年有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已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可以用一组数字表明:2009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居全球第三,上海期货市场交易额占全国比重达到56.5%,集聚的金融机构超过850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二,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然而,我们仍有必要审视一下,过去一年、甚至过去二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方向和重点。我们是否把握住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要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有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当前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加速调整、国内金融中心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趋势中,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究竟应该怎样走?
  金融市场:核心作用如何发挥?
  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研究推进OTC市场,它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很低,较早推出国际板,把国际板建设视为金融中心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的想法是幼稚的……与中国类似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曾经推出国际板,在一时风光后随即落入持续低迷、大量外国公司退市,最后不得不并入主板市场,留给我们的只有教训。
  不能把发展市场作为目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思路是“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就是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是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另一个是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上海主板市场功能不断增强,银行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黄金市场迅速发展,股指期货推出并迅速发展,再加上年内即将推出的国际板,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广度都已位居世界前列。
  但是,在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金融市场这个核心的作用如何发挥出来?
  从本原意义上讲,市场是交易的场所。但现代意义上的市场,除了交易功能以外,还承担着诸如交换信息、汇聚资金、集聚机构的功能,并从这些方面推动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在历史上就是以港兴商、以商兴市,成为万商云集、千帆竞航的“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如果将这一内涵细化到金融市场,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除了开展广泛的金融交易以外,还要起到交流信息、集聚金融机构、汇聚金融人才、推动金融创新的职能,并从这些方面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只是一个平台,其功能体现在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创新力,最终目的是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我们不能把工具当做结果,不能把发展金融市场作为最终目的,从而忽视了运用市场支撑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8: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1-9-17 16:26 编辑

推进国家战略的突破性进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纪实( 2011年9月16日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工程——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主体结构9月15日完工,将于下月交付使用


  6月28日,随着一记开市锣声,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第一批中远期运价交易成交,航运运价交易正式开市。作为全球首个航运运价第三方集中交易系统,该项目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空白,“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被全球航运界权威媒体《劳氏日报》称为世界上“最权威、最准确的指数之一”。
  8月23日,上海江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按“到期交割”方式向上海海关申报出口的一批价值22.8万美元、重25吨的电解铜,由洋山保税港区运往韩国。这是全国首票期货保税交割货物在上海通关出境,标志着我国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正式进入实体运作阶段,期货市场的“中国价格”正式走向世界。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进程中,正在全球版图上标出自己日渐清晰的坐标。
  时光如梭,从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19号文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至今两年有余。两年多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承担国家战略,在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部市协调机制,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金融、航运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创新金融及航运产品不断涌现,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基础建设加快夯实
  市场体系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也是基础。两年来,本就具备全国最齐备金融要素市场的上海,依然在不断对标国际,填补着中国金融的空白。
  2010年4月16日,投资者首次尝到卖空赚钱的滋味。股指期货这一填补中国金融空白的金融期货市场正式交易,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时隔一年,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令股指期货专家感叹“成熟的速度让人惊讶”。
  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发展债券市场不行,这是许多专家对上海“软肋”提出的金玉良言。2010年底,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让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债券市场,给债券市场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时隔十三年,中国再次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隔阂。
  两年时间,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生着目不暇接的变化。 钢材期货、铅期货等重要新品上市。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外汇期权、超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陆续推出。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平台建立。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启动。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交所债券市场组成的上海债券市场规模显著扩大。还有,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国际基础设施融资交易中心,纷纷成立。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在这两年间马不停蹄。去年,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米水深航道全线贯通,千百年来“拦门沙”对长江的制约消除了,一条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的 “双向水上高速通道”建成,这是中国水运工程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难度最高的航道治理工程。
  世博前,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投运,虹桥机场由此形成了2座航站楼、2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新格局。随着虹桥机场扩建工程顺利竣工,一座世界级交通枢纽也在上海西部渐露身姿。这里将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流动的金矿”。随着虹桥枢纽的竣工,如今全球近80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的定期航班,航线网络遍布185个城市,网络覆盖基本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水平。
  去年,由长江沿线18家港航、物流企业组建而成的长江公司正式成立。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将上海港的这一重大整合举措,描绘成“转方式”棋局中的关键一手。更为关键的是,联合将会产生无数的排列组合,物流品类将大大丰富,整个长江流域的产业链价值将进一步提升,而上海港也将走出以“箱”论英雄的时代。
  市场功能拓展提升
  随着辐射影响半径不断扩大,在世界的金融和航运框架中,上海开始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
  国际金融中心交易的不仅仅是境内资本。今年9月,弘毅投资在上海成立规模为5亿美元的基金,并已签署交易协议投出第一单——首单投向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全球最大PVC检验手套供应商鸿锐集团。外管局允许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进行结售汇,迈出了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放开资本管制的积极信号。
  今年1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标准造船合同(上海格式)正式发布,这是首个“中国制造”的国际航运标准,扭转了国内造船界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西方国家制定的造船格式合同,并被要求必须适用英国法律且在伦敦仲裁的“显失公平”的局面。
  不管是货物还是资金,原来是别人配置给我们,现在我们要主动参与这种配置——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的一席话,道出的正是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市场功能拓展中积极争取话语权的姿态。
  租一架飞机就能开一个公司,让境内金融租赁业迎来新机遇,也架起了金融与航运紧密结合的桥梁。注册在上海综合保税区的5家单机项目公司和1家单船项目公司获颁营业执照,这是国内首个同步开展飞机、船舶单机单船租赁业务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架飞机,一艘远洋船,这一业务将进一步提升国内金融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并开启了航运金融、离岸金融业务的创新探索。
  运用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发挥保险市场的管理职能,上海也走在了前列。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在开保险市场先河的同时,探索如何避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为全国树立了市场化样板。4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上海公共租赁房建设,上海又在保险市场大胆“尝鲜”。
  每天的午后,一辆辆集装箱卡车开进洋山港海关卡口,车辆稍作停留便被放行通关,平均每辆车的停留时间只有10秒钟。原来,洋山港率先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对诚信企业实施快速验放模式。通过对低风险报关单证实施计算机自动验放,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于高风险单证的审核与查验。目前,近七成的进口单证和八成的出口单证实现自动验放或快速验放,海关作业平均时间缩短一半。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随着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越走越坚实,这里的金融业、航运业发展环境也日益优化,上海“魅力指数”不断加码。
  “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令人惊叹,它将会对其他地区的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上海还集聚了很多国际人才,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保证。”不久前到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的纳斯达克OMX集团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总裁金斯·亨里克森对上海褒奖有加。
  的确,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完成了首次金融创新奖评选表彰,实施了金融人才奖励政策。金融资讯、会计、律师、公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航运中心建设软环境也得到全面提升,“中国船员评估中心”积极推进……
  充满希望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实力机构向上海汇聚。
  市人大制定的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则为金融中心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立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涉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有关案件由上海集中管辖。市法院和市检察院非常重视金融法制环境建设,成立市区两级金融法庭和检察科。建立了金融法治联席会议制度,有效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确保了上海金融安全。
  4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审核通过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申请案,企业在全国24个省份的31家分支机构也于同日翻牌。为了保障这一全国首例外资保险公司吸收合并案 “无缝衔接”,上海市工商局把所涉及的省市工商部门人员和企业代表全部召集到上海,在同一天完成了核准手续,实现了所有分支机构的同日翻牌。
  “零运价”、“负运价”曾经困扰着整个中国航运业。为规范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竞争秩序,交通运输部在上海正式成立 “国际集装箱国际班轮运价备案中心”,并宣布上海航运交易所为运价备案指定受理机构。从此,凡持有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登记证》并经营集装箱船舶运输业务的经营者,必须向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备中国港口至外国基本港的出口集装箱货物海运运价幅度,违规者将被处以罚款等处罚措施。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企业感同身受。去年3月启动的水水中转集拼业务,加大了洋山保税港区与外高桥港区“两港联动”力度。今后,国内保税货物将打破以往陆路运输的物流配送局限,使用沿海、沿江内支线船舶就可将货物送入港区仓库,进行集拼操作。未来,这种集货渠道还将拓展至南京、青岛等8个口岸,为企业节省三成左右的运费开支。
  风从东方来,以“四个率先”为引领,上海的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正在加速,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8: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很低,上海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条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成熟,较早推出国际板,如果抛却“国际化”的名义,很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缺钱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又一次成功的“吸金”活动,并导致国际板的推出成为另一场热热闹闹但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无实质性推动的“搭台唱戏”。
  况且,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各国实践看,我们都没有可以借鉴的国际板建设的成功案例。欧美资本市场均是随着资本账户的开放而逐步国际化的,缺乏借鉴意义;而与中国类似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曾经推出国际板,在一时风光后随即落入持续低迷、大量外国公司退市,最后不得不并入主板市场,留给我们的只有教训。
  金融机构:如何集聚?
  对于那些市场竞争力一般但拥有金融牌照的本地金融企业,要坚决推动其与外地金融企业、外资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必要时可以让出控股权,形成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金融企业。……在无法将央企金融机构总部(如四大行)吸引到上海的前提下,事实证明,将希望寄托在外资法人银行身上目前是行不通的。
  金融机构体系全而弱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中,并未包含“集聚金融机构”的字眼。但这并非意味着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不重要。如果把金融市场看做金融中心建设的平台,那么金融机构就是在这一平台演出的主角。更何况,金融机构不仅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还能够拉动就业、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无不拥有一大批极负盛名的金融机构。
  在金融产业布局上,上海可谓做得相当成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几乎所有的金融子行业均有布局。
  但是,金融机构体系全而金融企业竞争力弱,也正是一直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在本土金融机构发展方面,上海浦发银行(14.15,0.05,0.35%)和深圳招商银行(13.65,0.09,0.66%)相比,前者在A股市场上市时间早于后者三年,但后者无论在扩张速度、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国际化等方面都已超过前者。在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方面,上海吸引了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二的外资法人银行总部落户,但时至今日,这些外资法人银行在华业务并无多少亮点,存贷业务不及国内四大行的零头,所擅长的理财业务也呈缩减之势。如何集聚一批真正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推动作用的金融机构,是上海目前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冀望PE和VC发力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剖析:一是如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二是如何吸引一批真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金融机构。
  对于第一个问题,之前上海尝试通过打造金融控股平台做强金融企业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因此,不如换一种思路,借助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一参一控”(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有关规定的契机,把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金融企业分拆出来,彻底切断政府与它们的行政纽带,放手让其去发展,开展市场化的资本和股权运作,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那些市场竞争力一般但拥有金融牌照的本地金融企业,要坚决推动其与外地金融企业、外资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必要时可以让出控股权,形成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金融企业。同时,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化大趋势,加快推动一批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金融综合控股集团。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
  对于第二个问题,在无法将央企金融机构总部(如四大行)吸引到上海的前提下,事实证明,将希望寄托在外资法人银行身上目前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能把目光从外转到内,正视长三角地区有着中国最庞大、最具成长性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群体这一现实,这个问题不难找到答案。那就是要重点吸引那些能够促进企业成长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比如,中外资的私募股权基金(PE)、风险投资基金(VC)、产业投资基金等。
  深圳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和其以深圳创新投为代表的一批PE、VC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天津近年来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发展迅速,也和其设立了一批产业基金、吸引了一大批PE、VC有关。但实际上,上海因背靠长三角,最有优势成为国内PE、VC的集聚地。如果能够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不仅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长三角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创新:路怎么走?
  NO.3
  当前,制度创新方面,要大力推动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适度提高汇率弹性、推动资本账户可兑换。这些问题不解决,市场就无法真正发育,国际资金资源的流动就无法畅通,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外,要争取在上海开展金融监管模式改革试点,建立金融大部制,将上海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纳入统一的领导框架(如由央行上海总部领导和协调)。
  创新更多来自上层强推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缺乏监管的无节制金融创新进行了硬性而痛苦的纠正。在全球联手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对如何积极稳妥地开展金融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国务院19号文发布以来,上海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试点,推出钢材期货、股指期货等。
  但从根本上讲,这些金融创新更多地是来自上层部门的强力推动,缺乏来自金融市场层面的底层动力支持,缺乏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甚至缺乏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这导致一些金融创新缺乏足够的生命力和成长力。比如,小额贷款公司缺乏资金来源,平均利润较低,生存困难,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动作用有限。
  力倡金融大部制
  与国外发达的金融体系相比,目前我们已有的金融创新还远远不足,还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但我们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必须把握准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方向和目的。那就是,立足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把解决中国的内需不足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能源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作为金融创新的主导方向和目标,使金融创新建立在实体经济的需求之上,让每一项金融创新都能够取得预期的成功。比如,加快推进信贷转让市场建设,解决金融资源配置地区不均衡的问题;加快PE、VC集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解决产业升级换代的问题。
  除了要做好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创新以外,加快制度创新必不可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创新更为重要,它是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成功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当前,制度创新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动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适度提高汇率弹性、推动资本账户可兑换。这些问题不解决,市场就无法真正发育,国际资金资源的流动就无法畅通,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二是顺应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积极探索金融监管模式改革。比如,争取在上海开展金融监管模式改革试点,建立金融大部制,将上海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纳入统一的领导框架(如由央行上海总部领导和协调),以更好地实施金融监管,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环境:为谁营造?
  NO.4
  目前大陆地区个税最高税率为45%,远高于香港15%的个税率,不利于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对此,要加快研究实施高端金融人才个人所得税返还政策,将按25%以上税率缴付的个人所得税退返给个人,以降低其实际税负。同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人才进行奖励。
  谁对金融环境最不满意?
  金融软环境营造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最难、耗时最长的。这是因为,金融软环境与制度、体制、机制、法制、文化、社会诚信等多种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的提升或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上海在金融环境营造方面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法制环境方面,如以地方立法形式chutai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设立了金融法庭等。
  在营造金融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金融环境是为谁而营造?或者说,良好的金融环境所服务的最主要对象是谁?再或者说,目前是谁对上海的金融环境最不满意?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环境改善,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
  金融环境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金融人才,一类是金融活动,一类是金融企业。而金融活动的高效率取决于金融人才,金融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产也是金融人才。从根本上讲,金融环境营造最根本的是为金融人才服务。
  营造施展才华的环境
  因此,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就是要营造让各类金融人才施展才华的环境。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人才关注两种因素,一种是保健因素,如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满足人才的这些需求可以使其消除不满,但无法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如工作成就感、职位晋升、薪酬奖励等,满足人才的这些需求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在吸引金融人才特别是国际金融人才方面,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为金融人才提供健全的保障因素,以使其安心工作。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为金融人才在户籍和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金融人才公寓入住等方面提供便利。
  二是着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包括中介机构数量和服务水平、监管水平、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及人力资源管理等。
  三是加强对国际金融人才关于中华文化、中国国情、体制机制环境的培训指导,以解决国际金融人才特别是一些外籍金融精英人才的“水土不服”问题,使其成功融入本地环境,顺利开展工作。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要想方设法为各类金融人才创造激励因素,以使其才干充分发挥出来。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建立国际化的薪酬体系。目前大陆地区个税最高税率为45%,远高于香港15%的个税率,不利于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对此,要加快研究实施高端金融人才个人所得税返还政策,将按25%以上税率缴付的个人所得税退返给个人,以降低其实际税负。同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人才进行奖励。
  二是为各类金融人才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晋升、流动和创业机会,以增强金融人才的成就感,满足其自我实现的追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市场,是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银行数目和业务量居亚洲各大城市之首。而今,随着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强势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从国家战略层面必须尽快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要积极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立足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向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竞争,努力成为金融人才、资金、机构、信息的集聚地,成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放大器,成为金融创新的先行城市,成为金融服务和监管的标杆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8: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金融又推新举措 5亿贷款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2011年8月23日)



    服务好存贷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板放到第二位。以服务好全中国存贷客户,服务好全世界存贷客户为出发,自然而然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8: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首家品牌交易中心落户上海 (2011年8月28日)



    服务好存贷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板放到第二位。以服务好全中国存贷客户,服务好全世界存贷客户为出发,自然而然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9: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次海外并购 四败两胜——光明食品这次又赢了( 2011年8月30日 )

  8月29日,光明食品集团正式签约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集团75%的股权,国内食品行业的最大海外并购案成为事实。这也是光明食品近两年来实施的第六次海外并购。而此前该集团实施的5次海外并购中仅有并购新西兰信联乳业获得成功,其余四次均“以失败告终”。

  但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光明食品的前几次海外并购并不能以“失败”来评价,而是在一次次并购中走向了成熟,这一次并购玛纳森成功就是前几次练兵的结果。接下来,光明食品的海外并购步伐不会停止,目前已储备了十多个海外并购大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

  一年并购成功率40%

  去年以来,光明集团总共实施了5次海外并购,目标都是欧洲或澳大利亚成熟食品行业间的并购,如收购对澳大利亚CSR公司、英国联合饼干、美国健安喜、新西兰信联乳业以及法国优诺,每一次并购都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不成功者居多,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收购澳大利亚CSR公司时,在最后时刻被新加坡丰益国际以17.5亿澳元出价夺走。

  对此,光明食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几次并购并不都是无奈的失败,其中好几次还是光明自己主动放弃的,如放弃澳大利亚CSR公司就是因为对方出价太高,放弃美国健安喜则是因为北美融资结构的问题。实践证明,有的被放弃项目目前来看确实没有当初预判的那么好。从国际上来看,世界500强企业一年的并购成功率平均在20%左右,而光明近一年内的5次并购案有2次成功,成功率达到了40%,并不算低。

  据了解,光明对海外并购项目,有自己的几重标准。首先,是要紧紧围绕糖业、乳业、酒业、分销代理等核心主业展开。该集团近几年的海外并购对象,就是从糖业到休闲食品、保健品,再到乳品,均围绕集团核心业务展开,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资源布局的全球化。其次,是风险要在可控范围内,这也是光明放弃一些项目的原因所在。另外,还要看能否发挥协同效应、并购团队是否优秀等。

  每次失利都收获一份经验

  葛俊杰告诉记者,每一次并购行为,都是光明国际化战略的一次大练兵,不管成功与否,都会使该集团在经验、团队、体系等方面向前迈上一大步。比如对澳大利亚CSR公司、英国联合饼干、美国健安喜的收购行为,使光明分别对澳大利亚、欧洲、美洲的投资环境有了深刻了解,而这个投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制、产业等多个角度。不成功,也让光明能够更冷静地去思考该怎么去做。

  此番成功并购玛纳森,也吸取了上次并购CSR公司过程中的经验。首先,上次的并购,让光明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有了充分了解,更加有信心。其次,前次收购CSR,由于没有签订“排他协议”,导致别的企业同时参与进来,并不断抬高价格,成为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这一次谈判之初,光明就与玛纳森签订了排他协议,要求只能“一对一”谈。

  与此同时,他们还把玛纳森的经营层、股东和基金公司请到中国来,让他们实地考察光明的产业链和中国的市场环境,真正“读懂”光明,认可中国市场。这也是私募基金最终没有撤离玛纳森公司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这家基金公司还向光明推荐了自己手里另一家红酒公司,目前双方正在洽商并购的可能性。

  而光明也在几次并购过程中认识到,随着全球进入通胀阶段,经济一体化成为大势所趋,而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升级,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光明食品集团必须抓紧在全球范围内将货币变成优质资产和资源,才能提前获得食品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资源并不仅限于原料,还包括网络。目前,光明储备的十多个并购项目中,就同时包括资源型和网络型。

  近期并购地区圈定澳新

  虽然,光明海外并购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但却越来越理性。近期并购地区目标,圈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这也是前几次并购得出的经验,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食品资源相对十分丰富;二来,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商业环境也较好,银行和各种中介机构能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证券市场也稳定;三来,澳新的食品有较好的接近性,在口味、包装等方面受到消费者认可。

  当然,光明也并不放弃欧美等国家的并购机会。今后,拥有良好国际背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的玛纳森,将成为光明加快海外并购的新平台,便于更直接地走向海外。

  据透露,到2015年,随着光明海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其海外业务将占整个集团销售额的20%—30%,而目前还不到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9: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下来,上海的创新不能停,不管是政策上,还是科技上还是法律法规上,这些都是必须的软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1/3贷款投向小企业 银行新设网点准入与小企业业务挂钩( 2011年8月26日 )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促使上海各商业银行更好地为小企业服务,上海银监局拟定了新规定。该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已经下发。在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基础上,上海的规定更为严格,银行新设网点的准入将有条件地与小企业业务挂钩。

  据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已有1/3的贷款投向了小企业,但其中单笔授信在500万元以下的数量较年初有所下降。为此,上海银监局在中国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的基础上,提出上海银行业整体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

  在监管方面,上海对于专营小微企业的银行分行,允许其开业半年后申请设立同城支行,开业一年后一次性同时申请筹建多家同城支行。对于专营小微企业且涉农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的村镇银行,允许其在所在区县内一次性同时申请筹建多家支行。如果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满足现有同城支行中指定一定比例的支行专营小微企业业务,如果异地来沪分行满足现有同城支行中指定不少于50%的支行专营小微企业业务,则允许上述银行开业一年后同时申请筹建多家专营小微企业支行。鼓励其他银行业机构开设专营小微企业支行。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外资银行开设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将给予个性化政策支持。

  另据透露,做好小微企业业务的银行有上述“奖励”外,做不好的银行业机构还将遭受重罚。对于以小微企业业务申请设立的专营机构或支行,如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其“不务正业”,监管部门将在3年之内不再受理该银行任何同城新设网点审批。而“务正业”的标准相当苛刻,该专营机构或支行单户授信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余额总数不低于全部贷款余额的80%,单户授信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贷款户数不得低于全部贷款总户数的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2: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毅投资2011全球年会在沪举行 (2011年9月1日)



    服务好存贷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板放到第二位。以服务好全中国存贷客户,服务好全世界存贷客户为出发,自然而然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2: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毅跨境投资管理总部落沪 (2011年9月1日)




    外滩源对空间的定位和利用,显然是不够或是有误的,始终很纳闷的是文汇报大楼,就当时来说,是壹座十分漂亮稳重的大楼,为何“莫明其妙”地就被拆了呢?
        
    服务好存贷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板放到第二位。以服务好全中国存贷客户,服务好全世界存贷客户为出发,自然而然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2: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江集团力推五大科技金融新品( 2011年9月2日 )
  8月30日,张江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发布会在沪举行。会上,张江集团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发布了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未来星”、“启明星”、“科技支行”、“科灵通”、“投贷宝”等科技金融服务新产品,还推出多项创新措施,共同完善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多层次科技金融资本市场,探索以投资和贷款互动的模式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园的开发主体,张江集团在股权激励、人才集聚、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管理创新五个方面推进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本次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发布,标志着张江园区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此次张江集团所推出的5个金融创新产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的途径。首先是“未来星”征信系统。该款系统由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设计,引入张江园区产业特性的要素,结合定量和定性指标分析,准确评估中小企业能否获得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源的支持,适用于不同创新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解决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适用性问题;其次是“启明星”计划。该产品充分利用工商银行网络、资源、客户、产品和平台优势,对符合信用评级的园区企业,工商银行将整合信贷融资、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融资、常年财务顾问、并购顾问、股权融资顾问、主理银行等投资银行业务,根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特征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产品。此外,还将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全程的咨询顾问服务。

  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专门为张江园区设立的“科技支行”,则将全面聚焦创新型科技企业,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贷款企业准入门槛,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同时,张江集团也将依托园区的客户资源和渠道、信息等优势,向“科技支行”推荐科技型企业并提供必要的信用增级服务,同时通过协调政府关系,为融资客户获取更多的政府支持。此外,交行还将提供“科灵通”系列产品。“科灵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立“创业一站通”、“展业一站通”和“卓业一站通”,运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专利版权、应收账款、股权、退税等各类软资产给予贷款融通,将中小企业的软资产化为融资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组合方案和高效的审批效率满足张江园区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弥补创新型中小企业信贷布局中的“短板”。

  最后,张江集团将设立帮助中小企业对接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融资共享平台———“投贷宝”。该产品是由张江集团与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及有关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旨在将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通过科技金融资本市场联通起来,形成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科技金融体系,从根本上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张江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丁磊表示,选择科技金融作为突破点,是适应张江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科技创新的竞争,已经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的全面竞争,谁能聚集最多的创新要素,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张江园区将以加快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为主要路径,开发并汇聚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产品,形成科技金融生态链,从体制和机制上突破,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据了解,为了支持和推进以上金融服务产品的应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还对张江高科技园区提供了总额为400亿元的信贷支持。其中,工行上海市分行、交行上海市分行分别向张江园区提供总计等值人民币200亿元的授信支持,包括向张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提供250亿元融资支持,向园区内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具备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的80亿元融资支持,向园区龙头企业提供70亿元的特别融资支持。

  丁磊表示,面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张江核心园区将汇聚最前沿的科技产业和研发机构,汇聚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力量,汇聚最强劲的金融资本、交易力量,汇聚最创新、最有效的服务体系,通过资源聚集、政策聚焦,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支持政策结合起来,加快组织制度、产品、服务和运营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快形成创新型企业、金融服务、风险投资、人才聚集、资本和交易市场良性互动的格局,各参与方归位尽责、诚实守信,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支持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吸引、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社会资源加入张江园区,实现建设张江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的宏伟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 1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一下,大致同意HGYG大湿的观点,上海搞金融,首先应当注重内生性,注重对上海和国内产业发展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 13: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又来了  我们要再努力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是标志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6 23:41 , Processed in 0.07985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