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1-9-17 16:26 编辑
推进国家战略的突破性进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纪实( 2011年9月16日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工程——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主体结构9月15日完工,将于下月交付使用
6月28日,随着一记开市锣声,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第一批中远期运价交易成交,航运运价交易正式开市。作为全球首个航运运价第三方集中交易系统,该项目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空白,“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被全球航运界权威媒体《劳氏日报》称为世界上“最权威、最准确的指数之一”。
8月23日,上海江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按“到期交割”方式向上海海关申报出口的一批价值22.8万美元、重25吨的电解铜,由洋山保税港区运往韩国。这是全国首票期货保税交割货物在上海通关出境,标志着我国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正式进入实体运作阶段,期货市场的“中国价格”正式走向世界。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进程中,正在全球版图上标出自己日渐清晰的坐标。
时光如梭,从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19号文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至今两年有余。两年多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承担国家战略,在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部市协调机制,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金融、航运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创新金融及航运产品不断涌现,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基础建设加快夯实
市场体系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也是基础。两年来,本就具备全国最齐备金融要素市场的上海,依然在不断对标国际,填补着中国金融的空白。
2010年4月16日,投资者首次尝到卖空赚钱的滋味。股指期货这一填补中国金融空白的金融期货市场正式交易,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时隔一年,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令股指期货专家感叹“成熟的速度让人惊讶”。
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发展债券市场不行,这是许多专家对上海“软肋”提出的金玉良言。2010年底,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让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债券市场,给债券市场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时隔十三年,中国再次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隔阂。
两年时间,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发生着目不暇接的变化。 钢材期货、铅期货等重要新品上市。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外汇期权、超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陆续推出。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平台建立。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启动。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交所债券市场组成的上海债券市场规模显著扩大。还有,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国际基础设施融资交易中心,纷纷成立。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在这两年间马不停蹄。去年,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米水深航道全线贯通,千百年来“拦门沙”对长江的制约消除了,一条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的 “双向水上高速通道”建成,这是中国水运工程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难度最高的航道治理工程。
世博前,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投运,虹桥机场由此形成了2座航站楼、2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新格局。随着虹桥机场扩建工程顺利竣工,一座世界级交通枢纽也在上海西部渐露身姿。这里将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流动的金矿”。随着虹桥枢纽的竣工,如今全球近80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的定期航班,航线网络遍布185个城市,网络覆盖基本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水平。
去年,由长江沿线18家港航、物流企业组建而成的长江公司正式成立。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将上海港的这一重大整合举措,描绘成“转方式”棋局中的关键一手。更为关键的是,联合将会产生无数的排列组合,物流品类将大大丰富,整个长江流域的产业链价值将进一步提升,而上海港也将走出以“箱”论英雄的时代。
市场功能拓展提升
随着辐射影响半径不断扩大,在世界的金融和航运框架中,上海开始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
国际金融中心交易的不仅仅是境内资本。今年9月,弘毅投资在上海成立规模为5亿美元的基金,并已签署交易协议投出第一单——首单投向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全球最大PVC检验手套供应商鸿锐集团。外管局允许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进行结售汇,迈出了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放开资本管制的积极信号。
今年1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标准造船合同(上海格式)正式发布,这是首个“中国制造”的国际航运标准,扭转了国内造船界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西方国家制定的造船格式合同,并被要求必须适用英国法律且在伦敦仲裁的“显失公平”的局面。
不管是货物还是资金,原来是别人配置给我们,现在我们要主动参与这种配置——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的一席话,道出的正是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市场功能拓展中积极争取话语权的姿态。
租一架飞机就能开一个公司,让境内金融租赁业迎来新机遇,也架起了金融与航运紧密结合的桥梁。注册在上海综合保税区的5家单机项目公司和1家单船项目公司获颁营业执照,这是国内首个同步开展飞机、船舶单机单船租赁业务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架飞机,一艘远洋船,这一业务将进一步提升国内金融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并开启了航运金融、离岸金融业务的创新探索。
运用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发挥保险市场的管理职能,上海也走在了前列。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在开保险市场先河的同时,探索如何避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为全国树立了市场化样板。4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上海公共租赁房建设,上海又在保险市场大胆“尝鲜”。
每天的午后,一辆辆集装箱卡车开进洋山港海关卡口,车辆稍作停留便被放行通关,平均每辆车的停留时间只有10秒钟。原来,洋山港率先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对诚信企业实施快速验放模式。通过对低风险报关单证实施计算机自动验放,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于高风险单证的审核与查验。目前,近七成的进口单证和八成的出口单证实现自动验放或快速验放,海关作业平均时间缩短一半。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随着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越走越坚实,这里的金融业、航运业发展环境也日益优化,上海“魅力指数”不断加码。
“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令人惊叹,它将会对其他地区的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上海还集聚了很多国际人才,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保证。”不久前到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的纳斯达克OMX集团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总裁金斯·亨里克森对上海褒奖有加。
的确,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完成了首次金融创新奖评选表彰,实施了金融人才奖励政策。金融资讯、会计、律师、公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航运中心建设软环境也得到全面提升,“中国船员评估中心”积极推进……
充满希望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实力机构向上海汇聚。
市人大制定的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则为金融中心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立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涉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有关案件由上海集中管辖。市法院和市检察院非常重视金融法制环境建设,成立市区两级金融法庭和检察科。建立了金融法治联席会议制度,有效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确保了上海金融安全。
4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审核通过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申请案,企业在全国24个省份的31家分支机构也于同日翻牌。为了保障这一全国首例外资保险公司吸收合并案 “无缝衔接”,上海市工商局把所涉及的省市工商部门人员和企业代表全部召集到上海,在同一天完成了核准手续,实现了所有分支机构的同日翻牌。
“零运价”、“负运价”曾经困扰着整个中国航运业。为规范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竞争秩序,交通运输部在上海正式成立 “国际集装箱国际班轮运价备案中心”,并宣布上海航运交易所为运价备案指定受理机构。从此,凡持有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登记证》并经营集装箱船舶运输业务的经营者,必须向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备中国港口至外国基本港的出口集装箱货物海运运价幅度,违规者将被处以罚款等处罚措施。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企业感同身受。去年3月启动的水水中转集拼业务,加大了洋山保税港区与外高桥港区“两港联动”力度。今后,国内保税货物将打破以往陆路运输的物流配送局限,使用沿海、沿江内支线船舶就可将货物送入港区仓库,进行集拼操作。未来,这种集货渠道还将拓展至南京、青岛等8个口岸,为企业节省三成左右的运费开支。
风从东方来,以“四个率先”为引领,上海的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正在加速,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